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论《丑小鸭》的叙事艺术

  • 投稿鹿壹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988次
  • 评分4
  • 87
  • 0

李功连

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自问世以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它的精简版进入了小学语文教科书,而删节版则进入了初中语文教科书。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学习同一篇文章,这种现象在语文教育界是比较少的,这也体现了《丑小鸭》这篇经典文章永恒的艺术魅力。安徒生成功塑造了一只被排挤嘲笑的丑小鸭通过不屈的奋斗最后变成美丽高贵的天鹅,激励人们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不断进取,拥有追求美的梦想。《丑小鸭》不仅蕴含了思想境界的崇高,更体现了一个优秀作家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小说是叙事的艺术。作为写给儿童阅读的特殊小说,童话需要以儿童的视角来叙事,从而增强故事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丑小鸭》堪称童话的经典,本文从叙事艺术的角度探讨其永恒的艺术魅力。

一、结构:曲折的轮回

时间和空间是事物存在的形式,在社会生活中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客观存在,即没有脱离时间的空间,也没有脱离空间的时间。在任何叙事作品中,时间和空间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丑小鸭》是按照丑小鸭变天鹅的时间顺序来写的,但时间演变的背后体现了空间结构的转换。在时空结构中发生的事件所具有的内在因果关系决定了小说叙事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故事是从鸭场开始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丑小鸭经历了以下空间的转换:鸭场一灌木林一沼泽地一芦苇里一农家小屋一水中一种田人家一沼泽地一花园。这些地方的转换构成了故事发生的空间结构。将故事的空间结构进一步细分又可以得出下面的结构:

第一空间组合:鸭场一灌木林;

第二空间组合:沼泽地一芦苇里;

第三空间组合:农家小屋一水中一种田人家一沼泽地;

第四空间组合:花园。

为什么这样划分?首先看原文。

①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不仅在鸭群中是如此,连在鸡群中也是这样。

②他们老是说:“你这个丑妖怪,但愿猫儿把你抓去才好!”于是妈妈也说:“我希望你走远些!”

③灌木林里的小鸟们惊恐地向空中飞去。“这是因为我非常丑陋的缘故!”小鸭想。

④“你真是丑得厉害!”野鸭们说。

⑤他们说,“你丑得可爱,连我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

⑥“啊,谢谢老天爷!”小鸭舒了一口气,“我丑得连猎狗也不咬我了!”

⑦“那么就请你不要发表意见。”“你简直是在发疯。”

⑧把自己的脖子高高地向他们伸着,发出一种响亮的、奇异的叫声,连他自己也害怕起来。……——可怜的丑东西。

⑨女人尖声地叫起来,拿着火钳要打他。小孩子们挤做一团,想抓住他。他们又是笑,又是叫!

⑩“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可是他们会把我弄死的,因为我是这样丑,居然敢接近他们。不过这没什么关系。”

11“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幸福!”

十一个句子分成四组:第一组:①②③;第二组:④⑤⑥;第三组:⑦⑧⑨⑩;第四组:⑨。这四组句子都以“丑”为指向,涵盖了故事发生的全过程,正好体现了四个空间的结构转换。前三组的空间结构与个体心理结构的转换具有统一性,这体现了小说所具有的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的统一性。按照王德福《小说文本隐喻话语的四个世界》的观点,小说应该体现语言世界、文化世界、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四个范畴的统一性。当在别人不断地灌输丑的语境中,最后连小鸭子都不知不觉地觉得自己丑,从而体现了“别人说丑一自认为丑”的心理转换结构。三组空间转换导致丑小鸭对“丑”的认识不断加深,不断强化,螺旋式地上升,以致达到绝望的顶点。但故事的美妙之处也正在这里——绝处逢生!最后,在强烈的反差中实现了丑小鸭作为文学经典形象的情感升华。故事的反差正好体现了艺术的永恒魅力和作者高超的创作能力。

二、隐喻:诗意的象征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它的整个思维运作过程都离不开隐喻。隐喻是借用已知事物理解未知事物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行为,意指不用直接述说的方法阐述意义,而是将其比拟、转换成一定的意象或具体事物来阐释。

尼采认为,个体的认识原则上是隐喻性的。隐喻不仅是一种表达手段,而且更是重要的思维手段,它为思想者插上羽翼的翅膀,使之能认识遥远、渺茫的事物的概念。但隐喻是感性形象的产物,不能用一般的逻辑理性思维规律来阐释。童话经常以隐喻的方式把人类的生活经验和教训告诉儿童,并教给儿童对待自己、对待社会和对待自然的方法。儿童在听故事时会无意识地获得这些教益,并将其潜藏在心灵深处。当遭遇类似情景,这些教益会在无意识层面促使儿童做出类似的反应,甚至还有可能促进他产生自觉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认识。

对丑小鸭来说,“丑”具有独特的隐喻价值。美和丑是个体的主观认识。事物本身没有美丑之分,个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同导致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存在差异,即美与丑或好与坏。人类感觉恶臭的粪便却是狗的美餐:垃圾场是细菌的乐园,却是人类的噩梦。因此,别人说你丑并不严重,而自己认为自己丑却是要命的。哀莫大于心死,穷莫大于心穷。因此,当丑小鸭在别人反复的灌输下,不断地认识并强化“丑”的意识时,这种强化正好体现了童话的魅力,让人明白要在逆境中奋进和屈辱中抗争的重要性。

毫无疑问,丑小鸭无比痛苦。所有的鸡、鸭都嘲笑他,连自己的妈妈都要他走远些。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丑小鸭选择了出“逃”。“逃”,对丑小鸭来说,就成为生命觉醒的隐喻,有主观的意愿,更是现实的逼迫。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丑小鸭的出“逃”其实是在向生命挑战,充满了无比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在狂风中被迫从缝隙钻进农家小屋时,其实丑小鸭可以选择留下来,但他拒绝了。在一个被剥夺了话语权的社会里,在一个身处异国他乡的空间中,完全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丑小鸭执著地听从了本能的召唤,毅然走向水里,回到他原本孤独而困难的生活境地,这就成了丑小鸭唯一的出路。选择这条路,就意味着他的未来继续在不确定和茫然中前行。因为不确定,因为茫然,所以也就充满了探险者的乐趣和希望。在水中,他看到了天鹅。对他来说,天鹅意味着生命的高贵和生存的勇气。因此,天鹅的出现也成为丑小鸭生命蜕变的开始。在这一刻,丑小鸭生命的觉醒让他的人生不再茫然。所以,在最后的绝望之时,当看到天鹅在花园中再一次出现了,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飞向那些“高贵的鸟儿”,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如果说,在农家小屋,丑小鸭选择出走是因为生命的尊严;那么,此刻,丑小鸭的选择就是对美的追求和生命的怒放。最后,丑小鸭迎来了人生的辉煌时刻,而经历了苦难的人生无疑具有了高贵和崇高,因此,一丑小鸭内心充满了幸福和快乐。

丑小鸭蜕变的历程既有生命本能的渴求,也有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希望。为了反复地与“丑”抗争,丑小鸭选择了一次次的“逃”。而在“逃”无可“逃”之时,在高贵的天鹅群里迎来了美好的人生。当这些指向生命的行为在丑小鸭的生命中反复出现时,这种隐喻也就具有了象征的意蕴。美国学者韦勒克和沃伦在《文学理论》中指出:“‘象征’具有重复与持续的意义。一个‘意象’可以被转换成一个隐喻一次,但如果它作为呈现与再现不断重复,那就变成了一个象征,甚至是一个象征(或者神话)系统的一部分。”因此,丑小鸭的形象也就具有了永恒的价值和魅力。

三、人称:转换的视角

任何一个叙事作品都必须有一个故事和一个故事的叙述者。而故事的叙述者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从而使故事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韵味。而故事的精彩程度与叙述者叙述故事的角度休戚相关。

《丑小鸭》是一篇具有自传体色彩的童话故事。对于自传者色彩的故事来说,通常会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给人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安徒生在叙述丑小鸭的故事时主要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事——他者的视角,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的叙述视角,既可以对故事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做外部扫描,也可以对人物心理进行细腻展示。他者叙事,意味着叙述者和叙述对象即故事主体之间产生了空间的距离,而读者在阅读此类作品时,也就同样会在心理上产生阅读疏离感。本来应该运用第一人称叙述角度的自传体故事却最终被作者采用了他者的视角,这种反差具有独特的意味。从叙事的角度来看,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本质区别就是二者与作品塑造的那个虚构的艺术世界的距离的不同。对于《丑小鸭》来说,尽管可以认为这是作者的自传,但对作者来说,叙述人称的选择就意味着他有意识地撇清自我与作品所描述的艺术世界的关系,保持自我的独立和内心的清白。同样,当阅读这篇童话经典时,我们就必须理解这种疏离的韵味。这种疏离是作者的有意为之——为了与作品保持心灵和现实的距离,也是艺术创作的需要。第一人称是比较狭窄的叙事人称,不利于作者情感的发挥和思想的阐述,而本文之所以采用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就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休戚与共。下面结合文本进行详细阐述(引文中字母序号为笔者所加)。

①(A)灌木林里的小鸟们惊恐地向空中飞去。(B)“这是因为我非常丑陋的缘故!”(C)小鸭想。(D)于是他闭起眼睛,仍然继续逃跑。

②(A)“你真是丑得厉害!”(B)野鸭们说.(C)“不过只要你不跟我们族里任何人结婚,这对我们倒也没有什么大关系、”(D)-可怜的小东西!(E)他绝对没有想到要结婚;(F)他只希望人家准许他躺在芦苇里面,喝点沼泽地里的水就够了。

③(A)“啊,谢谢老天爷!”(B)小鸭舒了一口气,(C)“我丑得连猎狗也不咬我了!”(D)他安静地躺下来。

④(A)他们飞得很高——那么高,(B)丑小鸭不禁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兴奋。……(C)他并不嫉妒他们。他怎能梦想有他们那样美丽呢?(D)只要别的鸭儿准许他跟他们生活在一起,他就已经很满意了(E)——可怜的丑东西。

上面四个例子是《丑小鸭》中非常特别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可以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文本在叙事人称上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直观地再现每个例子内部叙事人称的转换。

示意图能够让我们清晰地认识每个句子中复杂的叙事人称关系的转换。其实,作为以第三人称叙述的文本,图-B,图二A、C、F,图三A、C,图四C、D这些句子都与叙述者有关系,只是它们之间属于一种二级隐含的关系而己,所以并没有标明。这种人称的转换关系增添了文本的艺术感染力,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总不断地被作者牵着鼻子走,使人的内心在转换中揪心不已,感受到上下翻滚的力量。下面我们从表达思想感情需要的角度来阐述作者运用这种叙事手法所产生的独特的艺术魅力。丑小鸭是一个励志的故事,给人以奋斗的力量。而对于儿童来说,为了让他们理解这种励志的力量,就不能让他们沉浸在丑小鸭的悲惨遭遇之中不能自拔。如果他们沉浸在悲惨的遭遇之中,那就意味着励志的消隐乃至消解。按照儿童心理学的观点,由于其理性思维能力不发达,儿童的情感和思维都处在单一化状态之中,他们不知道怎样将情感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给予不同的对象。为了能让儿童理解励志的意义和价值,就需要尽可能地消解其他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而消除干扰和影响的最好办法就是将其他的情感隐藏起来,而不容易被发现,因此,作者就自然而然地采用了第三人称的旁观者叙事,尽可能地使自己与故事保持应有的情感张力。但在个别地方,比如图二D和图四E,作者依然忍不住要跳出来为丑小鸭“站台”,因为情感的力量最终是无法抗拒的。尽管我们可以通过理智来保持情感的克制和冷静,但当情感累积到足够的程度时(比如激情的状态)必然会释放。因此,安徒生尽管是以旁观者的姿态来讲述一个痛苦的故事,但他依然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感,不由自主地站出来发言,或者也可以认为,这是作者的有意为之。无论是腔制不住还是有意为之,当读到这两个简单的句子时,我们都会为之动容。

《丑小鸭》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安徒生也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所创作的丑小鸭的形象不仅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儿童的心灵,给他们以奋进的力量和生命的希望,更重要的是,作者娴熟地运用多样化的叙事手法塑造永恒的艺术经典,为我们提供了学习语文的活生生的例子。

①[美]雷·韦勒克、奥·沃伦《文学理论》第204页,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

(河南省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471934)

书 讯

《中华第20届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作文选》(开明出版社出版)精选初中组、高中组一等奖优秀作文近百篇,内容丰富新鲜,文笔生动自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很适宜广大中学生朋友课外阅读并作为学习写作的借鉴。

该书20万字,每册定价8元,邮购每册加资1元。购30册以上,每册邮资减半。欲购者请汇款至:北京紫竹院邮局投递部1分箱作文大赛组委会,邮编100048,收款人:范英。请在附言中说明购书册数和联系电话,款到寄书。

购书联系电话:( 010 )6898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