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丏尊和叶圣陶合编的《国文百八课》中有《议论文的主旨》一课:“我们对于事物不妨怀抱和别人不相一致的见解,提出自己的判断来加以主张。但主张必有理由,为使大家信服起见,当然要把主张的理由透彻地反复论证。议论文的主旨就在论证作者的主张。”议论文写作的关键在于论证作者的主张,也就是论点的论证。
论证,包括论证结构的安排和论证方法的使用。论证是一个过程,安排好论证结构,使论证更有条理。常见的结构安排,可分为引论、本论、结论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大都先引出论题或提出论点,再进行分析阐述,从而得出结论。论证结构的安排,还可从段落层次的组合来看,可分为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正反式等。总分式,是有总说有分说,分说为分论点或分要点。并列式,层次关系是平行的,也可谓横向展开。层进式,层次间有深入,为纵向展开。正反式,则层次的安排有正有反,正反结合。且说总分式,多是围绕论点设立一些分要点或分论点。比如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就是围绕着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分要点阐述的。“一曰抱定宗旨。”大学是研究学问的,不是图升官发财的,“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为求学而来,才算方向明确。“二曰砥砺德行。”品行修养,是求学的重要保障。“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所以应当束身自爱,以身作则,才不苟流俗,进而力矫颓俗。“三曰敬爱师友。”就是对师长要有尊敬,同学间则要讲友爱。分要点展开,既显得论述上条理分明,又表明理由的充分。
再说正反式,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论证。比如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先引出论题,“于是有人慨叹道: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然后联系现实,展开分析。“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作者认为发出此种论调的人信地信物信国联等,都只是他信力。失掉他信力后,并没有转为自信力,而是落入求神拜佛之类,则是变成了自欺。下文再转入自信力的论述:“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列举之后,从而得出结论:“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有正有反,从而正反结合。又如鲁迅的《拿来主义》,本文的论题及观点是拿来主义,但文中先讲送去主义,即闭关主义给枪炮打破大门之后,就变成了送去主义。“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接着作者分析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危害,就是不仅不见得丰富与大度,还会让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而与送去相反,还得拿来。如何拿来,作者又用一所大宅子作比方,先批驳了三种错误的选择及态度,仍是逆向反弹。行文至此,才转入正面论证。“他占有,挑选。”“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并进一步讲了拿来主义者必须具备的素质:“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再作强调,有所深化。
至于论证方法,常见的有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比如胡适的《新生活》,先提出问题,“哪样的生活可以叫做新生活呢?我想来想去,只有一句话。新生活就是有意思的生活。”把新生活理解为有意思的生活,一句话表明看法,接下来,要回答的就是“有意思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子的生活呢?”作者便举出生活中两个常见的现象,即喝酒闹事和打牌赌博,并巧妙地关联在一起:喝醉了与人吵嘴,几乎打起架来,酒醒后,去给对方道歉,又被人拉去打牌。懊悔中,还多了一重糊涂。像这样的糊涂生活,便是没有意思的。反面论证之后,再回到正面,回答什么是有意思的生活,就是要自己问一下为什么。“生活的‘为什么’,就是生活的意思。”意思就是要在反省及反思中改变自己、提升自己。懂得反省及反思,才能活出意思来。且此种反省及反思还可推广开去,方面就多了,效用就大了。又如胡适的《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本文是一篇毕业赠言,提了一个主张或看法:不要抛弃学问。理由是趁年富力强时便于做学问,再就是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被后进青年淘汰。并批驳了两种借口,即没有时间和没有图书馆与实验仪器等设备。批驳中有举例有引用,“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可读十一万页书。”也有引用,“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足以证明借口没有充足理由,最后再寄予希望。
再说对比论证,比如蔡元培的《我的新生活观》,先明确两种生活观的内涵,即旧生活与新生活,不用说这两种观点是相对立的。然后提出论点:新生活是丰富的,进步的。论证中,将旧生活与新生活在做工和求学两方面作对比,旧生活是不做工的体力衰退,不求学的心力萎靡。“新生活是每一个人每日有一定的工作,又有一定的时候求学。”做工的制出产品,丰富了生活;求学又改良了工作,进而改善了生活;结论是要从个人到团体再到全世界,都能过上此种新生活。
(吴永福 福建省长汀一中 36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