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东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煤炭等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及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的现状,并对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构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低碳经济 碳排放权交易 期货 市场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给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虽然我国的历史排放量和人均排放数据仍落后于一些主要发达国家,但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速度和规模却已引起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关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转变能源结构及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对我国来说,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相协调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需要集中解决的难题。
二、我国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现有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运行状况
基于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中国政府一直是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会议积极的参与者。2009年11月,中国首次向世界提出明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化目标: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要达到15%;通过植树造林和加强森林管理,森林面积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积蓄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这些目标充分显现了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决心,也是作为负责任大国的重要体现。
二、关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碳排放期货交易市场的构想
一个有效运转、交易活跃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将弥补我国市场化的环境保护政策管理工具的缺位,减少环境保护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外部性,并和其他环保措施手段政策有机结合,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中国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必须要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要的碳排放的基本需求。
(一)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基本框架。完整的排放权交易制度框架包括了总量控制制度、配额分配与管理制度、市场交易的管理制度和监督与评估制度等四个环节(见图2)。
碳排放总量控制是进行碳排放权交易的前提条件,只有保证碳排放权具有稀缺性的特点才能保证其具有交易价值。大气环境属于公共物品,通过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来使温室气体排放权成为非公共物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付出成本才可以使用。对我国而言,总量目标的设定是这个环节的核心问题。
(二)合理设定碳排放权的总量控制。排放总量目标的设定首先要体现科学性和合理性原则。尽管减排幅度越大,环境效益越明显,但减排目标设定的过高,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反,若减排目标设定的过低则会削弱排放权交易制度的作用,无法保证既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实现,还会遭到国际社会的批评,影响国家的国际声誉。
在排放总量控制的法制化问题方面,中国目前的环境法律体系中没有专门的有关限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统一法规。对于二氧化碳这种单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应利用制定和实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的机会,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相关负责执行的行政机构写入法律中,为其他单项法规的制定提供依据。
(三)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管理。对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管理应该实现法制化和规范化,制定简单易行的交易规则和交易的管理制度,以保护自由、公平交易和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
对主体资格的审查认定。对参与排放权市场交易的主体(排放企业)、交易对象(温室气体的种类、数量、所有权的归属等)和交易中介等机构的交易资格进行审核认定,审核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了保证进行交易的温室气体排放权配额的合法性,需要对出售碳排放权配额的企业的资格认定。只有拥有合法的碳排放配额,且其自身排放量小于法定的排放量,碳排放配额有盈余的企业才能进入排放权交易市场出售排放配额。第二,交易对象的认定,即对排放权交易中涉及的温室气体的类别、交易数量、排放权的归属进行审核认定,确保交易合同的准确性。
(四)建立并完善登记、监督与评估制度
建立并完善碳排放权登记制度,碳排放申报登记、指标登记和指标交易登记等是政府掌握排放权及其变化情况的基本途径,也是政府部门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相关措施的依据。碳减排指标交易登记就是要求交易双方就碳减排指标交易情况进行登记,所有交易活动都须通过账户进行。如果是柜台交易,也必须进行登记,以便监督管理。
政府的自我监督与评估机制,就是在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运行的同时,设立专门的监督评估部门对每一个制度环节的运行进行监督,并定期提出评估报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P.R.Shukla, Subash Dhar, Junichi Fujino. Renewable energy and low carbon economy transition in India [J]. Journal of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2010, 2(3).
[2]杜婷婷、毛锋、罗锐.中国经济增长与CO2排放演化探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2):94-99.
作者简介:
吴一东 (1991-),山东烟台人,北京物资学院,硕士。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北京市 10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