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构建情趣盎然的语文阅读课堂

  • 投稿虾说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491次
  • 评分4
  • 37
  • 0

江苏淮安市和平镇电站教学点(223001) 张惠娟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题记

在阅读实践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推动和维系学生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乐意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主要的手段。笔者在阅读教学中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设疑

小学生好奇心强,凡事爱问个为什么,特别是对同伴提出的问题,更是饶有兴趣。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时,我在板书课题之后随即发问:看到这个题目,大家都想到了什么?短暂的思考之后,学生纷纷发问:(1)谁的衣袋里装满昆虫?(2)他的衣袋里为什么会装满昆虫?(3)为什么作者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我随即对学生所提的问题加以整理并板书。学生阅读兴趣浓厚,心中纲目明晰。自己提出问题,自己阅读感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沉浸在语言文字之中,也沉浸于法布尔迷恋的昆虫世界里。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读懂了文字,品出了趣味,争先恐后地陈述自己的见解。一个鲜明可爱的儿童形象——迷恋昆虫的法布尔印在了学生心中。学生豁然开朗:法布尔的衣袋里装满昆虫,这已成为他喜爱昆虫、迷恋昆虫的显著特征。因此,作者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这犹如文章的眼睛,是多么生动传神。

二、变序

记叙文一般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记叙的。阅读时,我们往往是循着文章叙述的顺序、作者的思路展开阅读。如果教学时能打破常规,便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如《黄河的主人》一课,教学时从倒叙入手,直奔中心,那学生就会十分新奇,十分乐读。通过对课文第八自然段这一重点段的反复诵读,学生从“险恶的风浪” “身系乘客的安全”等语句,体会到艄公劳动环境的险恶,肩负责任的重大;从“凭着”、“惊涛骇浪”、“如履平地”等词语,体会到为什么称艄公是“黄河的主人”。学生读懂了“赞艄公”这段后,再让他们追根溯源,弄清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作者初次看到羊皮筏子的印象,艄公的“沉着”与乘客的“从容”,坐羊皮筏子的人的体会和作者的感受,无论是浓墨的侧面描写还是淡墨的正面描写,都拧在了一个中心--艄公操纵羊皮筏子的技术高超,名副其实的“黄河的主人”, 值得敬仰和赞颂。变序阅读,九九归一,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表演

受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启发,教学古诗《草》时,我和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

师:小朋友,回到家里,谁愿意把新学的古诗《草》背给妈妈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好,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好吗?想想回到家里你该怎么说?

生:妈妈,我今天学习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学生背诵)我的女儿真能干,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哥哥,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哪一首?(学生答:《草》)弟弟,这首诗我也学过。他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师:反正都有个“白”字。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哎,最后一句是什么?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记性好,谢谢你。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名一个学生到前面来)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呀!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学生答:背《草》)

师:草?那么多花儿不写,为什么写草啊?

生:因为草有一种顽强的精神,野火把它的叶子烧死了,可是第二年春天,它又长出了新芽。

师:哦,我明白了,你背吧。(学生背)“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

生:不是!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叶子黄了,干枯了;荣,就是茂盛。

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条件上学呀?

课堂上,教师一会儿变成妈妈,一会儿变成哥哥,一会儿又变成奶奶,把一个单调的教学环节演绎得曲折有致、情趣盎然。三背古诗,步步深入,尤其是通过耳朵有点聋的奶奶这一环节,巧妙地引导学生准确说出了诗意,强化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习成为愉快的享受。可见,情趣犹如教学的润滑剂,它让课堂变得生机盎然。

表演是情境的再现,是活动的文字,是助阅读的直观手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表明:他们喜爱表演,也善于表演。因而,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的高潮部分时,在学生自读课文的过程中,抓住描写人物对话和动作的词语,如洪教头的“来!来”,林冲的“请教了”;比武时的一系列动作,洪教头的“脱”“拿”“耍”“喝”“敲”,林冲的“横”“抡”“扫”等引导学生表演体验。学生借助文字,想象精彩的打斗场面,进而练习表演。他们积极性很高,模人物语言,仿人物动作,选出两名“演员”现场表演。生动的情景再现把教学推向高潮,也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向高潮,许多学生表示一定要好好读一读古典小说《水浒传》。

四、实践

《义务语文课程标准》把实践活动放到了重要位置。的确,实践活动可以内化书本知识,升华学生从书本中获得的认识。在阅读教学中,教者不仅要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还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如,学习《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一文(原版),根据本课文字浅显,思路清晰的特点,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懂课文,解读归纳环保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并谈谈自己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有的说:我国的水污染 的状况让人担忧;有的说:既然《环境保护法》早已出台,就应该依法惩处有关责任人;有的说:我们每一位同学应该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保护环境,争做环境小卫士。在这基础上,我安排了这样的主题实践活动--环保卫士在行动。学生们分头行动,忙得不亦乐乎:实地调查,走访近邻,采样分析。这样,课堂教学得到了延伸,孩子们有的深入居民家庭做环保宣传,有的走上街头设岗监督,有的在河道边设立环保标牌......大家读懂了课文,也更爱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

五、辩论

真理越辩越明。教学活动中,许多问题亦是如此。在认知过程中,我们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往往有一个从模糊到清楚的过程。《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讲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的故事。课上,我抓住阅读的重点--对大黑骡子“杀”与“不杀”的分歧,让学生回到课文中,充分阅读,瞻前顾后,找出依据,展开辩论。学生在读辩中逐步深入文本,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这样让他们感受到彭德怀将军对大黑骡子的深厚感情和对战士深沉的爱。“不杀” 大黑骡子,因为大黑骡子在长征路上功不可没,是彭德怀的坐骑;“杀”是彭德怀为了战士的生命,只能作出忍痛割爱的选择。学生读中辩,辩中读,一分为二地认识了两种不同的做法的作用,还切实感受到彭德怀决定杀大黑骡子时那种极其复杂的心境。

总之,教学中恰当运用激趣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打开学生探求的心扉,燃起他们对知识追求的热情。小学阅读教学,教者该引则引,以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唤起学生读的欲望,让学生的思维在文字中穿行,情感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真正地读懂课文,在享受阅读中发展和提高阅读能力。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