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教育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辽宁高职学生职业期望实证研究——以省内某高职国家示范校为例

  • 投稿牛正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451次
  • 评分4
  • 22
  • 0

陈斌,曲蓉蓉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64)

摘要:本文在界定相关概念和编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职业期望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省内某高职国家示范校大一到大三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回收的调查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借以对辽宁高职学生职业期望评价指标维度以及在不同背景变量下高职学生职业期望的特点进行研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职业期望;实证研究;问卷调查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6.036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6—0079—02

收稿日期:2014—12—10

作者简介:陈斌(1966— ),男,辽宁新民人。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曲蓉蓉(1983— ),女,辽宁本溪人。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市场营销,高职教育。

一、概念界定

(一)职业。《辞海》中对“职业”一词的解释为:个人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而社会学家常常认为作为一个职业,必须具备三个构成要件:个人的、经济的和社会的,三者彼此互动。个人发挥应有的才能,在社会中履行适当的角色,在经济中维持必要的生计,从而构成一个三角形的互动结构,构成稳定发展的职业三角形。因此,本文所指的职业是指为了让个体获得稳定工作,从而履行一定社会角色并实现自我。

(二)职业期望。从托尔曼(E.C.Tolman)的白鼠走迷宫实验得知,期望的产生是动物满足需求的基本心理功能。期望是一种要达成目标的特殊动机,因此,它是人的一种主观预期,属于意识范畴的内容。个人在发展职业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应用期望的心理功能,以引导职业选择和职业行为。综合来说,职业期望可以认为是个人在职业方面综合自身需求、效能预期和结果预期等主观因素,以形成个人的职业发展愿望的过程,它受过去经验、个体职业认知、现实环境条件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

二、研究概况

本文以编制高职学校学生职业期望调查问卷为基础进行研究,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性别、年龄、学业成绩、家庭背景等受调查人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职业期望调查量表,共74个问题。题项设计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和五项计分原则(非常期望5分、期望4分、无意见3分、不期望2分、非常不期望1分)。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辽宁省内某高职国家示范校大一至大三的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6份,问卷有效率为88%,满足分析要求。有效样本构成如表1所示。问卷回收后,笔者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了因素分析、单因子变量分析以及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等。

三、研究过程与结果

(一)因素分析。本研究在调查问卷各题项共同度均大于0.35的基础上进行了三次探索性因素分析。整个过程删除了27个因子负荷小于0.5的题项,并将剩余的47个题项聚类为对工作要求、福利、进修机会、工作环境、发展机会、声望、工作地点和共组规律八个维度,累积解释率达61.625%,为接下来的研究奠定基础。

(二)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分析。信度检验采用L.J.cronbach所创的ɑ系数法,效度检验利用问卷及其因素分解后各维度间的相关系数来衡量。研究结果表明:总调查问卷ɑ系数为0.903,各维度的ɑ系数介于0.686~0.921之间,信度比较好;八个维度与总问卷之间所有相关系数均大于0.4,在0.01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各维度之间相关系数均大于 0.1,满足效度检验水平。

(三)职业期望总体情况分析。这部分的分析中得分越高的维度表示学生期望越高。总量表平均得分为4.15,大于3,标准差SD=0.35,由此表明,辽宁省的高职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期望。在职业期望的八个维度中,维度2得分最高(平均值M=4.199,标准差SD=0.497),维度5 次之(平均值M=4.237,标准差SD=0.630),维度8最低(平均值M=3.829,标准差SD=0.988)。

(四)不同背景变量下的职业期望分析。

1.不同性别学生的职业期望分析。本部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高职学生职业期望相差无几,男学生(平均值M=4.15,标准差SD=0.34)和女学生(平均值M=4.13,标准差SD=0.37)很相似,并且在总量表和八个因子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不同年龄学生的职业期望分析。本部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的高职学生中,以20岁期望最高(平均值M=4.26,标准差SD=0.38),并且在总量表和八个因子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职业期望分析。本部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学业成绩的高职学生中,学业成绩为优的高职学生职业期望最高(平均值M=4.21,标准差SD=0.37),而学业成绩为及格的高职学生职业期望最低(平均值M=4.04,标准差SD=0.38)。在“维度4-工作环境”上,不同学业成绩高职学生的职业期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43<0.05),而在总量表和其他因子上差异性不明显。在上述结果的基础上,针对“维度4-工作环境”,采用LSD进行事后比较,得到如下结论:

(1)学业成绩为“优”的学生,对于“工作环境”的职业期望显著高于学业成绩为“良”、“中”和“及格”的学生,并且与学业成绩为“良”的学生具有显著性差异。(2)学业成绩为“良”的学生,对于“工作环境”的职业期望显著高于学业成绩为“及格”的学生,低于学业成绩为“中”和“优”的学生,并且与学业成绩为“优”的学生具有显著性差异。(3)学业成绩为“中”的学生,对于“工作环境”的职业期望显著高于学业成绩为“良”和“及格”的学生,低于学业成绩为“优”的学生,但与三者不具有显著性差异。(4)学业成绩为“及格”的学生,对于“工作环境”的职业期望显著低于学业成绩为“优”、“良”和“中”的学生,但与三者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学业成绩为“及格”的学生无论在总量表还是在职业期望的其他维度上,都明显低于其他学业成绩的学生,但却在“维度1-对工作要求”、“维度6-声望”和“维度7-工作地点”等职业期望上反而高于其他学业成绩的学生。

4.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学生的职业期望分析。本部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的高职学生中,父母受教育水平为高中的高职学生职业期望最高(平均值M=4.18,标准差SD=0.35),父母受教育水平为初中以下的高职学生职业期望最低(平均值M=4.11,标准差SD=0.35)。并且无论在总量表上还是在八个因子上,职业期望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5.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的职业期望分析。本部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来自不同地区的高职学生中,无论是来自乡村的学生还是来自城镇的学生,职业期望中关注度最高的都是“福利”,无论是在总量表上还是在八个因子上,职业期望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谢延明,赵玉芳.大学生职业期望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1).

[2]李明,高飞.基于职业期望的大学生非学费投入的性别差异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

[3]黄锦锋,林益彬.福建省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3).

[4]葛军燕.职业价值观教育:目标、特质及其路径——基于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生活体验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12(9).

[5]欧亚湘,王稳波.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