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让学生的表达欲望自觉地释放

  • 投稿柔柔
  • 更新时间2017-06-05
  • 阅读量621次
  • 评分4
  • 63
  • 0
语文课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往往是见仁见智。笔者以为,一堂语文课,学生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自主能动地学习,积极开展多元的思维活动,并且能自觉地、尽情地释放自己的表达欲望,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谐而又热烈,这样的课堂才是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但是,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并不令人满意,“满堂灌”的现象仍很普遍。在这样的课棠上,学生的思维完全处于一种“半睡眠”的状态,也就无任何的表达欲望,即便少数学生有一些表达的意愿,也常常会自觉地隐藏起来。

这样的语文课,少有灵动而又热烈的氛围,给人以单调乏味之感,必然会严重影响到语文课堂的教学效能。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的基础上,自觉地释放自己的表达欲望,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化知识灌输为思想交流,化单向吸收为多维融合,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盎然的动人景象。笔者拟就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和探索略陈一二,以就教于方家。

一、积极开展多元性课程活动

语文课程是一门具有浓重实践色彩的课程,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主要是通过他们自身不断的语言实践来促成的。这种语文课程实践活动较之于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课程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能力习得和提升的平台,使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释放自己的表达欲望。其次,课程活动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内在潜能,促使他们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多元的课程活动,是让学生自觉释放表达欲望的重要策略。

语文课程活动是多元的。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设置各种教学情景,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课程活动。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以下活动形式:一、诵读类:如朗诵、演讲、讲故事、口头作文、专题报告、学习经验交流、课本剧表演等;二、讨论类:如辩论赛、人物采访、问题讨论等;三、阅读类:如读书活动、读书报告会、专题讲座、影视评论等;四、写作类:如作文擂台赛,出黑板报、编刊物、对联征集等;五、欣赏类:观赏影视节目、欣赏音乐、鉴赏诗文等。这种语文课程活动,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设特定的情景,提供必要的知识和经验,并使其在活动过程中,更为充分地释放欲望,进而获取一定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如在执教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向青春举杯”时,笔者就和同学们一起设计了多维的语文活动,下面是师生共同设计的活动方案:

1.自选和“青春”相关的诗文,准备在活动课上诵读。

2.课上诵读展示,然后同学们围绕青春话题开展对话交流。

3.课后结合对话交流内容,自选一首诗歌或散文进行仿写训练,然后择优展示。

4.每个同学就“青春”的话题,给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写一封信,可发抒感想,可表达愿望,也可憧憬未来。

在这些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中,笔者以一个参与者和倾听者的身份见证了同学们展示的一个个精彩的场景和亮点。这些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的说和写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他们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呈现出昂扬有为的精神面貌,表现出了跃跃欲试、欲吐为快的强烈的表达欲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这样的活动中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升。

由此看来,语文活动要让学生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在积极思维的前提下,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耳听、眼看、口说、手动,实现“多功能”协调,主体式渗透,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示学生的思想水平、语文能力和丰富的表达才情,使语文活动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新局面。

二、精心设计开放性教学问题

当下语文教学十分强调问题教学,问题教学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阐发了他引导爱弥尔进行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那就是以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是语文教师普遍重视的问题。如果问题设计过浅、过窄,就不利于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也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表达激情。一般而言,一些枯燥的、考查型的问题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而一些有趣味的、开放性的问题则往往极易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领他们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产生表达的冲动,为他们的学习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一篇具有哲学意味的散文佳作,学生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笔者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就文章第一部分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第2自然段说“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2.第3自然段用排比句描写故园荒芜、衰败的现状,有何寓意?

3.第5自然段为什么要描写园中的那些小生命——蜜蜂、蚂蚁、瓢虫、蝉儿等?

4.第7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哲学意味?

这些开放性的问题,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有一定的难度。同学们围绕这些问题饶有兴致地进行合作探究,各抒其见,畅所欲言,表现出来极强的表达欲望。且看第二小组同学对第3题的讨论:

生1:第5自然段描写园中蜜蜂、蚂蚁、瓢虫、蝉儿等小生命,和上文描写的荒芜、衰败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院子还是有活力的。

生2:我以为,这里的小生命是有活力的,而且是有浓重的生活气息和情趣的,这表明作者虽然身体残疾,但还是热爱生活,具有生活情趣的。

生3:同学们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认为还没有完全理解到位。这里对小生命的描写,被作者赋予了生命的意义。小生命以自己独有的生存方式向人们展示了生命的律动和美好,他们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这是作者对生命的礼赞。

生4:这位同学说得好!我补充一下,作者对生命的礼赞,实际上也昭示了作者的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虽然“我”身体残疾,但“我”也可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同学们就某一个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说明他们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也表明他们有强烈的探究意识和表达欲望。这里,问题的设计就成为他们探究和表达的“导火索”。正是开放性的教学问题,才促使他们能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也才使他们的参与欲和表达欲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三、着意打造生成性语文课堂

教学必须要有预设,也必须要有生成。课堂教学的生成,是指充分重视师生双方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过程的复杂性,把每节语文课都视作是不可复制的情感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多重组合的教学活动,往往呈现出超乎教师预料的情景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突破预设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巧妙地抓住和利用生成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在这种生成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可以交互共鸣、触类连通,让各种观点碰撞和互补,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各种观点交锋、合流的意义交汇场。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能得到有效的调动,他们的表达欲望也就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在笔者看来,一些非常出彩的语文课,往往有丰富的生成内容。正是生成,使课堂教学具有了灵动的色彩;正是生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正是生成,使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潜质得到了充分彰显。笔者在执教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刚才同学们具体阅读了这首诗,请大家就本诗的思想情感进行分析。

生1:本诗抒发的情怀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都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生2:这位同学对杜甫诗作中所表达的情感分析是不正确的,因为杜甫的思想立场有很大的问题。

师:你有自己的探究精神,值得肯定。但科学的探究必须建筑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之上,你能否就你的观点作必要的论述?

生2:杜甫和剑南节度使严武有特殊关系,而严武肆志逞欲,恣行苛政,穷极奢靡,赏赐无度,为老百姓深恶痛绝。严、杜之间有着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杜甫曾经写过深切悼念严武的诗篇,并反复吟咏,对严武作了高度的评价。杜甫为这样一个为百姓所不齿的小人歌功颂德,可见其立场有问题。因此,杜甫诗作中所表达的情感是虚假的。

师:这位同学涉猎面颇广,见解似乎不无道理。同学们可以围绕该他们提出的观点展开讨论,畅所欲言。

在这里,笔者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让同学们就生成的问题展开激烈论辩。整个探究过程,大家饶有兴味,尽情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最终达成了共识,肯定了此诗所表达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这种由学生自我阅读产生的生成性教学环节,使学生的表达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从而达成了灵动的教学境界,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和语文思辨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价值。

应该知道,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必然会孕育出许多这样的生成性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地把握课堂的生成性。要让学生在与文本、教师、同学的对话和交流中,尽情地表达并分享彼此的思考、知识和经验,交流各自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以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审美能力与精神境界。如此,语文教学才能进入到更高层次的自主体验和意义建构的境界。

四、努力构建自主性训练平台

语文教学离不开有效的训练,而语文学科的训练形式无非是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其中的“说”和“写”关涉到“表达”层面,在这方面的训练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构建自主性训练平台,让他们自主选择和运用各种训练形式。

在学生进行自主性训练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有表达的强烈欲望。比如学生作文,很多学生对作文有畏惧心理,有时由于命题作文的限制,学生往往无话可说,也就鲜有表达之欲望。针对这种状况,笔者在作文训练方面大胆创新,变命题作文为自主作文。每次作文,仅是确定大致的写作范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拟作文题目,确定写作内容。这样,学生普遍感到有话可说。同时,为了让学生表达真切的内心世界,笔者指导学生进行日记和随笔的训练。这样,学生的表达更具灵活性,他们可以充分地在自己特定的时空中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兴之所至,执笔为文,可以尽情书写自己的真情感、真思想、真性灵,有时可以作“天马行空”的大胆联想和想象,有时可以作细致入微的生动叙述和描写,有时可以褒扬现实生活中的新鲜事物,有时可以针砭当今社会的各种弊病。文体不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这样的自主性写作训练平台,为学生尽情释放自己的表达欲望创设了极为有利的外部条件,学生的日记和随笔中因此出现了许多可圈可点的精美文字。这里不妨摘录一二:

再回味,慢慢品出美景之下,有多么生动活跃的生命在向世间传达。过往的能留在脑海里的日子,原不止于其一时的喜怒哀乐,其下有更深的味道。长大了,再回味,知道父子的平淡间涌动着父爱的深沉,知道母亲的唠叨中蕴含着太多的牵挂,知道老师的批评中有殷切的希望,知道朋友的礼物里包裹着真诚的祝福。再回味,懂得每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实际都有太多的爱在维持,懂得每一个欢乐都是生活特殊的恩赐,懂得心灵的阴霾中隐藏着一个太阳,懂得每一个时刻都有她美好的意义。吃过的苦,酿成了今日蜜甜的记忆;流过的泪,化成了滋润心灵的雨;受过的伤,留下了坚强成长的印迹;走过的路,铺就了一段生命的历程。再回味,慢慢品出深远处的大千世界,原来每一滴水都有丰富多彩的天地。(李腾《回味》)

轻呷一口清茶,那温润如玉的液体充斥着口腔的每一个角落,先是感觉到了一种青涩的微苦,但再酝酿片刻,便是浑厚的清爽,余味久久不散。

忽然想起以前在书上看到的一句话:“在通透且富有灵气的液体中,现实微苦,回忆醇香,责任则须深度烘焙。”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经历了年少时期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的煅烧磨练,才能荡漾心灵,洗尽浮华,培养个人的底蕴,由青涩蜕变为浑厚,烘焙出属于自己的那一盏茗茶。只有足够的人生阅历,才能在那悠悠的茶香中享受自己的人生历程。(金一丹《享受》)

李腾同学的《回味》和金一丹同学的《享受》,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一种真实体悟,这里有作者对生活的感知和理性的思考,饱含着深刻而又能给人启迪的人生哲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借助于优美、隽永的文字得到了形象的演绎,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得以尽情地释放。[本文转自wWw.dYLw.nEt 第一论文网代写教育教学论文]

当然,在这样的自主训练中,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教会学生恰如其分地应用各种表达形式。好的表达往往是摄人心魄、引人入胜的。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表达训练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在谋篇布局、语言运用、表达技巧等方面加以具体指导。而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表达形式,他们才能进行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个性化自由表达,他们的表达欲望和所要表达的内容才能得到更好地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