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对探究性阅读的一点浅见

  • 投稿剑圣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786次
  • 评分4
  • 23
  • 0

■ 王洪霞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探究性阅读的地位被人轻视,它的作用被人软化,它的价值被人贬低,失去了探究阅读作为反映生活现象的语文教学也就逐渐失去其应有的光彩,以致使原来极为优美的语言变得支离破碎,使学生原本稚嫩的头脑变得麻木而无动于衷,最后失去了应该具有的灵性,学生探究知识的强烈愿望也随之而消失。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提倡有创意的多角度的阅读,利用各种阅读手段,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的质量。那么如何做才能使得学生真正的投入到探究性阅读之中呢?

一、进行探究阅读的前提条件

1.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体现新课标思想,努力转变教育观念

我们都知道,语文来源于生活,是作者对生活的集中反映与情感反馈,没有生活作为语文教学赖以生存的基础,那语文课堂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核心是人格,是对心灵的呼唤。那么我要说:“探究阅读的核心也就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可是在教学中,老师是绝对的权威,他们可以一厢情愿地积极主动地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学生进行文化雕刻,随心所欲。对他们心灵的疏导和沟通却总是有意无意的忽略甚至遗忘,对他们的尊重与理解则更是无从谈起。黑格尔说过:知识不能掌握美。因为纯粹的知识灌输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我们只有充分信任学生,放权于学生,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放飞自己的心灵,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始终保持一种自由乐观活跃的氛围。

2.应认真培养学生正确学习方法,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与热情的时候,才能称为真正的知识。”由此可见,兴趣对学生而言是何等的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努力做到以情动人,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文本知识,从而通过探究阅读来挖掘自我成才之路,培养素质道德情感,体会多彩生活的真谛,打开自己的想象与创新之门,最终实现展示自我的人生目标。如果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探究阅读习惯,就必须有正确的阅读方法。我们应该给予学生广泛的知识来源,给予他们以适当的阳光,温暖以及鲜花与掌声,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探究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在探究阅读中形成自己的个性,以此来推动素质教育的最终发展。

二、探究阅读在课堂教学时所研究的对象

1.对文章深刻的立意,应做到认真探究阅读

我们都清楚,一篇文章的立意往往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写作目的,从中可以体会到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而要了解文章的立意,就需要我们在课前做大量的工作,对于作者的生平遭际,作者所处的时代,当时的社会状态等等最好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我们才可能较好的把握文章的立意。如,在阅读吴敬梓作品《范进中举》的时候,对于吴敬梓,我们应了解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有了这些了解,我们就更容易明白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与封建社会的冷酷,也更容易清楚范进这个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人物的最终命运,体会到当时社会的不公与人心的自私,预看到以范进为代表的受科举制度毒害而且迂腐无能的一些读书人的悲剧命运,明白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灵魂毒害以及在人与人关系上产生的恶劣影响,也更容易明白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下的种种丑恶现象作出的了尖锐的讽刺和批判。

2.应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动作以及外貌来探究人物的性格与命运

在文学作品中,正面描写人物一般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这些描写方法。外貌、神态、动作描写主要是可以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则有以下几种:一、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二、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心理描写可以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细节描写能够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我”父亲的话:唉!要是于勒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句话体现了父亲的自私虚伪与唯利是图的本质特点。

3.应加深对作品表现形式特点的探究

在很多作品中,都会用对比的方法来加强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如,《变色龙》对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刻画就是用了对比的方法,充分展示了“变色龙”趋炎附势狡诈多变的奴才本性。在小说《故乡》中,对于闰土在少年和中年的外貌刻画也是运用了对比的方法,以此来反映旧中国人民的苦难。当然有些作品也会用状物抒情的方法来表现主题。如,《白杨礼赞》中的白杨象征着北方广大农民以及他们那种不可缺少的朴质坚强与力求上进的精神。而《紫藤箩瀑布》中的作者通过对生命长河的感叹来表现一种关注生活、自我砥砺的情怀。

我们说对于作品探究阅读,不仅要注意文章内部的文句,立意与表现方法,也要联系作品外在的相关材料进行探究。

1.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探究阅读。《捕蛇者说》则是借蒋氏老人之口来反映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社会现实,来体现当时的社会背景,让我们对人民寄予无限的同情,联系作家的其他作品或其他作家的作品进行探究。

2.可以联系作家的其他作品或者是其他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前者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一个作家所写作品的题材、主题和风格特点,后者可以通过比较更好地把握一个作家的特色或作品的特殊意义。如鲁迅的《孔已己》与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就可以作同中见异的比较。当然,也可以选择各有特色的作品进行比较,这样就可以于异中见同,更好到归纳出某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来。

3.可以联系社会生活来研究探究阅读。一篇文章,或多或少都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它的影子,因为作品是来源于生活。如我们在教授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的时候,就能够让学生在阅读文章语言的同时,感受到天下亲情的伟大,从而更加爱戴自己的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激发好学上进的热情,使自己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在学习都德《最后一课》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学习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感悟小说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他们更加热爱今天的美好生活。

三、探究阅读的评价方式和注意点

1.用探究的精神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阅读

语文来源于生活,又是生活的集中反映,是作者对生活的领会与感悟,因此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揣读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文章的艺术构思。将学生的情感溶入到作品之中去,由此设计理想的阅读方式,为学生思维的拓宽,心灵的飞扬,个性的张扬,提供广阔的空间,从而避免那些徘徊于情感之外,搜索于枝叶之间的事情发生。

2.应注重对学生的探究阅读作延时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老师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有创意的阅读评价。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应给予他们有一段耐心等待的过程。让他们自己从中玩味出语文阅读教学的生动,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体会到文质兼美形神具佳的意境,使得阅读成为一种充满智慧情感与变化的教育艺术。让学生在肯定自我的前提下,激发出他们的阅读兴趣。以前的评价大都是指点迷津式将学生引入正道,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浇灭了创作的灵性。因此只有作适时的评价,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思考与表达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来实现他们由原来的共同学习向开放与发展学习的转变过程。

3.应要求学生认真的与文本进行对话,以此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学生在阅读时,应该具有虚心的态度,真诚的愿望,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平等的对话,倾听作者的心声,回应文本发出的暗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与文本进行对话式阅读的真谛,浏览文本世界中呈现出的多姿多彩的画面,呼吸文本的内在气息,把握文本的内在价值,并能自觉的和当今社会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的积极进取的精神,让学生去积极的思考,冷静面对人生和社会,为他们以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探究阅读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让他们进入文本,从文本中读到自我,读出问题来的一种全新教学方法。它能让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还与学生,使他们成为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来体现语文是生活的语文这一根本原则。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指导学生怎样进行探究阅读,同时也应该让他们知道阅读的时候探究什么。语文学习应该是诗意的建构,而探究阅读则是进行语文学习诗意建构的敲门砖,是打开学习语文的一把钥匙,是登上文本之船的一张船票。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探究阅读才能使学生从学习语文中发现美和创造美:也只有通过探究阅读,才能细心的品味到学习语文无比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灌云县东王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