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导学案“问题设计”中的误区与优化方法

  • 投稿BB姬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315次
  • 评分4
  • 16
  • 0

徐法兵

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追求教与学的高效,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导学案辅助学生自主学习便应运而生。教师希望通过导学案将学生的学习前置,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备而来,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但在教学中却发现有的导学案问题设计随意,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这样的导学案用于导学,只能让学生费神,从而导致预习达不到预期效果。笔者希望通过透视学案问题设计中的误区,找出问题的症结,进而为政治学科导学案的优化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高中政治学案设计中的误区

1.导学案问题设计习题化。有些教师将导学案“知识问题化”误解为“知识习题化”,于是导学案被异化为习题的堆砌,完全丧失了导学案的价值和功能。例如,高三年级政治导学案摘录。问题1: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运用(C)2013.山东卷2012年,我国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实现了预期调控目标。下列调控目标、调控政策、具体措施三者对应最恰当的是()A.控物价——稳健的货币政策——严控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贷款。B.稳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减轻服务业和小微型企业税收负担。C.调结构——积极的财政政策——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D.惠民生——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

导学案不排斥习题,但导学案绝不是习题的堆砌。所以设计学案要有提炼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导学案问题设计简单化。导学案问题设计简单化主要表现在:问题设计思维含量低,例如,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市场调节缺陷有哪些?这样的问题,纯碎为了知识记忆而设计,学生只需要在书本上找找答案,就能回答,问题设计思维含量低,不能引导学生去自主思考和探究,体现不出学生的思维。如果改为:“材料中政府运用了哪些宏观调控的手段?材料中体现了市场调节的哪些缺陷?”这样把问题融入到材料中,结合材料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只凭死记硬背无法完成,必须要进行思考才能解决。

3.导学案问题设计模糊化。导学案上的问题设计形式古板单一,缺少导学应有的层次化,学生的思维受到导学案问题的影响,被束缚在十分狭小的空间,思维水平的提升受到制约。教师在设置探究问题时要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出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问题,使问题具有层次性。如在学习政治生活《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一课时,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是本课的重点问题。设计问题时应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三个层面进行。这样的设问,层次清楚,步步深入,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这样的安排虽然打破框题限制,但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并与已有的知识技能相联系,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

二、高中政治学案优化设计的方法

1.问题设计要层次化。自主学习的问题是导学案的主要内容。探究问题要分层设置。问题的层次性,是指学案的学习内容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的生成规律,做到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课堂探究的问题要有思维的梯度,体现由易到难,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我国的政党制度如何?”很明显,这个问题范围过大、太笼统,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很难完成。这时,教师可将这个问题在学案上尽一步细化为:问题一、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有哪些?问题二、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如何?问题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问题4: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

2.问题设计要情境化。好的情境材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去积极思维,快速地提取相关信息,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在讲授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性时,教师可提供诗句:“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让学生去自主学习。生思考:在同时同地农民和地主的价值选择为什么会不同?学生很自然想到他们的阶级不同,需要不同,所以会做出不同的价值选择。在学案设计中,如果我们只是直接地去向学生提供探究的问题,学生会感到茫然而无从下手。

3.问题设计要具体化。学案要学生学有目标,更要使学生会学,这样学生才能想学。学生在使用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时,设计的每个问题后面都能找到老师精心设计的学法,这样学生自学的效果显著提高。导学导思的内容形式多样,内容不限,只要能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即可。例如,学习文化生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课,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本课的重点问题。在学案设计时可以结合“二十四孝图”的故事,进行辩证法分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认识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应该提倡;但“二十四孝图”中的“刻木事亲”“埋儿奉母”的故事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这些具体做法不可取。因此,对待传统文化一定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会正确分析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全面、辩证分析事物的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房山高级中学)

(本栏责任编辑 刘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