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试论中职学校学生计算机考证的必要性

  • 投稿投研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581次
  • 评分4
  • 56
  • 0

文/康忠芸

【摘 要】随着国家对考证的不断规范和完善,证书也会与持证者的素质和能力成对应关系,资格证书成为求职者的“敲门砖”。正确引导学生在课堂教育之外取得一些合适的计算机专业资格证无论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或是就业及工作都显得十分必要。它能使中职生适应多重性的就业形势的需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中职学校学生计算机考证的必要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职学校;计算机;考证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它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它强调的是有一技之长,注重实践技能培养,能直接从事相关行业和专业工作,适应于社会需求,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就必然要求中职学生在毕业工作的时候,除了有中专教育的学历证书,还要有能够证明其应用能力的技能证书。计算机考证使中职生在专业知识与社会实际之间找到了有效平衡点,当前的中职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某些脱节。基于此,本文结合中职学校分析学生计算机考证的必要性。

一、中职学校学生计算机考证存在的问题

当前,社会上的计算机考试证书名目繁多,其考试的特点、内容、适合人群及社会认知度都是不同的。因此,中职学校在考证培训过程中面临学生学习、培训教材、教师教学的一系列问题,如何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学到专业技能,又能考取职业资格证,必需认真分析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其原因。

二、中职学校学生计算机考证的必要性

1.有利于加强教师的业务水平

计算机等级考试不仅是考学生,也在考教师。首先,一个学校申请了某个认证考试考点,必须组织教师培训学习,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统一要求的考试,教师也会自觉地去了解考试信息,学习考试大纲,了解考试题型,进而指导学生复习,为学生辅导。在该过程中会学到以前读书时未学到的知识,特别是实践操作能力,通过组织等级考试,可以积累教学实例,大大提高教学水平。

2.教学目标统一,较全面地考核学生知识水平

中职学校的考试少,难度低,形式单一;教师自己教、自己出试题,质量不高;评分不客观,信息不反馈。导致学生没有压力,学习目标不明确。教师也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同一个学校,常出现教师教学进度、教学重点不同的情况。如果采用等级考试的教材,明确规定学生学完计算机应用基础必须通过等级考试,这样,教师和学生目标定位就很明确。另外,计算机等级考试分笔试和机试,既能测试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又能测试实践操作能力,一举多得。

3.获取证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中职学校的毕业证书社会认同普遍不强。如何检测中职学生文凭的“含金量”呢?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可作为学生升学、用人单位选人的重要参考。笔者认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考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很全面,也很有针对性。

4.考证是顺应人才需求多重性和学习型社会发展的要求

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出现了人才需求的多重性。这种人才多重性表现为技能型、技术型等。这必然需要一种更为合理、更能联系实际的系统的经过培训确认的人才认证。显然,考证是最合理的人才认证方式。中职学校学生在中专学习时期完成符合人才需求多重性要求的考证,必然会成为企业的抢手人才,能迅速给企业带来可观回报。

中职学生考证本身也是一种新的“专业+技能”的科学施教模式,是对当前中职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足的有效补充,也是将学生学科知识与社会实际有效衔接的体现,它在最大程度上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之间找到有效的平衡。中职学生通过培训学习获得证书,本身就是对一个人掌握知识、技能的肯定,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这些持证中职生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中职学校学生计算机考证的管理

根据我国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实行就业准入制是政府维护公民利益的一项举措,职业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就业准入制要求从业者必须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计算机类的企业认证相对而言,认知度要大的多。学校通过考证促学,组织精兵强将进行考试培训,一方面使学生真正学到一些实用的技能,另一方面也确确实实为学校的创收工作增加了力量,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韦昌贵.中职计算机考证培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文科爱好者,2012

[2]隆朝权.考证促学——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探索[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8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