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想象联想,缘景明情——《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 投稿菩提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513次
  • 评分4
  • 94
  • 0

葛徐栋

【教材分析】

《春江花月夜》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赏析示例”课文。本单元的鉴赏方法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教学重在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古典诗歌意境之美、情感之丰,领略诗歌手法之精、语言之妙。

作为本单元赏析示例课文,《春江花月夜》的欣赏,将为后面“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的欣赏打下基础,提供范例。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2.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领悟诗歌的意境美,探究人生哲理。

3.鉴赏意象,品味声韵,感悟诗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把握水乳交融的景、理、情。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民族习惯把菊花称为“陶菊”,把月亮称为“苏月”。因为陶潜诗中的菊花,苏轼笔下的月亮。而文学史上有另一处花、月,融于一段春江一袭夜色,静静地沉浸在唐诗的河流之中,如梦似幻,柔情无限。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夜色,一赏这月华!

二、简介

1.《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2.你知道作者吗?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前者风格柔靡,近齐梁体,水平一般。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三、朗读全诗,初步感知

1.生自由朗读(播放音乐)。

2.师生交流:大家初读这首诗,对哪些意象印象最深刻,读后有何感受?(学生各抒己见)

(1)意象:春、江、花、月、夜

(2)景优美变幻,情深沉邈远,理?摇?摇?摇?摇

四、分节朗读,赏析全诗。

1.速读并思考:景是如何变幻的?

经过讨论、交流,明确:月生——月照——月斜——月落

2.齐读开篇八句,领略其景。

提示:我们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试用自己的话描述所领略到的景。

经过交流,明确: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构成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画。

月共潮生、月照花林——景美

3.齐读接下来八句,领悟其思。

(1)孤月引发诗人什么样的思考?

指名朗读。思考,讨论,交流。

回答,明确:诗人眺望空中孤月,感悟人生,探索人生与宇宙的奥秘,道出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人生哲理,咏出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人生观。

(2)诗人并不像古人那样,对人生短暂感到感伤、绝望,而是追求和热爱。

问:诗人面对眼前空明澄澈,美妙绝伦的美景,进而探寻宇宙、人生,就此你有什么感悟?(个性解读)

生:虽人生代代无穷,但就某个“何人”而言,却又是短暂的,应该珍惜!

由生命个体到宇宙人生,清明洁净,奥妙无穷。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其基调应是哀而不伤的,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明确:孤月照人——思(理)深

4.学生推荐一人读以下十二句,赏析其情。

问:诗人从谁的角度来写情?

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的笔触由大自然转到了人生,引出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鸿雁、鱼龙、不眠的思妇、漂泊的游子。

引出这“扁舟子”和“明月楼”两地的相思离愁。

明确:月华照君——情浓

5.男生齐读最后八句。

诗歌最后写什么?怎样解读?

生:描述游子心境。

生:春江花月夜,良辰又美景,人生能几度,而诗人独自异乡,形影相吊,其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以致梦中寻觅花落闲潭。当游子梦醒,落月西斜,离情满江。

生:落花流春,江月西沉,人各天涯,情何以堪。

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

江潭落月,落下的何止是月,还有诗人思乡的落寞之心。

明确:月斜花落、月落满江——境幽

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动神迷。

小结:一曲《春江花月夜》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轻彩淡痕,澄明恬静,神韵飞动的水墨丹青。

五、拓展: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月

生:自由举例,并简要说出诗人借月表达的情感。

“明月松间照”的空灵静寂,“一夜飞度镜湖月”的梦幻神奇;“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相思款款,“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寂静凄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愁苦低回,“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无奈惆怅。月生月落,妖娆多情,奥妙无穷!这是失意悲秋的月,怀乡恋土的月,思亲怀人的月,边关厌战的月。

结语:春、江、花、月、夜构成了如梦似幻的画境。在思妇明月楼的深深企望里,我们梦回了大唐的月;在游子满江月的浓浓相思中,我们望见了华夏的月。那月,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为文人墨客所钟情;那人,在爱恨情愁中悲欢离合,在喜怒哀乐中坚忍前行。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小论文:古代诗歌中的月(参考阅读:《唐诗通论》《唐诗风貌》)

【板书设计】

春江花月夜

月共潮生、月照花林?摇?摇——景美

孤月照人——思(理)深

月华照君——情浓

月斜花落、月落满江——境幽

【教学反思】

诗的景美,全在诵读过程中的想象联想;诗的情美,全在诵读之中的思考体悟;诗的理趣,全在诵读之余的咀嚼涵泳。

本文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入情境,读出诗意,读出诗人内心的感慨,读出千年以来一个民族望月的情怀,那自然就有了对诗歌独到的领悟。

梳理脉络读,弄懂诗意读,把握意境读,理清情感读,悟出哲理读,步步推进,也就把握了诗歌学习的要诀。

作者单位:安徽潜山野寨中学。

“推叠式”议论文结构例析

周仁

本文拟以“推叠式”结构为例指导学生展开纵向议论文写作,“推叠式”结构的基本模式为“立论——入据——转承——叠据——作结”。

第一步:立论。即在文章开篇开门见山明确提出论点,给人以论点鲜明的印象。既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也可以说明论证的背景、缘由等有关前提;既可以由自然而社会,也可以通过定向转述材料提出论点。同一般议论文写作没什么两样。

第二步:入据。即提出论点后,第一次用事实论据阐述观点。一般可以用较古老的史实作为论据,也可以是寓言、传说、历史掌故、名人轶闻轶事等作为论据。

第三步:转承。即在第二步举例论述的基础上,扣观点对事例进行说理分析,并对上文内容进行小结。然后再联系现实生活,再次对论点加以论述,为进一步举例论证作准备。转承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是写好“推叠式”纵向展开议论作文的关键。

第四步:叠据。即在上文小结承转之后,再次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论据,进行论证。选用的事例要新,最好是当前媒体中新出现的典型事例。这些论据实际上与第二步中的历史论据形成推进和叠加的关系,故称之为“叠据”。如此,一古一今,一旧一新,选择的论据,角度有变化,为论点提供了扎实有效的事例论据。

第五步:作结。在前面双重的事实论据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以进一步揭示论点在当代的现实意义,或发出倡议,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全文进行总结。

下面以《小议“一根筋”》为例对“推叠式”结构纵向展开议论进行具体解说。

小议“一根筋”

高一(1)班 周青文

舅舅为人憨厚,做事认真,在外打拼多年却仍无多大业绩,外公常常怒斥舅舅是“一根筋”,不知变通,凡事不能看形势办事。但我却不认为“一根筋”是件坏事,相反,我认为“一根筋”是我们应该发扬的美德。[第一步:对比中确立文章的观点“‘一根筋’是我们应该发扬的美德”。]

在我国历史上,“一根筋”的人并不少。司马迁继承父业,一心只为完成《史记》,所以在面对痛快的死与屈辱的生时,他忍痛选择了后者,凭着顽强的毅力,最终为后人留下了惊世之作——《史记》。黑发出使,皓首归汉的苏武,在匈奴的压制下活了十九年,只因为心系汉朝,为了维护汉使的气节,最终成就了民族英雄的美誉。这种“一根筋”的精神博得了世人的钦佩,青史留名。[第二步:以历史名人司马迁、苏武为例,论证了“一根筋”精神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由此看来,“一根筋”是古之志士品格的诠释,是一种恒定志向,是一种不为外界环境所动摇的崇高境界。因此,作为一种美德,“一根筋”为无数仁人志士所追求。

而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激情的社会,金钱与利益为无数人所追捧,人们学会了见风使舵,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相比之下“一根筋”的美德就更应为世人所推崇。[第三步:以上两段文字,先对第二步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使之为论点服务(承上),然后联系实际指出所议论话题的现实意义,过渡到“迭据”。]

袁隆平,这位知名的科学家,在田间辛劳耕耘五十余载,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人民能摆脱饥饿,这需要何等的意志和精神。“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为了祖国的发展和强盛,远离亲人,孤身扎根荒漠戈壁搞研究,那份苦,那份累,是常人难以忍受的。是什么使得他们能坚持下来呢?当然,这并不排除还有种种其他的因素,但我认为“一根筋”的执着精神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第四步:本段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论证,与第二步的论据构成叠加和层进关系,是对论点的加深论证。]

可以说,“一根筋”精神就是拥有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的精神,它并不是“僵化、封闭”的代名词,我们不应也不能把“一根筋”视为迂腐、不通情理的思想;相反,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一根筋”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升华自己的灵魂,使自己的灵魂达到一种全新的高度,而造福社会。[第五步:归纳全文,照应文章开头,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一根筋”精神的重要意义。]

点评:这是一篇以推叠式结构写成的议论文,按照“立论——入据——转承——叠据——作结”的思路展开论述。文章以外公对舅舅的评价入题,明确提出文章的观点“‘一根筋’是我们应该发扬的美德”,接着以司马迁、苏武为例加以论述,说明这种精神古已有之,之后结合现实论述“一根筋”精神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一根筋”精神的重要意义。文章中心明确,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起承转合,过渡自然,结构严谨,有论据,有分析,论证充分合理,克服了常见议论文“观点+事例”的毛病。

作者单位:江西余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