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祥军
高中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而课堂刹那间鸦雀无声。
为此,许多老师常常抱怨课堂气氛的不活跃,而沉闷的课堂气氛也往往使师生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这种现象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并不鲜见。语文课堂的沉闷原因复杂,而笔者认为这跟在“重理轻文”风气影响下学生对语文学习缺少足够热情有莫大的关系。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打破这种沉寂僵化的局面。下面我从三方面入手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建立伙伴关系,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往往总是高居于讲坛之上,接受学生的膜拜和仰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则认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不妨试想一下,课堂上教师板着一幅冷冰冰的面孔机械地老生常谈,师生之间没有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这样的课堂气氛如何能“活”?实际上,师生关系应是多种关系的集合体,老师已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严父慈母,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医生”或“警察”;在现代教育体制中,老师更应是学生成长路上的伙伴、知心朋友和引路人。唯有伙伴和朋友,师生之间才能真正实现平等,学生才能向老师袒露胸怀;才能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度;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转换教学理念,构建开放式语文课堂
新课程理念要求老师必须转变角色和课堂教学方式。只有人的观念的现代化,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现代化,才能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为此,我在转变教学模式,活化语文课堂上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和尝试。
1.将《实话实说》搬进课堂,倡导“谈话式”教学方法
谈话节目作为西方电视的主要节目样式之一,长盛不衰。而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也曾深受广大观众的青睐和好评,一度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崔永元的主持给人一种朴实、亲近、幽默的感觉,他给人的感觉总像是在和朋友聊天,很轻松,很平和,极具亲和力。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上,我们完全可以把《实话实说》搬进课堂。老师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师生们围坐在一起用一种谈话、聊天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老师既是主持人也是观众,学生既是嘉宾也是听众,在平等、和谐、轻松的气氛下,围绕既定的以及生成的话题进行质疑、探讨和交流。这样的教学活动不再是“一言堂”和“满堂灌”,老师只需要把握大体的方向,作必要的释疑、引导以及适时的穿针引线,其它的大可以交给学生。我想任何一位老师都不应该以智者自居,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并且永远不要低估学生们的智慧。
2.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
翻转课堂无疑是当下最热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话题之一。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
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这让我们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我们会注意到部分学生为相同的问题所困扰,我们就组织这部分学生成立辅导小组,为这类有相同疑问的学生举行小型讲座。当我们尊重学生们的这种方式,他们通常会作出回应。他们开始认识到,我们在这里,是在引导他们的学习,而不是发布指令的教师。我们的目标是让他们成为最好的学习者,并真正理解课程的内容。
3.重视课堂演讲,提升学生的说话能力
高中语文课堂沉闷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学生不敢说和不会说。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教学目的功利化往往使得教师更注重语文学科的考试成绩。而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既敢说又会说。课前五分钟演讲这种形式则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锻炼说话能力的机会。开展演讲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敢说、会说从而喜欢上语文课,而且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竞争激烈的职场打拼中更加游刃有余。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些做法华而不实,哗众取宠,高中生了还玩小孩子的小把戏。对此,我想说,高中生依然是孩子,他们依然有一颗童心。再退一步讲,很多学生可能一辈子也难以登上舞台,而这一节课,他们必定会铭记终生!所以,如果有可能,为什么不为他们多创造一些机会?
三、完善自身形象,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一个真正有魅力的教师,他的课堂是不会沉闷的。而这种魅力从何而来,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完善自身形象,用人格的魅力去吸引和感召学生。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四平八稳、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老学究会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力求克服自已性格中的不足,尽量使自已的性格开朗、外向,以求更好地再现教材内容,更好地表情达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同时,语文教师还应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启功先生有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生认可了你的人格才会去接受你的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建湖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