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经济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国际贸易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

  • 投稿徐士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360次
  • 评分4
  • 15
  • 0

张 舰 张 祺 卢 玉

摘 要:本文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国际贸易课程现行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以过程考核为主的多元化考评体系,为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进行探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考核方式 考评体系

项目研究:2012年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国际贸易课程学习效果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2010288)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发教学全过程的变革,考核方式改革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国际贸易课程中大部分实践操作性较强,应当更加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实践能力评价,而传统的闭卷考试虽然能够有效的监测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水平,却不能检验出学生的技能运用和综合素养。因此,有必要对国际贸易课程考核方式进行研究,探索建立以素质、能力、知识为内容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为高校培养符合我国外贸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一、现行国际贸易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方式单一、内容片面,缺乏公平性

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部分高校对国际贸易课程内容进行了改革,如适当缩减理论教学,增加实践课程比重,建立外贸模拟实训操作平台等,但与之配套的考核方式却比较单一,基本上采用平时考勤成绩和期末卷面或上机成绩简单加权的方式。同时,由于受考核时间和题量的限制,这种考核对知识的考查是不全面的,不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更无法考核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

(二)夸大总结性考试价值,限制学生创造力

应用型人才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就是自主创新能力,由于传统考核形式的惯性思维以及学业评价中标准化模式的滥用,导致在考试中过分强调有标准答案的题目在标准化试题中的地位,缺乏没有严格答案的探究性题目或创造性题目。这种考核形式下往往造成老师教“知识”,学生背“知识”,考试考“知识”,但学生不会用“知识”的现象。这严重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难以培养学生独立开展工作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相悖的。

(三)考评主体单一,考核结果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国际贸易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专业类课程很容易出现老师既是一门课程的授课者,又是出题者,也是考评者。而大学期末考核的试卷一般不做密闭处理,教师在阅卷中很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主观印象做出不同的评判尺度,从而影响学生的成绩。另外,期末学校事务繁杂,各项工作安排紧凑,很多教师要在较短的时间里评阅大量试卷,这给阅卷教师带来巨大压力,找人帮忙阅卷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分数出现误差也就在所难免。个别高校每学期初开学都会有大量学生要求复查试卷,核对分数,这给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管理带来了不便。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国际贸易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

(一)学校应从宏观上为考核方式改革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很多高校教师并非不能意识到当前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但是没有学校实质性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考核方式改革就成了一句口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更加有效、新颖的考核方式与学校现有教学管理体系不能很好对接的现象,往往为了学校的“统一管理”教师不得不让步,重新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其结果是“费时、耗力、不讨好”。这严重的挫伤教师改革考核方式的积极性,从而使考核方式改革成为一句空谈。因此,从学校的角度,必须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解放思想,从教学管理的体制机制上进行大胆改革,为个性化考核方式创新提供政策支持。

学校应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探索考试改革新模式的积极性。应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专业教师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方面的专项培训和指导,提高专业教师相关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应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对在考核方式改革中取得优秀成果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师应结合国际贸易课程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1.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应突出理论联系实际

传统闭卷考核方式侧重于理论的记忆考核,在固有框架中使考查变得枯燥僵化,无法考查学生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考核方式上宜采用案例分析、案例写作、调查报告、小组辩论等方式。根据课程内容特点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展示,也更加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突出操作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些高校开设了外贸模拟实训课程,学生通过软件在计算机上对各种外贸工作模拟工作流程进行处理,如商务谈判、合同签字、报关、运输、保险、结算、单证处理等。这些软件大多都有自带成绩考评系统,由于其本身程序是固定的,学生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就可以提高某些业务的熟练程度,从而达到高分的目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外贸业务非常复杂,学生仅凭掌握几笔熟练的业务是远远不够的。在考核方式上,教师应结合外贸模拟实训课程特点,设计一个比较完整的国际贸易程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考核,锻炼学生对国际贸易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3.语言能力要求高的课程应突出应用能力

对于国际贸易课程中语言能力要求较高的环节,如商务谈判、外贸函电、外贸单证等,可以采用不同方式考核其国际贸易知识和语言的应用能力。如函电写作、信用证修改、单据填制等可以采用纸质试卷方式,要求学生用一种以上语言进行写作、填写。而商务谈判、贸易纠纷等,可设置特定场景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考核学生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综合运用。这种考核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非常有益。同时,教师也在于学生的教学互动中不断增强业务能力,提高自身的授课水平。

(三)在过程考核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多元化的考评体系

1.加大过程考核在总成绩中比重,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过程考核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养成能够起到监督和反馈作用。但过程考核在组织、实施、记录、评分等环节上工作量较大,占用教师时间较多,其重要作用经常被忽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程考核占总成绩比重小,通常为30%左右;二是过程考核形式过于简化,通常以考勤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课堂玩手机、说话、睡觉、吃东西以及做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也就很平常了,甚至有的学生就是为了点名而上课。

2.积极探索“以赛代考、以证代考”的新模式,提高考核方式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由于国际贸易专业的特殊性,很少有外贸公司能够接接收大批量学生实习,这使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校外实践受到了很大限制。

通过实施“以赛代考、以证代考”的考核方式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业务能力水平的提高。

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下探索考核方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它涉及到教学管理、师资队伍、教材建设、专业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它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多方面的参与和支持,构建一个多元化的考评体系。笔者希望通过在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中一点思考与探讨,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贡献绵薄之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马国华.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J].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01).

[2]喻瑜.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讨[J].国际商贸.2013(09).

[3]邱东博.高校国际贸易课程考试改革的三方互动模式探索[J].对外经贸.2013(12).

作者简介:

张 舰 (1980-),男,汉族,黑龙江人,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讲师;

张 祺 (1984-),女,汉族,黑龙江人,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讲师;

卢 玉 (1982-),女,汉族,黑龙江人,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讲师。

(作者单位: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市 15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