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丽娅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的比较典型和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式。“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是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1]也就是说,一种教学模式会涉及到多种教学方法。
当前,较为流行的主要有两种教学模式。一种是任务式教学模式,它以任务的完成为线索,“强调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情景识别、知识掌握、技能学习和领域文化适应等外向性实践能力的培养”[2]。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典型的是PBL(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法。一种是体验式教学模式,关注个人对事物的体验及人的精神世界。一般来讲,任务式教学模式更适用于自然科学教学,而体验式教学模式则更适合人文科学教学,但是在很多时候,这尤其适用于大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这两种教学模式都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参与性,教师则只是起引导作用,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差别。
一、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比较典型的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形成的红领巾教学法,将语文阅读教学归结为“五大块”,即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式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整体感知,有将文章割裂肢解之嫌。笔者自己就有这样的经验,对一篇美文,如果一开始就是进行主题、艺术特色等等的分析解读,往往会有支离破碎之感,觉得兴味全无。而且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授与灌输为主,难以有效激起学生的主体性与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文学是人类心灵的艺术表达,它寄寓了作家作者的人生感悟与心灵体验。现在的大学语文教材,在篇目选择上都强调人文性与审美性,从人文情感、人文素养到人文理想等各方面审视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张扬现代人文精神,引导学生认识美、理解美、发现美和欣赏美。对这些情感和美的体悟靠死板的分析是很难获得,它必须诉诸学生的感悟。钱理群教授曾经说过,许多进入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总是首先问作品的主题是什么而将对作品的感性体验弃之不顾,这种阅读的方式注定了与文学无缘。
通过体验,将文学作品死的文字活化为学生内心深处的感动,将符号世界形成为独特的意义世界,是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必须要达到的效果,像以往那种肢解文学作品的教学模式,是不适合于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因为如果学生习惯性以分析眼光去看待每一篇作品,那么文学的教育价值就极为有限。能真正进入文学作品深层境界的教学,只能是体验式阅读教学。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授课内容,通过创设场景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引导,学生通过分享个人体验,在讨论交流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对象的教学模式。“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以感受为起点,以对话为体验深化的途径,以意义的生成为终点。这一操作过程是以体验始,而以知识终。”[3]
大学语文所选篇目,都是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承载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深邃的人类精神世界。这里有人的需要与追求、自由与创造,有充满热情的道德自白,有通明透彻的智慧启示,有对历史的娓娓叙述,有对社会问题的殷切关注,这些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领略人文文化的博大精深,获得积极的人生教育,健全自己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都有重大意义。
对于文学作品,体验式教学模式强调直达本心,即不需要复杂的理性思考,直接以情绪感知。这在诗歌作品中尤为突出。看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可以体会到颠沛流离中诗人的激动狂喜;见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诗人的志得意满,自我期许跃然纸上;而读到“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词人的沉痛自责也会让我们深受感染。可以说,情绪感知是体验式教学的起点。文本中所传达出来的信息,本身就容易唤起学习者已有的人生经验,进而产生情感共鸣。
在体验式教学的情感体验上,为了让学生能尽快进入状态,教师需要进行场景的设置。比如前文的诗歌作品,如果对安史之乱中杜甫的生活遭际与他的爱国热忱没有了解的话,就不能感同身受。同样,不了解李煜的治国背景与个性特点也难以对《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有深刻体会。在场景设置上可以采取背景讲授、音频视频等方法。
以情感体验为基础,接下来的对话是体验教学的关键环节。徐中玉先生曾指出,艺术院校的课堂教学,结合创作、课文,教师谈经验,学生谈读过、演奏过的体会和问题,发言机会多而且十分热烈,这在无形中养成习惯,学生听到了不同的意见,发言、思考、想象都大有进步。语文教学大可学学这种教法。
在对话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一起探明问题的存在,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进而解决问题。问题导向学习(PBL)主张,“所有学习都来自于问题,而此问题为结构模糊的问题,具有复杂、解题线索不全、没有正确解答的特性,学生需主动搜寻讯息以了解问题情景,并据以决定所采取的解题行动。”[4]可以说,有启发性的核心问题的提出是对话得以展开的必备条件。如果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足够深入,教师的适当引导可以很好地启发学生,学生可以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中深化自己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头脑风暴”式的对话必不可少。教师应该在学生充分的感受之后,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而同时这些问题不应全由教师提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启发而共同提出问题才是真正高质量的对话。
提出有启发性高质量问题的前提是熟悉文本。问题必须与文本密切相关,具有代表性,但不应局限于文本。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不同于中学语文,没有应试教育的桎梏,强调的是素质本位,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高层次上提升母语表达水平与人文情怀。“每一位参与者提供个人本身关于主题的经验,这个经验必须是个人真实且具体的,最后在经过多次的检视和修正而达成共识。”[5]
讨论的问题还应有足够内涵和外延,能够引申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追本溯源。例如讨论鲁迅的文章,应将鲁迅先生的多篇文章放到一起,寻找社会背景这个大命题下的每篇文章的共性与个性。
以《伤逝》的讨论课为例。《伤逝》是一个故事,学生的体验首先是对故事的情节感知。在学生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教师稍加引导:为什么子君和涓生的爱情会是这样的结局?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有哪些?学生一般都能够找到社会原因及与此密切相关的经济原因。除此之外,也很容易想到他们自身的原因。在讨论中,学生会得到深一层的结论:《伤逝》以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悲剧为中心,对爱情和个人奋斗进行了反思。教师再加以引导:涓生的忏悔内容是什么?如果子君活着,涓生愿意再回到过去的生活吗?这个问题会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涓生的独白凸显出了他在真实与谎言之间经受的灵魂紧张,但他的“新的生路”毕竟是渺茫的。联系鲁迅之前的《孤独者》、《在酒楼上》,从吕纬甫、魏连殳到涓生,小知识分子们精神的虚弱、寂寞、孤独、虚空绝望表现得淋漓尽致,鲁迅对个人奋斗的思考也愈加深刻。
值得注意的是,作品解读不可漠视读者的个性差异。参与对话者(学生和老师)各自的文化背景、人生体验、个性气质、审美情趣等都有着较大差异,在对话中的体悟必将有着个体化的差异,这也是阅读本身的特点,不必追求同一。
《西绪福斯神话》也是一部很适用于体验式教学的作品。因《西绪福斯神话》涉及到存在主义哲学,相对晦涩难懂。但从对荒诞的体悟入手引导学生是一个突破口。结合教材里的另一篇文章《打错了》,对命运的荒诞可作最好的注解。一分钟的时间,一个打错了的电话,让一个普通人逃过了生死劫难。学生很容易联系到生活中自己所见所闻的突发灾难,体验到存在主义哲学“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的观点。那么,应该怎样面对生活加诸给你的荒诞呢?加缪的观点是什么?对此的理解就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学生的人生经验(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与个性气质了。在这里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考,如将加缪的哲学观与道家哲学进行比较。
后文中“荒诞的人说‘是’,于是他的努力便没有间断了。”结合加缪文集中的“要对生活回答‘是’,要对未来回答‘不’!”进行引导:直面生活给予的磨难的勇气。这部分也是学生可以进行生活迁移的重点。在讨论中,许多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被提到,如贾宝玉、于连、宋江、阿Q等等。但最为典型的是余华小说《活着》中的福贵,活着的本身就是对命运的抗争。
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对文本的过程性体验和思考,关注学生对价值、意义的情境性获得,以及对生活问题的个体化思考。逐步让学生感知文本、体验角色、立意思考和生活迁移。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感知之上进行体验并批判性的思考和讨论,并最终获得自己的理解认知,这就是意义的生成。它也是学生把对文本的解读与自己的人生经历相结合,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的过程。
三、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应该注意的事项
体验式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如受主题内容的难易程度限制;受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限制;受学生此种活动能力的限制;受教师指导这种学习方式的能力所限制等。对教师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创设体验情境
体验式教学中唤起学生感受的关键点是创设体验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如前面所提到的诗歌阅读,除了介绍背景等方式之外,更有心理冲击力的是运用音频、视频资料。例如《春江花月夜》的赏析阅读,就可以运用精美图片加上声情并茂的朗诵,将学生带入朦胧迷幻的月夜世界。
(二)把握对话节奏
对话是思想的碰撞与共享,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是学生经历头脑风暴的分析论证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倾听。值得注意的是,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只有几个优等生发言,其余学生没有被带动等情形。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形的出现,教师可以根据对学生的了解,进行分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虽然强调体验的延伸,但要注意避免完全脱离文本的对话。教师的引导要力求做到对话中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又能使对话围绕着主题进行。
(三)尊重个人体悟
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浅程度是有差异的。虽然教师的生活阅历、知识积累都比学生丰富,在对文本的理解上比学生理解得更深刻,但这不能代替学生的自我感受。教师要做的是在交流中帮助学生摆脱自身狭隘的世界观和视角,通过多角度的对比和反思,找到自己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观察,并形成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在体验式阅读中,强调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学生的个人感受和体悟应该得到尊重。
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是开放的。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环境,都可以让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呈现灵活多变的面貌。
正如乔伊斯所说:“我们对存在理想教学模式的观点开始产生怀疑。尽管有的教学模式乍看起来似乎颇为诱人,但由于没有一种模式是为完成所有类型的学习,或者是为了适用于所有学习风格而设计的,因此我们不应当把我们的种种方法局限在任何一种单一的模式上。”[6]
体验式教学法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法,因为基础知识的掌握是体验式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因此,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要掌握好体验式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创造体验式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新模式,既让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满足其个性需求。
注释:
[1]袁顶国,刘永凤,梁敬清.教学模式概念的系统分析—教学模式概念的三元运行机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11):110-111.
[2]张莉.故事教学模式探究[D].西南大学,2008.
[3]徐辉.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4]杨昆源,张赖妙理.问题本位学习的理论基础与教学历程[J].中原学报(台湾),2005,(2):220-221。
[5]潘小慧.苏格拉底对话在哲学教育的应用——以团队讨论为主的儿童哲学与哲学咨商为例的探讨[J].哲学与文化月刊,2007,(9):39-59.
[6]乔伊斯,韦尔著,丁证霖,赵中建等译.当代西方教学模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罗丽娅 湖北警官学院 43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