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法律毕业论文范文,法律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论儿童家庭暴力对道德行为的影响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5-24
  • 阅读量171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近几年来,关于儿童家庭暴力的话题争议不下,这种现象的时常发生,有悖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这不仅仅阻碍了促进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之路,而且对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建设都构成了严重威胁。家庭暴力会使儿童失去自尊并带有消极情绪,易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带有攻击性行为,甚至伴有自杀的现象。所以消除家庭暴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父母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与孩子进行角色扮演,关爱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儿童家庭暴力;攻击性行为;道德行为;角色扮演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8)01—0121—03


  儿童家庭暴力是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实施不恰当的语言攻击和肢体攻击,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不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加之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进而就会造成孩子情绪低落,自卑懦弱,甚至出现青少年犯罪等严重现象。家庭暴力教育严重阻碍了孩子的道德行为塑造,以及个体社会化的作用,家庭暴力作用于孩子,孩子就会作用于父母,甚至社会,杜绝儿童家庭暴力的出现,是我们当前亟待面临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儿童家庭暴力出现的原因


  拥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并不等同于拥有优质的教育环境,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愈发重视,也并不能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家庭环境的温馨可以提升儿童的成长幸福指数,但儿童家庭暴力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整个家庭和睦的质量。家长的传统思想和错误的教育根深蒂固,他们在孩子道德行为的培养中,认为学习成绩的高低可以代表孩子的学习品德,一味地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有时候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听话就对孩子施加“暴力教育”,不重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不懂得如何与孩子培养感情,不知道哪些是适合儿童青少年发展特点的方法,这些无疑就会慢慢筑起阻碍父母和孩子之间沟通的“一堵墙”。有时候,父母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仅仅通过几句“语言暴力”并不能彻底改变孩子错误的行为习惯,失去耐心之后,一定的“肢体暴力”会对孩子的道德行为教育起到更好的效果。由于家庭暴力发生在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中,父母常通过“肢体暴力”教育孩子,长此以往造成孩子精神和身体的痛苦,同时威胁到家庭的和睦与稳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父母自身出现的问题,不恰当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家庭暴力,孩子个性社会化的结果,都能反映出一个家庭教育的成败。


  二、儿童家庭暴力对道德行为的影响


  (一)失去自尊


  每个孩子都希望成为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家长眼中的好孩子,同伴之间的优秀生,这种优越感会让孩子拥有很强的自尊心,里康将自尊界定为儿童的控制感和胜任感①。他认为,具有较高控制感和胜任感的儿童会表现出较高水平的道德行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越高,高期望下的压迫感会使孩子失去信心,生活学习没有动力,甚至在其他同学朋友面前没有自信,孩子的自尊心承受着很强的挫败感。再加之父母的暴力教育,会使孩子造成心理问题,消极情绪严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失去自尊的孩子,就会对生活失去自信,与正常孩子相比,往往表现的很自卑,长此以往,不仅要忍受家庭暴力的恐嚇,还会受到学校老师的冷落,甚至同伴之间的讥讽,这些严重阻碍了儿童自身道德行为的发展,造成儿童成长的不公平。我们对于大街上孩子乞讨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本应在学校享受书本知识的快乐,家庭父母的疼爱,却只能在大街上举着写了悲惨家史的牌子,跪在街头,等待过路人的救济,如若乞讨不到,就会受到“自称父母”头目的谩骂和拳打脚踢。像这些孩子哪还有自尊来谈,他们只有为了卑微生存而长期在“家庭暴力”的阴影下苟且地活着,对于如何培养道德行为更是无稽之谈。


  (二)出现攻击性行为


  家庭暴力造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攻击行为,父母认为,为了让孩子吃一堑,长一智,“肢体教育”会起到更好的效果,但经常对孩子进行施暴,会适得其反。在施暴过程中,孩子会受到父母暴力行为的刺激,他们会害怕,久而久之,认为在外界只要不被欺负,自己必须“强大”起来。所谓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加之儿童的道德定向主要是由于不同的社会学习和不同的成人及同辈榜样造成的。在儿童道德行为培养的过程中,榜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长期生活在一个充满家庭暴力的环境中,就有可能运用攻击性行为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最常见的攻击性行为就是工具性行为,例如一个孩子从另一个孩子手里抢玩具,并动手打了他,此时打人孩子的父母为了颜面,也许会上前打自己的孩子,或许会训斥几句;而对方的父母会上前为了护孩子却打了对方的孩子。父母的这种攻击性行为潜移默化到孩子身上,并未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后果,也未对这种行为后果作出判断惩罚。孩子就有可能有一种潜意识,攻击可以保护自己不会受到伤害,作为父母,却成了助纣为虐,这无疑就成了良好道德行为塑造的绊脚石。


  (三)出现自杀行为


  没有优越感,没有自尊,得不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认可,长期生活在充满暴力的家庭环境中,会给孩子个人造成恐惧、忧虑、失意,特别是因各自的欠缺而自卑的人具有相当的自杀潜势。孩子一切行为的社会化,都反映了家庭教育的环境,父母的教育态度苛刻、教育方法失当,都会给孩子带来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压力。例如,父母经常用体罚“教育”孩子不去打架,或由于孩子考试没考好,家长被老师留校,文化程度低的家长只会当着老师的面,上演一次“暴力教育”,以此来告诉老师自己不是不管孩子,只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只有在棍棒下才会有出息。这样的父母不从根本找问题,不由分说,只会对孩子“硬来”,渐渐会在老师同学面前没有尊严,同时忍受着同学之间的嘲笑,他也会“暴力反抗”,但最终只会让性质变坏,甚至自身仅有的一些优点也会被这些“暴力教育”所淹没。孩子就会失去生活的信心,自杀潜势就会发展越明显。


  三、解决儿童家庭暴力的对策


  (一)控制情绪


  往往家庭暴力发生的时候,父母和孩子都会处于情绪不稳定的状态,而父母却是决定教育方式的领导者,学会控制情绪,方能避免家庭暴力的发生。家本是一个温馨的港湾,为孩子遮风挡雨,努力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生活环境,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所以为避免家庭暴力的出现,作为父母首先应当克制自己的情绪。尽管肢体暴力比语言暴力更能表现出一个人生气的程度,但其带来的伤害往往是比较严重的,这也同时伤害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有效的情绪管理才是良好性格的“塑造者”,儿童在培养道德行为的过程中,离不开好榜样的引导。人本主义认为人性是善良的、值得信赖的,人性中有一股内在的优良潜能,这种潜能促使个体形成和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但是后天环境中的种种不良因素却阻碍着这种先天潜能的发挥和自我的实现①,就好比孩子犯错的时候,他们已经承担了犯错带来的后果,此时更需要的是父母的耐心引导和陪伴,而不是指责和打骂。父母应当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要有耐心,道德行为的培养是一个连续并且有阶段的过程,父母要理解掌握这个阶段的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特点,并找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让孩子形成一种正确的道德行为评判标准


  (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在改善和发展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和谐关系有着尤其重要的作用,父母不仅仅只是孩子的监护人,他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儿童道德发展水平既受年龄差异的影响,还受父母及其他社会成员的影响。儿童的大部分道德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习获得和改造的,从动作的模仿到语言的掌握,从态度、品德的习得到人格的形成,都可以通过观察学习加以完成①。父母的角色扮演和管教方式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孩子的行为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父母个人行为素养。只有站在孩子的社会地位,并按照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进行教育和引导,才能更好地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从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当好父母这个角色,需要合理耐心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行为情境,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学会控制情绪,才能扮演好不同阶段的角色,及时纠正孩子的问题行为和不良习惯,并合理、慎重地使用惩罚,惩罚过度就会发展成暴力教育。受过虐待的儿童會表现出特别强烈的攻击性,当父母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教育时,孩子有时会表现出烦躁、不满,甚至动手摔东西等暴力行为,这样父母的教育不但起不到效果,反而伤害到孩子的心灵。所以,学会利用角色扮演进行教育是一门值得父母了解并学习的课程。


  (三)关注孩子,健康成长


  父母对孩子的道德行为教育,离不开情感教育。情感是孩子对某一事物认知的动力,而父母对孩子施之以威往往会阻碍情感的培养,造成感情伤害,扭曲教育的意义。情感作为一种内在的激发力量,才能更好地引起父母和孩子在感情上的共鸣,不能超越孩子的认识水平,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从而达到道德行为教育的最终目的。


  为给孩子创造一个科学系统的成长环境,父母需要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和方法,应积极接受专业系统的育儿教育,提高自身素质②。总书记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中指出,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③。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道德行为,才会孕育出未来社会的美好风气,拥有和谐家庭才能创造和谐美好社会,关爱孩子,关爱家庭,反对家庭暴力,培养好祖国的下一代。


  〔参 考 文 献〕 

  〔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 

  〔2〕陆有铨.皮亚杰理论与道德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84-129. 

  〔3〕彭程.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儿童家庭教育〔D〕.安徽农业大学,2014:5. 

  〔4〕.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29(01). 

    作者:蔚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