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成飞
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有教师说容易,是因为它课文篇目稳定、知识点固定、语法规律清晰,只要死记硬背就行了;也有教师说很难,那是因为它模式陈旧、教法和学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老师教得没有新意,学生学得没有情趣。由此看来,文言文教学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更何况中职生的文言文底子又普遍比较薄弱。难怪中职的语文老师都在疾呼“文言文难教”——简直就是对牛弹琴;学生也纷纷抱怨“文言文难学”——简直是如读天书。
到底该如何来教文言文呢?笔者根据十多年的中职语文教学经历和经验,认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才能很好地完成文言文教学任务。
一、定位教学目标,认识文言文教学的意义
文言文,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在这些作品中表现出的先哲们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是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精神财富;这些作品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匠心经营的章法,也都足以垂范后世,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当代凡卓有成就的作家,尤其是散文家,大多从这个宝藏中汲取过丰富的养料。中职生是正在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现代人,适量读一些古代的诗文佳作,培养一点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对他们提高文化素养、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真正的现代职业技术人才。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明确规定:“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培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熟练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扩大积累,增进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了解主要文言句式,初步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110个)和文言虚词(12个)……理解词句含义和表达的思想内容。”因此,职业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的很明确——使学生读懂一些浅易文言文,记住一些名句名篇,掌握一些文言基础知识,理解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增强文言文学习兴趣。职业中学语文课本对文言文的要求是比较低的,这不同于普通高中的要求。
但要求低并不等于说可以放弃文言文的教学,或者轻视文言文教学。相反中职语文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文言教学质量。
中职语文教师应该重新认识文言文教学在职教领域的作用,把文言文教学看作是培养中职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介质,也就是力求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全面健康地向前发展,力求让中职生成为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这些也正符合“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现行“人教版”中职语文教材(2005年修订版)在“修订说明”中说:“要求语文教育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人文素养,打好语文基础,重视文化传承,走进社会生活,强化美育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如果真的把文言文教学看作人文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不局限于琐碎知识的积累,而更多在于学会知礼、懂道、辨是非、分善恶,学会刚毅、合作、友爱、自尊,学会“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对文言文的“教”与“学”都会激发出无穷的兴趣。
二、整合文言课程,改进文言文教学的方法
现行“人教版”中职语文教材(2005年修订版)已经在进行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原教材相比:一是适当降低了起点和难度要求,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内容相衔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语文搭建了台阶;二是体现了时代性,体现了课程改革精神,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主动学习,使教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三是增加了教材的弹性和选择性,以利于分层次教学。因此,中职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必须在课程重新整合的基础上实施。为此,笔者认为应该从这样三个方面来整合文言文课程:
(一)根据专业特点筛选文言文教学内容
目前人教版《语文》课本的文言文数量是四册书共48篇,其中必学和必选课文共24篇。这样的阅读量并不多,但如果在一学年中完成教学任务,那就显得太多了。因此,必须根据专业特点对内容进行调整。对于必学课文(共16篇)应该保留,其中对于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文艺性和趣味性比较强的优秀文言文还要重点讲读,这是中职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内容。对于必选课文教师要有选择的教学,比如理工科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多讲讲《孙膑减灶》、《石钟山记》(科学考察类)、《张衡传》(科学家传记)等文言文;而文科类的学生,可以多选些《兰亭集序》(人生感言)、《六国论》(历史凭吊)、《滕王阁序》(览物抒情)这类文言文。如果是旅游或文秘专业的,还可以把每个文言文单元后面的古代诗词作为教学内容,以丰富该专业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根据学生基础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中职生文言文基础薄弱,所以对文言文有了厌恶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妨多讲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或绕开课文讲讲课外文言小故事等等,以增加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赤壁之战》《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等,由于内容丰富,故事性较强,人物众多,情节扣人心弦,教师如果采用分角色表演的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学生了解了文章内容,学的时候津津有味,兴趣就会油然而生。有条件的甚至可以收集或自编一些浅易文言读本,或积极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最终让学生达到克服畏难情绪、提高文言文阅读素质、培养较为稳固的文言阅读兴趣的目的。
(三)根据教学目标改变教学评价办法
以往我们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唯一的办法就是考试。这种教学评价办法是从普通教育中沿袭来的。而中职教育主要是就业准备教育,所以,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也必须相应地确立“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的基本观念,让一切评价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只有改革课堂评价才有利于学生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人文素养。
中职文言文教学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文言基础知识、阅读能力,还应包括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文化意识以及潜能等。同时,我们还应在重视终结性评价的同时,更关注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
三、提高自身素质,丰富文言文教学的情感
新课程改革虽然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并没有降低对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以下文言文教学能力:
(一)较强的文言文诵读能力
声情并茂的诵读,是一种感染;抑扬顿挫的吟咏,是一种陶醉;字正腔圆的朗读,是一种示范。诵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也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读得熟,则不待其说,自晓其义也。故书不厌百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古人强调诵读是符合认识规律的,传统文言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之一是教师的诵读带动,因为韵味是通过吟诵来体会的,兴趣是通过吟诵产生的,语感是通过吟诵积累的,素养是通过吟诵培养的,倾听教师吟诵,有助于学生情感体验。
另外,语感是语文素养的核心,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着眼点和归宿点。在文言文教学中重要的不是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教师对某篇课文的读解,而是在教师的示范与指导下,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中自身感受到什么,领悟到什么,有什么进步与提高。比如,教师的诵读可以带着学生沉浸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美妙意境之中,教师的诵读可以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苏轼的《赤壁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快意和“哀吾生之须臾”的悲苦。由此可见,教师优美的诵读可以激发学生对文言美的欣赏的兴趣。
(二)厚实的古代文化知识素养
要教好文言文,语文教师必须要有扎实而深厚的古代文化知识素养。于漪老师说,现在的语文教学缺少“文”,语文教师也缺少“文”,这个“文”就是文化底蕴。文言文教学不同于现代文的教学,它涉及到古代文学、古代历史、古代哲学、古代天文地理等方方面面。特别是古代文化知识,不同的历史背景有不同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古代文学家的作品集的命名就有相当的学问,有的是以籍贯命名(《临川先生文集》),有的是以书斋命名(《聊斋志异》),有的是以谥号命名(《欧阳文忠公文集》),有的是以名号命名(《稼轩长短句》),还有的以官职命名(《宋学士文集》)等等。再比如古代纪年纪时的方法与今天不一样,有干支纪年的(“壬戌之秋”),有年号纪年的(“阳嘉元年”),有特定称谓纪时的(“七月既望”)等等。因此,如果语文教师不掌握扎实的古代文化常识,就很难正确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甚至会出现以讹传讹的现象。
(三)丰富的文言文教学情感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而情感教育是推进教学过程优化的最强盛的驱动力。教师的教学情感是形成生动、和谐、协调的教学氛围的重要方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自己丰富的情感创设一种愉悦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自己或教材中的情理、情趣、情态激起学生的情思,发挥好语文教学的情感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中职文言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声情并茂、挥洒自如地以声激情,以声传情,巧妙地创设一个又一个情境,那肯定会激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趣,也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文言文教学中,只有读懂字句,才能通之以情;只有通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情理相通,才能形成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的审美人格。反之,如果在不了解文意的基础上,就对学生进行所谓的“情感熏陶”,忽视学生个体情感的激发,实行硬性灌输,就难以使语文教育深入学生的灵魂,语文学科的“语文味”也就无从谈起。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不能沿袭普通中学的教学方法,而应该针对职教特点,不断探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思路与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职业高中的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成为既有专业知识与技能,又有文学修养和丰富情感的社会人。
(尹成飞 安徽省宿州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 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