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卫兵
【摘 要】课堂评价的改革是课改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鼓励、表扬随处可见。可笔者注意到:面对学生明显的错误,甚至是与文本价值取向背道而驰的理解,我们老师也不置可否,更不敢加以批评,生怕被听课者冠以“违背课改精神”的帽子。课改要求多给予学生鼓励,这一理念本身并没有错误,是为了改革以往课堂评价的弊端提出来的;但是,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课堂评价也要敢于说“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课堂评价;鼓励;老师
曾亲自聆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卧薪尝胆》一课,薛老师课堂上对学生及时的点拨、评价,让我深受启发。现撷取其中的一个片段,谈谈自己的感悟。
实录一
师:谁能用课文中的话,把“卧薪尝胆”的意思说一说呢?
生:“卧薪尝胆”的意思是睡在柴草上尝苦胆的味道。
师:对,这是字面上的意思,你看,卧:睡;薪:柴草;尝:品尝;胆:苦胆。但它真正的含义是不是就是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尝一尝苦胆的味道呢?
生:“卧薪尝胆”的意思就是:越王打败了,他去给吴王当奴仆,回国后晚上睡在柴草上,吃饭时都要尝尝苦胆的味道,不忘记他受尽的屈辱。后来比喻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师:你查了字典,是吧?这个同学有个很好的习惯,除了预习课文之外,还查了课外的书籍,真好!
薛老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眼睛,立刻从学生的回答中看出这个孩子查了字典,并及时给予鼓励。可以肯定,这个孩子以后会把这一良好习惯保持下去,班上的其他孩子也会从老师的这一评价中明白:我们应该养成勤查资料的好习惯。
客观地说,以往的课堂中,老师评价语言单一,甚至充斥着批评、训斥;如今的课堂,随处可见老师给予学生的鼓励和肯定,学生学习兴趣浓,课堂气氛活跃,这无疑是课堂教学的一大进步。但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再也听不到老师的批评了,即使学生的价值取向与文本的不一致,老师也是模棱两可、不置可否。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课例。
实录二
(某位老师执教苏教版第十一册《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一文的片段)
师:文中说,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那么,女孩子要不要读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讨论。
生:(分小组讨论,气氛也比较热烈)
师:哪位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我觉得女孩子也应该读一读,因为这本书介绍了鲁滨逊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面对那么多的困难,他没有退缩,勇敢接受,想尽一切办法,并努力去克服困难,乐观地对待这一切,最终获救。这本书其实是希望我们具有他的这种精神,女孩子也要面对生活的挑战,所以也要学习鲁滨逊的精神。
师:还有谁再谈一谈?
生:我们小组一致认为,我们女生不需要读这本书。在中国人的眼中,女孩子长大以后,主要负责家务及照顾家人,并不需要在工作上付出太多,更不要说有鲁滨逊那样的经历了,那是男孩子的事情,就让男孩子去读吧,我们女孩子大可不必去读。
师:嗯,这位同学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我们把掌声送给她!
生:(一起热烈鼓掌)
很明显,这位同学乃至这个小组同学的理解就是违背了文本的价值取向的,也有悖于编者的意图,老师不但不指出来,还让全班学生对这种所谓的“独特见解”加以表扬,提倡学习,难道是想让所有的学生都认同这一观点吗?是认为主人公的这种精神,女孩子就不需要了吗?
这样的课听多了,难免会让老师产生这样的困惑:评价学生要多鼓励,是不是不需要、甚至是不能批评学生了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现在提倡人文精神,好多老师连话都不敢说了,有听课者专门把老师表扬孩子的话给记下来,反而把老师给束缚住了,老师也不敢批评了,更不敢惩罚了。老师们,你们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怎么办效果好,我们就怎么办。”笔者认为: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课堂评价也要敢于对学生说“不”,敢于对学生说得不好、做得不好的进行批评;而不是一味地用廉价的鼓励、表扬,来迎合学生的喜欢。
再来看看本节课上薛老师的另一个教学片段:
实录三
师: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不但小孩子需要,成年人也需要,我们祖国的强大也要卧薪尝胆。古人将这种精神传承下来,写了一副对联,我把它写下来,看哪位同学记性好,能背下来。
生:读这副对联:“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师:上联是一个历史故事,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卧薪尝胆”;下联也是一个历史故事,叫“破釜沉舟”,意思你们懂吗?回去之后查一下有关资料,或者请教你的老师、父母……
生:老师,你能不能告诉我们呢?
师:这个不告诉你。怎么知道,老师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要注意倾听!老师建议大家回去之后查一查有关资料,把这个词的意思弄明白。
如果从鼓励的角度出发,从保护学生求知欲的角度出发,我们是不是应该当场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呢?可薛老师敢于果断地对学生说“不”!稍作思考,不难发现: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不是本课的教学内容,更不是教学的重点,引入的目的是让学生课后进行探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老师已经明明白白地告诉了学生学习的途径,可学生还是提出这样的要求,要么是没认真听讲,要么是不愿花时间探究,只想要现成的答案。无论哪一种,都是不可取的。面对这种情况,在这样的大型观摩课上,薛老师的敢于说“不”的做法能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与帮助呢?
(作者单位: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