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及其对策

  • 投稿小赤
  • 更新时间2016-06-20
  • 阅读量747次
  • 评分4
  • 57
  • 0
 语感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表现为瞬时性地理解言语和判断言语的能力。语感基于对语言的理解,但理解不能取代感受,两者互为体用,相得益彰。对语言感受越敏锐,丰富,听语,写文章也就越明白通畅,语病自然少了。由此可见,语感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那么,培养语感能力的对策是什么呢?众所周知,语感能力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的运用和严格训练中形成的。它即需要通过阅读、写作和有声语言的环境来积累经验,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又需要联系生活经验去比较,揣摩语言文字,提高语文修养来获得理性认识。因而要指导学生感受,领悟语言,不断积累,并在语言实践中运用。在语感培养中,感受,领悟是语感学习阶段,积累、运用是语感实践及初步形成阶段。语感能力需要从“感受—运用”的多次反复才能获得。具体地讲,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朗读与语言理解、领悟相结合 
  吟诵法是传统的语感训练法。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而不是死读书的方法。现在我们的朗读教学就是吟诵法的继承和发展。朗读是出声地读。朗读一篇文章必须依据对文章的感受和理解,错综地使用高低、强弱、急缓的语调。朗读必须用标准的普通话训练,读准字音、词义的感情色彩及句子的停顿,把握篇的节奏、气氛和加强语感训练是要从正确的朗读训练下手的。朗读一篇文章,教师最好示范朗读,让学生听得如痴如醉,产生情感共鸣。 
  古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读书方法是片面强断,是不重视科学的分析思维的,学生获得的乃是一种馄饨状态的领悟。但是,倘撇开朗读、吟诵、背诵,只带着老师或阅读提示提出的问题到文章找答案,以为答案找到了,文章也学好了,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样不足取。偏重语文知识、文章思路教学是谈不上语言的积累训练的,更谈不上学习的乐趣。 
  因此,朗读训练要与老师的引导、启发、推敲、分析结合起来,把朗读训练当成字、词、句、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学生先从读书的“量”的积累到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质”的变化、飞跃。段力佩先生说:“仅仅注意了推敲式的讲解,往往还不能透彻地剖析文章的丰富感情和文采,需要辅之以朗读式的讲解”,通过朗读中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把文章的思想感情生动地表达出来,也就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 
  总之,文章要靠反复朗读、推敲、揣摩才能感到它的妙处。初中语文课堂要还其朗读书声,教师要少讲、精讲,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真正培养。朗读、推敲、揣摩语言应是进行语感训练的第一步。初中语文教材突出了这方面训练的优势,如写人、记事的记叙文,说明文,抒情散文,诗歌及文言文都是上口的文章。曲不离口,要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诗歌、文言文教学更突出朗读训练的重要性。语文教师本身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对学生的朗读能辨听得准、点拨得透、引导得对。当今中学生要担负各科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没有更多时间广泛朗读、阅读,但一星期熟读、朗读或背诵一篇基本篇目是不困难的。 
  二、拓展知识视野与语感训练相结合 
  把语感训练落实到必要的语文知识传授中,是加强语感训练的必要手段。初中必要语文知识阅读与写作两方面的知识,具体包括语法、修辞和逻辑。还包括段落结构知识、表达知识、文体知识等等。例如准确的语感与正确掌握词汇、语义、修辞、语法、文体知识等关系密切。情境、情感的训练与必要的文学表现手段以及想象、联想等鉴赏方法也相关。这些知识可在初中三个阶段有目标、有计划、有层次地结合语感训练来讲授。在感受、领悟、积累语言的感性阶段,应把必要语文知识的传授贯串在语感训练中,通过语感训练,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语文知识。这也是由感性经验积累到理性认识及实际运用能力形成的过程。 
  目前,作文评讲课常常成为评讲作文的写作技巧课。分析写作技巧能不能提高写作能力。但仅掌握技巧,有了概括、分析、判断、逻辑等思维能力,有了材料,写出来的文章不是表述不清楚,就是词汇贫乏。问题在于学生语言功力差,语感弱。因此在作文能力的重要方式。学生写出好的文章,让他们课堂上大声给同学听,这要加进语调、语气,加入词的感情色彩,这些不能写进作文,要靠读才能表达出来,学生听来也有益处。也可以让表达能力差的上台念自己文章,哪一句读得不通顺,读的停顿不当,让学生讨论修改。这样,语法、修辞及标点的知识在评讲课通过语感训练得到掌握和运用。这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还正确丰富了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经验。 
  三、课外语感训练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 
  课内的语感训练必须在有计划、有目的、有项目、有程序、有范例的科学训练中进行,对学生进行由量变到质变、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训练。从而在初中学习中,扎扎实实练好语文基本功,尽快也增强语感能力。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在课外,况且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具有社会性。语感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必须通过反复、不断地练习和实践。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堂的朗读、讲析等是有限的。课外应作为补充。课外训练应是开放的,没有时空限制,没有内容和形式的限制,包括与说、听、读、写有关的一切言语活动,如看报,看电视,听广播、日常交谈,举办朗诵会、故事会,办手抄报、壁报等。以及各科学习中的听、说、读、写等。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有益尝试,如组织学生定期举办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不少教师反映:“听、说、读、写训练得多,听、说训练得少”。结果由于对听、说训练的偏废,影响到读、写能力的提高。但是因条件限制、要在课堂上进行较多的听、说训练是不可能的,因而加强语感训练须充分发挥课外训练的重要作用,并且注意课内外的互补联系,防止课内外训练脱节分离。 
  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是老话题,当代语文教学要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又是新课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深入研究。但重视、加强语感教学,注重语感训练与其他教学方法、手段的综合运用,是优化语文教学的必要途径之一。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些浅陋的看法,以求正于行家。 
  作者简介:陈珠环,女,1969年生,福建漳浦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