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中学语文的应用问题及方法创新探究论文(共3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1-09
  • 阅读量880次
  • 评分0
  • 0
  • 0

  随着现在时代的快速进步,我国的教育水平也都开始随之不断提升了。通过中学语文的教学,也都是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一个表达能力的。本文就整理了关于中学语文的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多媒体设计探究


  张雨丹(吉林省乾安县实验中学,吉林乾安131400)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多媒体已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实现新课程的核心价值需要不断在研究中改进,在改进中完善。针对多媒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立足于教学研究与实践,从深刻理解新课标理念、透彻把握学科特点、提升多媒体开发理论素养、追求设计的个性与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新课标;多媒体;语文核心价值


  多媒体可作用于人的不同感官,产生多种感官刺激,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发展思维品质。因此,多媒体已成为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鉴于此,结合教学实践与研究,本文就语文多媒体设计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多媒体设计应凸显语文学科特点


  语文教材由经过专家精心筛选的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组成。而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与其他艺术比较起来,明显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形象的间接性。也就是说,对于其他艺术,欣赏者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直接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而文学的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欣赏者的感观,必须通过语言这一中介感受作品中塑造的艺术形象。同时,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它能从更多的侧面揭示形象的丰富内容,给读者提供想象和再创造的广阔天地。


  语文出版社社长、真语文倡导者王旭明在《终于,听了堂真语文课》一文中写到:“但是,现在(多媒体)则是过度和不恰当使用。更可怕的是在语文教学中还要放出音乐、鸟声和画面,讲啥展示啥,让孩子没有任何想象的空间,没有任何文字感受力,长此以往,怎么得了?”因此,如果多媒体设计主次不明,只以丰富的声音、图片、视频等取代学生的阅读、咀嚼、鉴赏,必将使其浮光掠影,不能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去领会文章丰富多彩的形象、意蕴。


  所以,多媒体设计要针对文章的具体内容,辨证取舍,合理运用。既要让学生在其帮助下突破重点、理解难点,又要简洁明快、消除干扰,留给学生充裕的自主阅读、品味文本的时间。


  例如,教学白居易《琵琶行》这首诗,我们可以把名家配乐朗诵作为多媒体设计的重点,让学生在背景音乐的感染、名家声情并茂的朗诵中,走进诗歌的氛围,沉浸于诗歌的意境,通过想象白居易与琵琶女相聚的场景,更好体会浔阳秋夜“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伤。这样的多媒体,虽少了有些多媒体设计中直观的送别、相聚、演奏、倾诉的画面,但反倒减少了不必要的干扰,消除了分散注意力、破坏想象力的弊端,突出了语文自身的特点。


  二、多媒体设计应体现开放性、灵活性


  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设计还存在着机械化、程序化、程式化,缺乏开放性、灵活性等问题,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背道而驰的。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面对同一篇文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阅读体验会作出不同的个性化的解读,答案会是丰富多彩的。如果我们在多媒体设计中,只考虑步步为营,引生如彀,那么,只是在用高科技手段完成着死板、僵化、教条的语文教学。长此以往,必将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


  因此,我们在多媒体设计时,应考虑到课堂教学灵活、多变的特性,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增强多媒体的开放性、灵活性、机动性。例如,可以运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通过设置超级链接储备可能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解读(包括网络在线资源),随着学生探究学习进程的推进,适时点击超级链接,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判断。这样,就可以为学生的“仁者见仁”提供舞台。


  例如,教学戴望舒的《雨巷》。诗中的“姑娘”,我们可以认为是实指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也可以把“姑娘”看成是理想的“我”,未来的“我”,或另一层面的“我”,诗人和“姑娘”是二位一体的。


  我们通过设置超级链接,将以上多元理解(包括网络在线资源)储存在多媒体中,需要时即可适时点出。这样在探究学习阶段,老师可以游刃有余,也可以对学生相机诱导、放飞思维,同时,也为挣脱多媒体的束缚、现场生成源自文本的新见解提供条件。


  三、多媒体设计应富有个性


  多媒体设计一定要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下,结合新课标理念、施教者的教学风格、教学习惯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切忌“拿来主义”,盲目照搬。


  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作认真的审视、独立的阅读、鉴赏(不借助任何参考资料,包括<教师用书》),深刻把握文章的内容精髓,透彻领悟文章在语言、结构、艺术技巧等方面的特色。在此基础之上,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阅读心理,针对性地设计出符合其认知水平的解决重难点问题的多媒体。


  实际教学中,有不少老师的多媒体,常见这样的设计:故事、名人名言、诗歌、音乐渲染气氛等导入,课题呈现,作者简介,创作背景介绍,文本研读文本拓展,文本总结。这种程式化的设计,层次清晰,条理分明,步步为营,稳健推进。但是,如果大量的多媒体设计都是一个模式,长此以往,相信学生终会意兴阑珊。


  因此,我们的多媒体应体现授课老师独到的理解、个性鲜明的风格,体现针对本班学生认知水平、阅历视野的独特处理。这样的多媒体设计才能产生“四两拨千斤”的威力,使学生更好地找到探索知识、发展思维的兴奋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例如,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可以以写秋(一般为悲秋)的传统诗词导入,引导学生感悟毛泽东词感情基调的不同之处,接着引导学生体会通过哪些意象写出这种情感,最后探究毛泽东为什么会生出不同于古人的情感。此时,结合诗歌结尾标注的时间1925年,让学生联系历史,展开联想,适当补充,运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辅助,介绍背景,感受毛泽东面对革命大好形势的喜悦,进而体会其喜秋、颂秋、赞秋之情。


  总之,我们要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正确认识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尊重规律,扬长避短,科学设计,灵活设计,个性设计,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的提高。


  第2篇: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方法的创新


  杨平(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中川镇初级中学,甘肃白银)


  摘要:学习一门语言最终的目的就是应用,想要熟练应用一门语言,则需要提升语言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而影响终生。学生在语文课上要学到的并非只有词汇、句子写作手法等,而是要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而这能力的最终就体现在学生的言谈和写作水平上。结合实际,分析了目前我国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创新地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问题;解决方法;创新


  作文水平的提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锻炼,很多学生与教师不愿付出如此多的努力,因而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另外中学生年纪毕竟还小,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繁重的课业也剥夺了他们大量的阅读时间,因此他们能够积累的作文素材有限,这就导致了我国中学生写作水平偏低。想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局面,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同时对写作教学提起重视,并为之付诸努力。


  一、目前我国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师问题


  (1)个别教师水平不够


  首先是老师个人专业素养问题,中学教师普遍工资较低,但任务量却巨大,收入与付出有些不成正比,一些山村学校也无法正常支付老师的薪酬,其待遇与城镇老师、大城市老师可称得上天壤之别,因此绝大多数老师都不愿前往农村中学,这就导致了中学语文教师的师源不足,只能降低招收老师的标准。而语文作为最基础的学科,看似简单,大多数人都能讲得头头是道,这样,一些专业素质不足甚至缺乏齐全证件的人就加入中学教师行列。这些老师连专业知识都有所欠缺,遑论科学的教学方法。由他们来进行作文教学,自然无法使得学生获得水平上的提升。


  (2)对作文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的语文作文水平一时半会无法获得提升,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功夫,因此作文教学的“性价比”不高,花费同样的时间学习成语或是病句、文言文,可以获得分数上的提升,从而提高班级平均分,因而对于作文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还有些教师认为作文水平高也不一定会获得高分,这其中偶然因素太大,一次审题失误就可能导致作文文不对题,哪怕水平再高,写出来也不会获得高分,因此耗费大量精力进行作文教学用处不大。


  (3)缺乏正确的方法,不能读写结合


  目前有很多教师教阅读就只是阅读,教写作就只教写作,然而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不可以分割开来。我国目前的作文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


  读而不写:重复性阅读的确能帮助学生记忆、背诵文章,但是有些教师一味要求学生进行大量阅读,这些老师过于注重阅读而忽略写作的作用,会使学生缺乏应用语文的能力,空有满腹经纶,却无法表达,于教学无益。学生或许记住了大量名家篇章,但没有通过写作的练习与升华,他们不能将知识内化于心,为己所用,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语文这种工具,若是过分依赖课文,不进行写作训练,不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学生只能是个观望者,学不会实践应用。他们在面对一道“请写出描写山水美景的古诗文”题目时会填写他们背诵的名篇名句,可当他们身临其境,当他们真正面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景色时,他们只能发出无意义的欢呼,却无法将其与自己背过的诗句结合,让他们写一篇游记,他们脑海中浮现的永远是别人的文字,无法进行创作。


  写而不读:阅读为写作提供基本素材、提供精美句式、提供灵感思路,很多时候人们萌生出写作的想法是因为读到了别人的文章而受到启发,灵感的火花是可以经由阅读的碰撞产生的。因而足够的阅读量是创作优秀文章的基础,而写作则是应用在阅读中所学习到的技能。一个人必是先学会走路再学会跑步,水平能力是循序渐进逐步上升的,想要学会写作,想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就必然要有广泛的阅读量做支撑,有些中学语文老师跳过阅读的必要训练,不给学生吸取别人经验的时间,直接给学生布置繁重困难的写作任务,于学生而言只是徒增负担,在能力范围之外进行写作,学生也很难获得水平上的提升。


  读写分离:有些老师的确做到了训练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可他们认为阅读与写作是两码事,分别进行锻炼,阅读课与写作课泾渭分明,未能将二者联系起来。事实上。读与写二者水乳交融,不可分割,读是基础,为学生提供经验,写是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自己的不足,从而弥补缺憾,提升自我,二者绝对不能分开。


  2.学生问题


  (1)学生对作文教学态度不端正


  无论语文水平高低,作文总能写出几百字,许多学生认为“有话可写”就已经是足够的写作水平,不考虑润色自己的文章,应用多样的词语和巧妙的手法、整齐的句式来提高文章的水平,尤其是一些理科生,其本身对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就不够,热衷于数理化的困难题目,对于作文教学不能秉持端正的谦虚的态度,不思进取。


  (2)学生阅读量达不到


  我国教育现状仍然是学生为了应付定终身的中考高考而拼命刷题,学校和教师也抢占各种时间进行授课,素质教育并未得到全面深入推广,很多中学仍然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和浏览新闻,学生不能与社会时事接轨,也没有足够的阅读量,读的文章少了,自然无法学习成名作者精妙的写作手法、无缝衔接的段落布局,无法汲取当中的知识,无法静下心来体味文章的深邃内涵,没有了阅读量的支撑,自然无法提高写作水平。


  (3)学生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从学前班、幼儿园就开始入学,再进行一系列的学习过程,放假的时候大多要补课、上提高班、学习各种技能,因此他们没有时间去体验生活,无法检验书中的真理,也无法通过实践来获得生活常识,因此他们的作文往往缺乏有力的论证,只能举出前人、他人的例子,显得苍白无力。


  3.社会问题


  目前作文在中考和高考中所占分值是一定的,而且阅卷时有规定大致分数范围,尤其是高考时,只要学生认真研读所给的材料,能够明白出题人的意图,顺应他们的心思定下中心思想,做好点题,稍微润色开头结尾,便能获得不错的分数,无论语言文字是否优美。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分数都会在某一个特定的小范围,学生不出大问题,不会获得低分,但无论如何努力润色文章,也很难获得满分,学生在作文学习方面下苦功夫,可能也提高不了几分,因此他们往往会将这些时间花在其他项目的学习上。


  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绝对是促进学生认真学习的好方法,也是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使学习的枯燥感大大降低,提高他们的效率,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教师应当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鼓励他们多读书、多看新闻,为自己铺设文化积淀。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举办读书活动,优先奖励最先读完某本书并且对其有着深刻理解的学生,或是最先达到几十万字阅读量的学生可以获得奖励,但是要注意,在选取目标书籍时,应当注意筛选,剔除有不健康信息、反动言论等的书籍,选取适合学生阅读并且能够切实增长他们知识的书籍。在这项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后,可逐步提升目标书籍的难度,激励学生进步。


  2.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积累素材


  艺术源于生活,写作也同样如此,古往今来无数名家大家都以自身经历为模本,创作出蕴含深刻哲理、脍炙人口的作品,因此教师也应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遇到问题多想想为什么,积累生活经验与阅历,能够在写作时用自身的事例来增加作文的真实性。


  3.引导学生养成练笔习惯


  写作水平是可以通过不间断的练习来提高的,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练笔,养成有了灵感就记录下来的好习惯。需要注意的是,中学生学习任务已经较重,若是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较重,很可能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导致学生应付写作,甚至为了完成任务而免不了编造谎言,甚至抄袭文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老师应当布置比较轻松的写作任务,难度较低,字数适中,并鼓励学生应用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手法,将真实的故事记录下来,并在其中蕴藏真情实感。例如,课文后经常有小练笔,有对课文中故事的续写延伸,有对其中人物事物的评价,教师可以让学生简单写一二百字,并且不将其作为必须的作业,而是选做的有奖活动,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踊跃练笔,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另外不会引起学生反感,一举数得。


  4.采用读写结合教学法


  前文中已经论述了读写分家的弊端,因此教师想要做好作文教学工作,就必须采取读写结合教学法,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文化积淀,通过写作将其应用。若想实现读写结合教学法的推广,必定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思想,让他们明白读写不可分家,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另外老师需要以身作则,自己也养成读写结合的习惯,为学生作出表率。


  5.认真批改作文,细致分析学生问题,并接受学生的评价反馈,及时整改


  教学评价环节是学生获取教师对自己的评价的重要时机,教师应当注重评价工作,从作文中认真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惯用的写作手法、内心的思想,据此对学生作出客观、中肯、全面的评价,而不是单单凭借语文考试的分数来断定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及时指出,帮助其改正,并注重因材施教,对于含蓄内敛的学生,不能采用太过直接的教育方式,要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心;而对于骄傲自满的学生,应当严肃地指出,防止其飘飘然。还有,作文是一种自由的题目,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对待同一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没有两个人的思维模式是完全一致的,而不同作文又会体现不同的水平,教师在点评作文时不可将某一类型一笔带过,而是要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情况,不能厚此薄彼。另外,教师也应当接受学生的评价,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及时收取来自学生的反馈,发现自身写作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与学生共同进步。


  6.传授写作技巧


  唯有进步才是对努力最好的回报,学生在发现自己的进步时就会获得更大的学习动力,从而陷入良性循环。若想让学生在作文分数上获得进步,教师就应当传授他们一些写作技巧,例如,首先要注意卷面问题,在隐形中提高作文分数。还有,题目必须精妙,既能点出主题又不能落于俗套,要抓住阅卷老师的心。分别在开头结尾点题,可以两次凸显主题,又形成呼应,体现学生对中心思想的把控能力。


  总之,作文水平是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直接体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学教师必须提高对作文教学的重视程度,采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提升作文水平,让他们能够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第3篇:浅谈多媒体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曹艳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教育领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传统的课堂,教师只凭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能上课。而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要合理利用传统教学媒体,使二者恰当结合,相辅相成。既能准确、迅速地传输教学信息,又能及时反馈调节,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这就是多媒体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优势;全新


  多媒体教学要借助的工具主要包括幻灯和投影、广播和录音、电影和电视等,这些现代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过去,教师板书要花许多时间,现在一张投影片就解决了问题,这样一来,课堂密度就会大大增加,以往对于学生来说很抽象的事物,放一段录像或投影出几张图片,便一目了然。


  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更为显著。以前学生上语文课,只是听教师讲;而使用多媒体后,学生所接受的不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在视、听、触等各方面都受到刺激,这种新颖、多样而又富于变化的刺激,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稳定而持久,自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我就以朱自清的《春》为例,说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所在。


  《春》是朱自清先生比较有代表性的散文,在朱先生的笔下,一幅阳光明媚、春风荡漾、绿意盎然的美丽景色跃然纸上。但如果单纯地由教师讲授此文,恐怕学生很难想象出这种景色如何之美,毕竟语言描绘出的东西是缺乏立体感的。而应用多媒体来讲授此文,效果则截然不同,首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几首关于春天的乐曲,如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在播放乐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细细品味文章中绮丽的意境。然后,教师可以通过投影向学生展示一组春天的图画,给学生在视觉上予以冲击,接下来教师可以对选文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随时根据需要用多媒体演示比较有立体感的描写性语言,因为,这篇文章写了山水花鸟、小草果树、蜜蜂蝴蝶、和风细雨等很多景物,用多媒体来演示这些画面比用干巴巴的语言来描述要形象得多。最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古人一些描写春天的佳句(投影),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等等,然后教师让学生反复朗读,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使这一课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不可否认,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后,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备课和授课两个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那么,是否有了多媒体,对教师的要求就降低了?其实不然,教师想利用好多媒体教学,还需要做到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只有对这两者都有了深入了解,才知道用什么媒体最合适,以及怎样用这种媒体,选择最恰当的媒体,准备好软件,包括板书设计、教学挂图、录像带、光盘等等,有需要的时候,教师要亲自动手制作课件。此外,教师还需要在课堂上认真观察学生的反应,随时采取措施应变,这一点是增加课堂信息量,增加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由以上三点可以明显看出,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脑力劳动强度大大增加了,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也给有才能的教师提供了一方广阔的表演舞台,给学生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极富现代感且受益良多的教学模式。


  课本中的许多优秀人物形象需要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剖析他们的内心世界,挖掘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高尚品质与可贵精神。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现中国人民铮铮骨气的文天祥;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于一身的我们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毫无民族偏见和有严谨求实精神的藤野先生……事先,我都制好课件,上课时把图文并茂的课件放映出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背景知识的回忆,使文中人物的品德感动人、信念鼓舞人、心灵震撼人,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从而了解了人物形象。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已开始渐渐地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对传统教育模式发起了挑战,特别是对历史悠久的语文学科的教学冲击最大。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教学也有它本身的弊端:造价不菲,无论是一套完整的系统,还是教学课件的开发,都需要花费为数不少的一笔钱,而针对那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来说,多媒体教学无异于纸上谈兵。但多媒体设备终究还是现代化设施,而现代化设施几乎是无电不能运转的,因此,一旦停电,再高级的设备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多媒体设备也无法逃避这个“命运”,但这些客观因素无法抹杀多媒体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它最终使中学语文教学跟上了时代的发展步伐。


  多媒体教学反映了一种新的教学观念,新的方法和手段。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还有广阔的潜力可挖,而多媒体教学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必将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


  总之,多媒体进入语文课堂,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我们要根据教材需要,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