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教育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文化·人类·生活——基于杂·南达《文化人类学》的思考

  • 投稿小瑞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169次
  • 评分4
  • 41
  • 0

陈鹏,刘阳

(钦州学院教育学院,广西钦州535000)

摘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类生活受文化的制约,同时又创造着人类文化。人类文化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性条件,没有文化的参与,将无所谓人与人类,也无所谓人类社会。儿童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受成人文化是人类文化主体的观念的影响,其重要地位和特殊意义没有被给予充分的认识与肯定。本文从文化、人类与生活的层面来解读被遗忘的儿童与儿童文化,进而使人类真正了解自身。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文化;人类;儿童文化;生活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1.064

中图分类号:C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1—0141—02

收稿日期:2014—07—15

作者简介:陈鹏(1985—),男,山东济宁人。钦州学院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刘阳(1985—),女,河南洛阳人。钦州学院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人类学”源于古希腊文,是一门研究人本身及其文化的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由于人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这门学科必然要晚于动物学、生物学,然而,人类学家怀抱着一个共同的理想,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文化研究和描述将人这样一个极其复杂、微妙的生物表达出来、概括出来,这就使文化人类学从一开始就与人类文化、人类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也使其见证了人类文化与人类生活相互创生、共同成长的发展历程。

一、人类文化与人类生活

(一)人类文化学习的无意识性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类生活受文化的制约,同时又创造着人类文化。人类文化与人类生活是相互创生、共同成长的。正因如此,人类生活与其他物类的生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文化是人类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主要方式,是个体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人类的文化学习具有一定的无意识性。人类对文化学习的依赖远远超过其他动物。正是由于这种对文化的超强依赖,使得学习成为文化不断传承、不断发展的重要方式。这种文化学习的过程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由于文化是通过学习而非遗传实现社会传承的,因此,学习在人类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表现出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儿童文化学习的创造性

学习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人类童年时期的长期依赖性和人类生活的群体性方面。人类童年时期的长期依赖性体现为人类文化学习的时间性,而人类生活的群体性则体现为人类文化学习的空间性。人类个体的成长有一个漫长的童年期,在这段时期,个体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文化学习和文化适应,其中在文化适应阶段也包括一定程度的文化再造和文化创造。童年期的个体以其独有的方式创造着其独有的文化,这一文化与成人文化一起丰富和发展着人类文化。

在人类文化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作用在人类文化的成长历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关注儿童文化对深入研究人类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人类文化与儿童文化

(一)儿童文化的不可逾越性

儿童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文化的整体进程中存在文化的连续性是毋庸置疑的,而童年期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阶段具有不可逾越性,童年期作为个体生命的早期阶段对个体一生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人类文化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性条件,没有文化的参与,就无所谓人与人类,也无所谓人类社会。人类个体在其早期阶段创造了不同于成年期的文化规则,这一文化对于个体全过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谓儿童文化是指儿童自己或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决定其价值和标准的文化。因此,存在于儿童期的儿童文化在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儿童文化的客观存在性

在现实社会中,成人往往被认为是社会的代表,是社会文化的代表者,而儿童通常被看成是一种不成熟的社会存在,处于文化边缘,被要求服从于成人。儿童社会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儿童适应成人文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儿童文化逐渐被成人文化所替代或者侵蚀。说到人类文化,人们往往将其理解为成人文化,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人类文化既包括成人文化,也包括儿童文化,而且,儿童与儿童文化是客观的、真实存在的。儿童文化虽与成人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别,但其归根到底是归属于同一类主体——人类的,不同的是,其所属的阶段不同。

(三)文化学习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文化学习是人类个体早期的任务,而且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程,这样的学习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的。人们往往因为成人期生理生长发育的停止而误认为人的这种“文化层面与社会层面”的生长也停止了,但正如前面所说,文化并不是一经形成而不再改变的。随着文化的发展,文化范围内的所有人类个体都将不得不适时地去积极适应这一发展。由此可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类个体无时无刻不在学习文化。

我们应深入解读人类文化的发展与成长,并深刻地意识到儿童文化在人类文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性。然而,受成人文化主体性的影响,儿童文化的重要地位和特殊意义没有被给予充分的认识与肯定。因此,要从文化、人类与生活的层面来解读被遗忘的儿童与儿童文化,要认识到人类只有真正地了解儿童与儿童文化,才可能真正了解自身。

(四)让社区教育成为儿童成长的“第三课堂”

如果说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学校教育是孩子的“第二课堂”,那么,如今的社区教育则是孩子的“第三课堂”。在开展各种社区活动时,应该考虑到社区中孩子的需要,照顾到他们的年龄和兴趣,努力将社区教育打造成为孩子成长的“第三课堂”。在开展社区教育的同时,利用高等学校的资源优势定期组织相关教师和学生到社区学校中进行科普讲课,让孩子接受科普人文教育;同时,要在成熟社区中成立社区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和有经验的家长、学者讲课,传授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随着社区规模的发展,可以在较大的社区利用寒暑假举办“小记者社区行”活动,将所辖社区内的孩子组织起来,去采访一些老人和名人,聆听、记录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感人故事,让孩子树立社区概念,关心、爱护社区,并在活动中得到教益。

三、被遗忘的儿童与儿童文化

当下,儿童文化往往被各种成人文化冲击、侵袭甚至代替。儿童的生活中充斥着成人的文化。通过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在我们的文化中,儿童不见了,见到的是老态龙钟、目光呆滞、缺乏儿童思想与儿童精神的“小大人”;儿童文化不见了,见到的是成人的玩具、游戏、生活用品以及成人的生活方式。面对诸多现象,笔者不禁想问,儿童在哪儿?儿童到底是谁?儿童文化对儿童意味着什么,对成人又意味着什么?儿童需要什么?成人应该如何对待儿童文化?我们能否用成人文化来替代儿童文化,帮助个体从幼年成长为成年?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真正的儿童文化。

每一个社会群体都有属于其独特的行为方式和相互认可的游戏规则,即群体特有的文化特征,儿童这一群体也不例外。儿童有自己的文化,成人只有把握了儿童与儿童文化的精神实质,才能真正地了解儿童与儿童文化。也只有真正了解了儿童与儿童文化,人类才可能真正了解自身。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美)S·南达.文化人类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2](美)马文·哈里斯.文化人类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

[3]刘晓东.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郑金洲.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世纪走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3).

[5]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