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中规中矩”与“新意迭出”

  • 投稿立凹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1050次
  • 评分4
  • 17
  • 0

李玉山

这份教学设计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中规中矩和具体翔实。

教学目标是清晰的,梳理内容、体会情感、品味语言,这样的定位也是准确的。在教学目标的落实上,设问指向明确,并考虑到了学生参与热情的激发。如“换词填空”是个很巧的设计,能让学生对文本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从表层到内在;而“细品课文”环节,让学生自主选择文本中较能触动自己的词句品味批画,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对语言的赏析过程中,可以加深内容情感的理解,进而对季羡林先生“语朴情醇”“野老话家常”语言风格有较为具体的感受。

按如上设计,应该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如何卜-出特点,上出新意,上出让学生印象深刻、收获多多的课,我觉得还需要在以下两方面下些工夫: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期待,确定最优化的教学目标。初二学生读这篇文章,最大的难点在哪里?他们可能有怎样的困惑?比如,季羡林先生在阅尽沧桑后以冲淡、平和的口气回望自己的童年,对此十几岁的中学生理解起来是有难度的。比如,学生可能认为季羡林先生的文章写得并不像某些评论所说的那样好;比如文中有些叙述像“文革”中被“革命家”打倒的内容学生可能也不真正理解。如果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疑惑,教学设计可能就会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与学习期待,课堂才可能真正活起来。在此我想强调一个关于教学的基本常识,就是不论传统的教学观,还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解惑”都应是教学中的应有之义;不同之处在于,如何“解惑”,前者侧重于教师的“讲”,后者侧重于教师的“导”。

二、充分点燃学生心中探求的火把。关键在教师如何设问,面对的学生不同,设问也会随之而变化,但只要能有效地引领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文本,能最大限度地活化学生的思维,就是最佳的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讲,“换词填空”“细品课文”两项设计都应该肯定。不过,由于这篇课文有前面提到的特殊性,我觉得,从培养学生质疑意识与探究能力的角度考虑,可以设计两个层面的问题:①编者给课文加了5个小标题,有的恰当,有的不恰当,请作出判断,给出理由,并为不恰当的部分重新拟定小标题;②你对本文内容、表达、语言等还有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吗?第一个问题意在文本内容的梳理、概括及思想情感的把握,十几岁的学生对给名家或教材挑错这样的“游戏”应该是兴趣盎然的。第二个问题主要还是“解惑”,但这个“惑”是在深入研渎文本后的高品质发现。让学生学会质疑,并在教师的示范与引导下逐渐具备、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应成为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一一当然,这样的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一以贯之的濡染与训练。

(天津市河西区教育中心 3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