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翻转”教学:从预习环节思考重构

  • 投稿二哈
  • 更新时间2017-07-27
  • 阅读量511次
  • 评分4
  • 79
  • 0
吴华飞

一、“翻转课堂”与反思

“翻转课堂”,是本世纪初西方开始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基本流程是:课前,学生按教师要求自主学习新课,观看微课视频或与别的同学讨论等;课堂上,主要是师生的互动探究和展示交流。这被很多人称为“大势所趋的课堂革命”,移植到国内却没有成功。诚然,信息技术、家庭教育达不到条件,要像西方的老师那样“翻转课堂”是难的。但是,我们可以借鉴“翻转课堂”的重构理念,对当前的阅读教学进行反思和重构。

我们现在的课堂大致是先教后练、以练提质。学生主动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每一堂新课开始之前学生缺乏参与意识,从“零”开始的新课教学在目标达成上定然有许多困难,使学生从进入课堂就处于被动状态。还有就是课堂上以讲解为主,课后作业量大,致使学生长期处于“作业性疲劳”。

“翻转课堂”的最大特点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在主动性的激发上,“翻转课堂”体现了“三动”。一是主动。学生有一定学习计划,观看教师的教学视频,除了能自己学懂的东西,还能反复观看和揣摩,这有利于学生形成主动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二是互动。课堂上,师生在互动中探究解决困难问题,更多的是学生进行学习展示和交流提高。三是机动。课后,学生除了完成少量的作业,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二、部编本预习环节分析

仔细对比现在八年级的教材和七年级使用的部编本教材,可以发现部编本在预习、阅读、书写、写作、语法等方面都有明显变化。其中预习环节是一大亮点。预习:凡教读篇目均设置大致2 个方面要求,并以蓝色字体醒目呈现。以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一文的预习任务为例:

预习:默读全文,参考题注,并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白求恩其人其事。

这是一篇在中国产生过极大影响的文章,很长一段时间内曾家喻户晓。问问你的祖辈、父辈,了解这篇文章对他们的影响。

预习与阅读的编写变化,传递一个重大信息:预习尽量落实,阅读尽量放手。针对教读课文,如果预习做得充分,课堂上必定大大降低疑难问题,阅读目标的达成固然要轻松得多;针对自读课文,重在阅读方法指导和实践,在不设置课后问题的情况下我们要把阅读空间留给学生,而且尽量不挤占更多课时。如此一来,课后定然就腾出了较多空间,为课外阅读和其他活动开展留出时间余地。

三、翻转阅读教学策略

1.树立“重视预习、减轻练习”的思想

教学中,要正确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必须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入手,认识到以预习为突破口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改革不是立竿见影,必须循序渐进,要坚持逐步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提高预习效果。倡导抓实预习环节,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容易学好,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学生的主动性。

2.因地制宜落实预习任务

通常,老师也会在一篇课文学习结束时安排:“请同学们回去预习下一课!”或者会更具体些。但是学生会不会去主动预习?预习的效果怎么样?大家都没有把握。一些老师采取类似于“翻转课堂”的做法,先发放学案——其实就是预习要完成的练习。这种做法有可行性,弱点是学生在预习时没有老师或家长的指导,较难的任务学生无法完成。从部编本设置的预习任务来看,并不很重,多数是让学生自主读文、查阅资料、预先思考,当然也需要创造性利用。布置预习任务时需指导学生明确要点,勾一勾要点,或者提示学生怎么做。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学案、家庭辅导、信息网络等渠道逐步强化预习落实,提高预习效果。

3.重视课堂运用预习环节

从预习任务入手思考阅读课堂转型,用好预习任务,才有可能提高学习效率。在听课活动中,我们发现一个问题:上课教师可能会问一下同学们预习得怎样,或者具体检查一下。但接下来教学就立即“转向”,教师的话题重新切入到自己的备课思路上,仍然按照“解题——文学常识——字词——问题导读”的方式进行下去,教师的教学依然我行我素。我想,标题的理解、字词的识记、一些要点问题的思考等,学生可能都有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为何不把新课教学建立在此基础上呢?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顺势进行有效性教学,不是很好吗?对此,阅读课堂可从两个方面思考转变:一是阅读教学的问题式导读需要以预习环节为切入点展开,有的放矢;二是在学生预习任务落实的基础上,重视课堂展示,在学生积极参与中达成教学目标。

4.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难以养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没有给予学生养成习惯的“理由”。制订学习计划,将预习纳入,借助计划去实施导向,有效把控学生课堂及课后学习时间,才能促进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还应该在班主任对整个班级的教学协调分配下、调动学生根据自己和家庭的情况进行制订,避免各学科任务相互挤占学生时间。就语文学科而言,并非每天都有预习任务,教师应适时把握。

5.加强“家校”协调配合

应该说,家长的重教意识总体上是越来越强的,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家长配合教学工作,逐步建立起家长教育责任机制。因此,我们要多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与家长多沟通,充分调动家庭积极因素,发挥家长督促作用,使预习任务得到更好完成。

6.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从信息化方面改善办学条件、构建智慧学习系统是未来教育的一大走向,预习环节需要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家校”有效对接,使教育资源的开发和运用实现“有效”。现在一些学校已经在推广使用智慧教育平台,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家长实施配合教育。短信、飞信、微信以及一些学习资源技术系统的运用,让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学习情况,还能配合教师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和预习。有条件的学校,也在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新资源。

★作者单位:贵州毕节市金沙县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