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语文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几种策略

  • 投稿菠菜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701次
  • 评分4
  • 88
  • 0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既是21世纪对我国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当前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核心就是创造思维能力。崔峦同志曾撰文指出:“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表现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的新与活”。因此,创造性思维不但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而且能产生新颖、独特的思维成果,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而我们的语文学科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思维素材。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呢?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这样几方面入手。

一、激一激,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的产生,往往是同对事物的新鲜感、新奇感、趣味性及一定难度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要十分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刺激”学生大脑皮质某一区域形成兴奋状态,产生“我有问题要想,我有问题可想”的念头。

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可问学生:“课文的第一段写詹天佑,你觉得哪两个词最重要?为什么?”这样的设计比提“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工程师?”的要求更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回答这一问题,不仅要找准“爱国”、“杰出”这两个词,还要说出为什么重要。这样,学生就有问题要想,有问题可想。有时还可以以“猜一猜”的方式唤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说“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部分课文,猜一猜老师想提的三个问题。”孩子们听了兴致很高,个个读文动脑,进而提出了不少问题。不管学生提什么疑问,老师都说:“不好意思,不是。不过,你想得对,提得好。”前者是激发其他学生提问的需要,后者是保护他们的积极性,鼓励其再思考有创见的问题。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就会产生“我愿思”、“我想思”、“我喜欢思”的兴趣。

二、问一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

精心设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学生思维敏锐性的有效途径。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应只限于复述课文或教师参考书所要求的答案,而要有利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寻求答案。只有这样,学生得到的知识才是全面的、完整的,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和敏锐性。

《给颜黎民的信》一文如按常规问:“鲁迅在信中谈了几件事?”思维训练显然流于形式而效果不佳,是否可以变换角度,从学生内心感受来问呢?“同学们,读了鲁迅先生写给中学生颜黎民的信后,你感到敬佩不敬佩?你愤恨不愤恨?你亲切不亲切?”这三个“问”有深度:敬佩谁?为什么?愤恨谁?为什么?谁令人亲切?为什么?涵盖性强,整合力大,从鲁迅对年青人的关切、对敌人的义正辞严,对同志的怀念倍感敬佩,从敌人的残暴倍感愤恨,从鲁迅言语的自然,对假名的善意指出倍感亲切。学生定然从内心真切感受出发,投入学习思考,捕捉到相关信息,经讨论、点拨,得到各自悟出的思维结果。

三、想一想,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联想是创造思维的翅膀,“一切创造性的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小学生的联想能力是极为丰富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大胆启发,让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以培养思维的流畅性。

教学《游园不值》后两句时,让学生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教师播放古筝乐。“在音乐声中,你们现在徜徉在花园中了,仔细欣赏这满园的春色吧。”音乐结束,让学生睁开眼,介绍所看到的春景。音乐把学生带进了百花争艳的春天:“我看到了各色的鲜花、弯弯的垂柳,许多棵争芳斗艳的红杏树。”“我看到了青翠的小草,红灿灿的杏花,还有一条小溪轻轻地流过美丽的花园,几条小鱼悄悄地在小溪里做游戏,生怕破坏了这美丽的春色。”“我还看到了五彩缤纷的蝴蝶在五颜六色的花丛中翩翩起舞,勤劳的小蜜峰也飞来忙着采蜜。几只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唱歌。”……你能说我们的小学生想象思维不丰富,不流畅吗?

四、疑一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思辩性。

教学《西门豹》这篇课文时,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思辩性,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例:

师:我们要学会怎样读书,就要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现在我们以第一小节为例来掌握方法。(生齐读第一节)

师:想想这小节里的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语是什么?用“○○○”圈出来。

生: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语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师:非常好(师圈出这两个词)看这两个词,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田地荒芜”是什么意思?

师:非常好,你们平时要注意老师是怎样提问题的。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是指田里野草丛生,无人耕种的意思。

师:那从“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田地怎样荒芜?

师:非常好,问题可以有多种提法。

生:耕地的人到哪儿去了?人烟为什么会稀少?

师:这样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怎么样”和“为什么”。

学生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就要设法使学生“起疑”,进而“质疑”,做到学思结合,在积极思维的情况下理解课文的语言和思想内容。以上教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鼓励学生质疑,而且教给了质疑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的思辩能力。

五、动一动,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创造性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动手动脑,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独创性。首先,要从实际出发,针对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和教学的内容,设计出有时代特色的活动内容;其次,活动中还要采用多种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

如教学《恐龙》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在开课伊始把学生带入活动氛围之中:“同学们,大家一定都非常喜欢恐龙,想研究它们吗?”在同学们热烈的欢呼声中,教师提出活动要求:“下面老师就赋予你们考古学家的称号,去读读课文,把你们研究中最感兴趣的一点记下来,向大家汇报。”这样,同学们就积极投身于课文之中,去读、去想、去演……在引导学生汇报时,教师并不要求拘泥于一定的形式,而是让同学们自由的发挥,可以说、可以演、可以唱……正因为在教学中,给了学生动一动的机会,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才有了很大的提高。

当然,这种动一动的机会不仅可以放在课文的理解中,还可以贯穿与课堂教学之外。如有些教师指导学生尝试演课本剧,让学生结合课文有关内容,自编自演,这既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说、唱、演的才干。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善于运用各种策略,才能使学生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得到真正的培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溧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