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紧扣文本,在诗情画意中品鉴大海——以《烟台的海》的教学为例

  • 投稿鲁西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809次
  • 评分4
  • 94
  • 0

江苏海安县城东镇西场小学(226600) 仲小梅

教学以壮美的大海为题材的极富诗情画意的写景抒情散文《烟台的海》,教师不应该像教学一般记叙文或者叙事散文等那样去反复讲解、细细剖析,因为这样会破坏这一经典美文中所呈现的整体美,影响学生对蕴含于其中的诸多美学元素的深度品鉴。教学时,应该将《烟台的海》幻化成一幅壮阔美丽的大海风光图“悬挂”在每一个学生的眼前,让学生近距离地、自发地、静静地触摸、观赏、描绘《烟台的海》的文本。

一、诗情画意,导入新课

《烟台的海》虽说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但是,文本所写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阅历、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感知和学生所具备的文学鉴赏水平等毕竟存在着一段不可逾越的距离。因此,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上课伊始就直接点击文题,然后开门见山地组织学生鉴赏文本的话,必定无法收到良好的阅读、品鉴效果。但是,如果精心创设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导入新课,就极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学习、品鉴这篇课文的浓厚兴趣。

上课伊始,我就以班得瑞《清澈海洋》为背景音乐,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表现大海壮丽景色的音像。当学生兴致勃勃地观赏时,我趁势用极富诗意的语言启发诱导:“同学们,大海美吗?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因为被大海所陶醉而写下了无数以大海为题材的脍炙人口的名篇。远的不说,我们的语文教材就有一篇精心描绘大海美景的写景抒情散文,请猜猜它在教材的哪一页?文题是什么?描绘的是哪个大海的壮美景色?”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便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本找到了课文,并在我播放的班得瑞名曲《蓝色珊瑚》轻音乐的伴奏中顺利走进了文本。顿时,教室里飘荡起了孩子们声情并茂的朗朗书声:“中国的沿海城市……”

二、诗情画意,品赏大海

在学生基本读通、读顺、读懂课文大意和基本理清文本的写作结构之后,我引导学生对下列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并小组讨论,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1.烟台的海具有怎样的“独特”风景?请找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细读深品,逐一说明。

2.文章写烟台的海的四季景色,为何不按照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写,而要先从冬季写起?

3.烟台人与游客为何要追逐数丈高的巨浪嬉戏并以此为背景拍照留念?这些照片中除了人海相依的画面,还蕴含着怎样的深意?

4.文中描写烟台大海的壮观景色,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5.课文题目为“烟台的海”,为什么却又花费那么多的笔墨描写烟台的人与游客的活动?

6.课文是否有直接抒发作者对烟台美丽景色赞美之情的句子?如果没有,我们是否也能感知到作者对烟台的大海的某种情愫?你是通过文本中的哪些语句感知的?

当学生独立思考并小组讨论时,我再一次运用多媒体播放了班得瑞的轻音乐《加勒比海》,展示了部分表现大海壮观景象的图片。就这样,学生在充满浓浓的海韵气息的浪漫情境中时而低声朗读课文,时而写写画画,时而翻阅自备的学习辅导资料,时而与同组的同学窃窃私语,时而眉头紧蹙,时而凝神静思,时而喜笑颜开。10分钟后,学生在举手回答问题时,大多有了自己的见解并能自圆其说。

三、诗情画意,纵横勾连

《烟台的海》从文体而言,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所以,教学完课文后,我们可以从文体出发,引导学生将学过的同样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三亚落日》与之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两篇课文,感受它们描绘的景物特点,感悟两位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地描写景物的。当然,还可以引导学生品鉴两篇课文颇具神韵的形容词或动词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比如,品鉴《烟台的海》第一自然段中的形容词“独特”一词在全文的表达作用,揣摩文中两个“扑”字在表达上的微妙之处;体味《三亚落日》中“担心”、“生怕”等动词所传递出的丰富情感等。这样,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比较、自主品鉴中提升独立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诚然,《烟台的海》还是一篇以大海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故此,我们可以将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诗人曹操的《观沧海》全诗展示在白板上,在学生基本读通、读顺、读懂这首古典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再引导他们说一说:这两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自己更喜欢哪一篇并说出理由;然后再鼓励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看看谁能够又快又准确地背诵《烟台的海》或者《观沧海》。这样,让学生在一定竞争机制的教学课堂中既拓展了阅读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

《烟台的海》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状物散文。教学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品鉴烟台冬春夏秋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以及醇美的人文风情;还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河山、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更要以此为契机,拓展延伸学生阅读、品鉴文学作品的视野,提升学生独立品鉴文学作品的能力。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