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

  • 投稿郝强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186次
  • 评分4
  • 97
  • 0

文/林丽荣

“课改决战于课堂”。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打造灵活开放高效的课堂。课程改革给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本质性的变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代替了僵化的教学模式,生成性教学打破了课堂的安静,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取代了知识技能的“专制”地位,教材由“圣经”转变为师生对话的文本,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取代了单一的知识灌输,教与学的关系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然而,许多语文教育专家、教育工作者对近几年来语文课程改革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指出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虚、闹、杂、碎、偏”等现象,并指出存在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我们对祖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吸纳不够,对母语教学的历史经验和现时成果的认同、吸纳不够,缺少厚实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生动的教育实践的支撑。内容开放无度,人文提升过限,教学目标贪全,追求热闹、注重花样、心浮气躁,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失去了本色,丢失了本真。改革需要热情,更需要理性。“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以平和的心淡然面对,才会泰然处之,才会永保语文的个性和特点。

一、在平淡中恪守语文的根本

语文新课标指出:掌握好语文这个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形成和发展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那么,达成这些目标凭的是什么?凭的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实现这些目标的载体。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植根于语言文字。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通过训练达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可如今的语文教学不再是如此单纯和明确,它肩上背负的东西太多太多,扛的任务太重太重,语文变得复杂,变得沉重,变得令人心浮气躁、茫然不知所措:目标如何定位、内容如何开放、学科如何整合、人文如何提升……面对这一切,我们要舒展心胸,冷静、冷静、再冷静,平和、平和、再平和,才能摆正语文的位置,去除烦人的杂念,摒弃本不属于语文的功利。

二、在平淡中呵护语文的宁静

在语文课尤其是语文公开课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满怀激情的演讲式的话语和把话筒都震得嘶嘶作响的“掌声响起来!”“棒!棒!棒!你真棒!”“让我们一起喊”的声音,听到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看到老师过于频繁的肢体动作,看到小组合作有声有色,这样的声音掩盖了思想,掩盖了情感。

语文是平淡、质朴的,语文又是深邃、宽广的,语文需要静思默想、静心品味。苏东坡说过“欲令词语妙,只需空且静。”是的,宁静以致远,静能增慧,静能开悟,静能证道。

1.静观——该出手时才出手

在语文的大舞台上,语文老师要坚持“平等中的首席”,竭力“惜字如金”,三言两语,穿针引线,点拨引导,便要退到幕后静观。观什么?观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然后该“出手时才出手”。不能手握课堂霸权,兴致勃勃地表演,滔滔不绝地演讲。要有大智的“懒”和大度的“让”,不代替“愚蠢”的勤。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让学生自由自在的感悟,让学生思接千载历练想象……让学生出彩,老师才会真正地出彩。

2.静待——在等待中享受美丽

等待符合儿童的心理期待和心理预热的学习特点。当学生还没读完、写完的时候,给他一点时间,让他读完、写完,他不就完成了吗?当学生落下来的时候,等等他,他不就赶上了吗?在等待中倾听,彼此互相阐述,修正自己的错误,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感悟从模糊走向清晰,从浅显走向深刻,从片面走向全面,从错误走向正确,实现自我的超越和提升。

3.静思——潜心会文才是真

有人说,语文教学的全部尊严和他的全部的优异就在于思想。词义的辨析,语境的推敲,语感的揣摩,需要静静地自读自悟,圈画批注;情感和智慧在文本的世界里自由翱翔,需要静静地历练思考的过程;多元解读、个性化感情,需要静静地玩味语言,触摸文本,使自己的心与文本的心和作者的心紧紧地相贴。是的,阅读是一个创造知识、表达情感、追求意义的过程,而不是把一个外部的东西的简单地重复出来。学生在潜心会文中才能把自己的心和作者的心融合在一起,产生共鸣,产生见地,读懂文本,审视文本,又跳出文本,延伸文本。只有潜心会文,深入感悟,才会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个性化的解读。如果心气浮躁,就会浅尝辄止,或者断章取义,语文教学则如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语文要在宁静中呵护固有的那片绿洲,在淡泊在固守自己特有的那一份质朴。需要老师心静如水,不讲奢糜,不求浮华。师生之间有心灵的絮语,有自然的默契,有随机的暗示,有会心的微笑。

三、在平淡中永保语文的魅力

1.语文的获得要语言智慧的滋养

语文是表情达意的、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工具,是传达社会价值的工具。这是语文的魅力之一。

一些语文课尤其是公开课,容量太大,节奏太快,课件太多,表演太多,读书如电脑扫描,训练似蜻蜓点水,学生成了在语言文字之间游走的匆匆过客。语文的获得要语言智慧的滋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一些辅助手段,不但不能无端加以指责,还要提倡和借鉴。但是,如何把握好现代教学手段的度,却是每个语文老师都要慎而又慎地思考的问题。

2.语文要使学生获得人文精神的提升

语文是一种雅致的文化,是滋养心灵的沃土,是一种洗尽铅华超越现实的精神享受。语文负载着丰富多彩的情感,闪耀着深邃博大的思想,浓缩着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这是语文的魅力之二。语文的最终目的在于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文化品位的提高,所以教学要以学生自身的体验为主,要给予学生空间和时间, 调动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来体验和感悟,到一定阶段形成一定的思辨能力,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文字背后的思想和感情在起决定的支配的作用。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庆先生提出:“倡简、务本、务实、有度”的语文教学八字要决,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在平淡之中也会有奇峰突起,奇思妙想,峰回路转,曲径通幽,柳暗花明。扎实简约,如品茗一般,平淡而有韵味,经得起平淡的流年,才能保持质朴的本色。真切、自然的语文课,才会润物细无声,真正秀出语文!

崔峦老师说过,只要执着地追求,潜心地钻研,辨证地思考,勤奋地实践,无浮躁、功利之心,有求是、鼎新之志,就一定能成为一流的教师,一流的教研员,一流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洗尽铅华,剥掉包装,去除更多人为的设定和玩味语文的庸俗,关注学生真实的起点,展示学生学习的真实过程,在更高的层面上,向着天然本味的“家常课”回归。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返璞归真,与时俱进!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石码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