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关于大学语文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 投稿吉田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733次
  • 评分4
  • 71
  • 0

徐正丽 吴宇力

随着经济不断转型升级,我国于2011年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长远战略,研究部署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文化强国”战略要求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其重要的先决条件之一是继续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与发展。作为我国高等院校面向非中文专业学生开始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大学语文不但能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理解、欣赏及表达的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意识。但是,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主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技术化、市场化的热门课程吸引了大多数优秀大学生,而侧重于人文、审美方面的大学语文课程则遭受冷落。与此同时,由于理工科大学生的语文底子普遍偏低,大学语文通常存在课程资源与学生实际需求严重冲突的问题,导致该课程被日益边缘化。只有充分认识到大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同时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才能保证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推动其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分析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科书、工具书、教学挂图、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等[1]。文物古迹、风俗民情、自然风光以及日常生活信息也能够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但是,许多大学语文课堂主要局限于传统课程资源(教科书、工具书等)的观念,普遍缺乏相应的识别、拓展、开发、利用新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近年来,随着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的不断普及,有学者提出应加强大学语文资源开发和利用,但主要着力点是教材和相关工具书的开发,而忽视了相关辅助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得大量有价值、有意义的课程资源未能被纳入课程资源的范畴[2]。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是:大部分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师为文学专业毕业,缺乏严格意义的教育学专业培训,因而未能真正理解课程资源的概念。他们不仅缺乏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甚至不具备相关开发意识。多数大学语文教师只是遵循教学大纲要求,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依靠教科书和相关工具书就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情况在理工科院校尤为普遍,而这类高校对大学语文教师的相关培训往往是缺失的,这就进一步弱化了大学语文教师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能力。理工科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师应立足学校实情,充分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特色,积极开展协同创新,才能开发出符合时代需求的课程教学资源。

二、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大学语文网络资源建设模式

数字媒体技术是融合了数字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和网络技术等的交叉学科和技术领域[3]。近年来,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文化产业相融合而产生的数字媒体产业在全球高速成长,不仅成为各国高度重视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作为现代信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正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制订了支持数字媒体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发展规划。在我国,数字媒体技术及产业同样得到了各级领导部门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并成为目前市场投资和开发的热点方向。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进入了“大数据”时代。

大学语文课程涉及了我国众多优秀文学作品,综合了丰富、复杂的中华历史和社会文化因素。传统的“教案+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存在信息量少、趣味性差、教学质量不佳等问题,如何借助网络上的海量数字媒体内容将语文专业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为了在大学语文课堂中展现更为丰富的资讯内容,基于数字媒体技术建设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是不可或缺的工作。通过这些教学资源,能进一步提高授课的直观性。例如,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经常涉及到大量的经典文学作品分析,如能穿插播放相关的插图、音乐、视频,而不只是对着教材泛泛而谈,则教学效果会大为改观,教学知识量也会有效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将更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将更为高涨。

基于数字媒体技术,能有效突破传统大学语文的单一教学模式,进而以全方位的教学模式来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数字媒体技术在网络教学资源中的应用,能够将枯燥而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而充满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一个活力、生动的学习环境。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大学语文网络资源建设模式如图1所示。

三、大学语文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实践

作为一种崭新的课程表现形式,网络课程能将包括多媒体课件在内的各种教学资源通过网络进行表达,具有交互、共享、开放、协作和自主等特征。大学语文网络课程除了能够辅助教师课堂教学,还将为学生提供一个课后学习、交流和实践的平台,同时有助于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实践。利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较强的电子信息学科优势,我们积极开展大学语文网络课程探索实践,提出了一种高效、实用的网络课程建设方法。该网络课程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完善的技术支撑。该网络课程主要利用了Flex、Fms、Adobe Captivate、Maya、3Dmax等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对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设计。

(二)创新的教学设计。将系统科学“新三论”运用到教学设计中,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以章节为线索的线性知识结构,将每个知识点作为连接点,围绕其合理、有效地整合相关知识,有效实现网络课程的非线性、协同性、涨落性和开放性。

(三)多重的交互方式。该网络课程不但实现了人机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重交互,还实现了邮件、在线答疑、视频互动等离线或在线的多方式互动。

(四)多元的有效评价。该网络课程实现了每一章内容的形成性练习和自我评价模块,并提供了综合测试和作业系统,能及时对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在线评价及反馈。

(五)清晰简明的导航功能。该网络课程为使用者提供了整个专题学习网站的使用指南,网站导航清晰明确,提供了自主学习知识导航和附有相关链接的知识脉络图。

(六)方便快捷的辅助学习工具。该网络课程充分考虑学生需求,提供了多项扩展功能,包括:网站检索、网外检索、网络视频交流、电子日历、网络计算器等。

通过该网络课程的建设,大学语文教学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并有效、及时地发布,更好地支持教师在课堂上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工作、发布通知、介绍学科前沿,同时有效添加各类课程资源,并实现学生在线答疑、在线测试、在线提交作业等一系列功能。

四、结束语

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国家“文化强国”长远战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国际学院以强化网络资源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理工科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模式。结合学校实际办学经验,该文分析了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现状,介绍了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大学语文网络资源建设模式,并提出了一种高效实用的大学语文网络课程建设方法,能为相关高校开展大学语文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提供相应的模式借鉴。

参考文献

[1]张鸿荃.语文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丁向民.数字媒体技术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