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五爱小学毕菊英
【摘要】关爱学生是班主任的天职,是对学生博爱情怀的需要。学会倾听、欣赏、尊重、宽容学生是班主任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关爱学生,从心开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关爱;倾听;欣赏;尊重;宽容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8-0120-02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在内容上表现为教师对全体学生的关爱、尊重、理解和期待。关爱学生是班主任感情的崇高境界,班主任对待学生的感情只有升华到爱的高度,才能对学生的教育行为步入无私的境界。作为班主任怎样去关爱学生呢?
一、学会倾听学生
倾听,是一种平等而开放的交流。尼可斯博士30多年心理咨询及家庭临床治疗的丰富经验,让他归纳出成为一个更好的倾听者的技巧:先搁置自己的需求,让说者充分表达想法与情绪;专心在倾听上,适时传达你的关心;抱持同理、开放的态度,不加入自己的批判。“同理心”是良好倾听的要素,只能暂时搁置自己的成见,进入他人的经验世界,才能达成。
作为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忧愁的事;他们学习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是方法的问题,还是心理的问题,是习惯问题还是基础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在倾听时,不插话,不打断,让学生有什么就说什么,而且始终看着他的眼睛。学生感觉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具有亲和力,产生“亲其师,信其道”,学会倾听的效果。教师学会倾听,就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感受到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学生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教师,求得教师的关怀和尊重,求得教师的宽容和理解,求得教师的帮助和解释。这个时候的交流,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就是灵魂和灵魂的激荡。
倾听,是教育的一种言说,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有一种温暖,有一种关爱,可以在倾听中慢慢融化,可以在倾听中渐渐升华。倾听的耳朵是虔诚的,倾听的心灵是敏感的。有了倾听的耳朵和愿意倾听的心,才会拥有忠实的朋友。没有学会倾听的教师,就没有学会倾听的学生;哪个教室里有不会倾听的学生,一定有不会倾听的教师。要想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学生。
二、学会欣赏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都有他存在的位置和价值。”班主任应以公正的态度欣赏学生。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渴望得到赏识。教师的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就如同一场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赋予学生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就像母亲关爱刚蹒跚学步的孩子,包容他的站立不稳,忽略他的跌跌撞撞,微笑着鼓励他继续前行,满怀期待地看着孩子跌倒又爬起。在母亲的眼里,孩子今天的跌跌撞撞,正是明天行遍天下的前奏曲,让每一个孩子能在赞赏声中稳步向前,越走越稳,在关爱中越行越远。只要用善于发现的眼光去赏识他们,每个学生都是可以进步的,只是方向不同,快慢不一。相信自己,相信学生,关爱他们,赏识他们。渴望被赏识是人类最本质的需求,希望得到尊重是人类天性中最深刻的冲动。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天空,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机会,即使曾对99%的孩子付出了关爱,但对1%的孩子有疏漏,那么对这个孩子来说,也许意味着放弃了他百分之百的未来。
三、学会尊重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说”中指出:“青少年时期的需要主要处于爱和归属的层次。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在需要方面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社交、归属、认可、得到爱和给予爱、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等。”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鼓励他们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开拓创新。
班主任应尊重每个学生,满足每个学生被尊重、被承认及情感的需要,努力克服固执己见、偏激的思维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愉快的心理运动空间;善待每一个学生,用真诚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孩子。一要严爱优等生。优等生,谁都爱他们。也正因为如此,优等生的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掩盖,被原谅、袒护。但小的缺点也会造成大的隐患,对这类学生,不迁就他们,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热情的人、向上的人。心胸要宽广,心理要健康。警钟长鸣,才能克服自身的弱点,扬起风帆前进;二要博爱中等生。中等生往往是容易忽略的群体,他们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他们既不像优等生那样产生优越感,也不像后进生那样自暴自弃。他们是班集体的一面镜子,希望得到重视,但又害怕抛头露面,对这种学生应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调动积极因素,正确对待他们,始终如一地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不掩饰他们的缺点,积极引导他们扬长改过,努力使其达到卓越;三要偏爱后进生。我们努力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给他们更多关注,更多投入,用爱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到温暖和同学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
四、学会宽容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如果教师没有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厉声斥责,或变相予以惩罚的话,教育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南辕北辙。
有这样一篇文章《佛桌上开花》,说20年前庙里有个小沙弥,极得方丈宠爱,方丈把他毕生所学悉数传授给他,希望他能成为出色的佛门弟子,然而他却动了凡心,偷偷下山,成为风流浪子。20年后,他徒然醒悟,向方丈忏悔,方丈不肯原谅,说他罪孽深重,要想佛祖饶恕,除非连桌子也会开花。浪子失望而归,然而,第二天佛桌果然开花,方丈急忙下山找浪子,而浪子又回到了他以前荒唐的日子。这则故事非常富有教育意义,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更从中有所体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成年人来说,犯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事,对于那些年纪尚小的学生来说,犯错误就更是情有可原的了。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教师对学生观点、言论的宽容,才能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宽容”教育是一种充满人情味、充满生命力的教育方法,它是教师打开学生内心世界的“通行证”。优秀的教师都善于以自己的宽容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变成学生心目中可亲、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从而顺利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从这些来看,宽容是教师步入成功的一种境界。
关爱学生是沟通班主任与学生心灵的桥梁。教育绝非单纯地文化传递,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力量的唤醒,是美好心灵的塑造,这是教育核心之所在。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了的心灵也会苏醒;教师的爱是阵阵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让我们点燃爱的心灯,用爱的阳光照亮每个学生的心灵。
(编辑:易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