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呵呵”的语义嬗变及使用心理

  • 投稿FLax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951次
  • 评分4
  • 16
  • 0

孟宪斌

摘 要: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以文字为媒介的现代通讯聊天成为人们日常会话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聊天是其典型代表。网络聊天中拟声词的使用,在近几年受到了广泛关注。在网络聊天常用的众多拟声词中,“呵呵”一词的语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所使用的“呵呵”已经不再是那个只用于表达心情愉悦的拟声词,而是转变为具有敷衍、嘲讽等多种语义的话语标记。这一过程的转变,不但体现了语言内部的发展规律,而且反映出了人们使用心理的变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呵呵” 语境 语义变化 使用心理

一、引言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手机、互联网等聊天手段在日常的人际沟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文字为媒介的现代通讯聊天不同于以声音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对话,呈现出许多个性特征,其中便包含着对拟声词的运用。

“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又叫象声词。”[1]顾名思义,它的主要功能是模拟声音。这些词借用文字的读音模拟声音,非常生动形象,并能够引起人们不自觉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网络聊天是以文字为媒介的现代通讯聊天的典型代表之一。拟声词在网络聊天中运用得十分普遍。“哦”“嗯”“呵呵”“哈哈”“嘿嘿”“嘻嘻”等词在网络聊天中出现得较为频繁。网络的娱乐性奠定了网上聊天愉悦的情感基调,因此在众多的拟声词中,模拟笑声的拟声词占多数,然而这些模拟笑声的拟声词又各有其特点,不尽相同。比如“哈哈”更倾向于表达一种爽朗的开怀大笑,“嘿嘿”则偏向于一种狡黠而略带可爱的笑,“嘻嘻”体现出一种顽皮淘气的笑,而“呵呵”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呵呵’代表的笑是比‘嘻嘻’更成熟、比‘哈哈’更矜持的微笑,热情而不轻佻,含蓄而不阴鸷,温暖而不滑稽,礼貌而不生硬。”①“呵呵”一词本身所带有的这种感情色彩,使其在网络聊天中运用得最为普遍,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其他的含义。

二、语境与 “呵呵”语义的理解

在对“呵呵”的语义理解上,语境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语境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运用和理解语言所依赖的各种因素,包括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言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2](P176)

(1)A:这道题我不会,你帮我看看呗!

B:没问题。

(几分钟后,B将A的问题解答出来并发送过去。)

A:你真聪明!

B:谢谢夸奖。

(2)A:你平常工作也不是很努力啊,领导怎么把年终奖金发给你呢?

B:啊……不瞒你说,我舅舅和领导是朋友,我让我舅舅帮了个忙

A:你真聪明!

B:你这是什么意思?

例(1)和例(2)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语境。这两种不同的语境中都出现了“你真聪明”这句话,但是表达的意思却有很大的不同。例(1)中表达的是一种由衷的赞美和感谢,而例(2)中表达的是一种鄙视和讽刺。

现在将“呵呵”加在“你真聪明”前面。

(3)A:这道题我不会,你帮我看看呗!

B:没问题。

(几分钟后,B将A的问题解答出来并发送过去。)

A:呵呵,你真聪明!

B:谢谢夸奖。

(4)A:你平常工作也不是很努力啊,领导怎么把年终奖金发给你呢?

B:啊……不瞒你说,我舅舅和领导是朋友,我让我舅舅帮了个忙

A:呵呵,你真聪明!

B:你这是什么意思?

通过对比发现,“呵呵”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语义。例(3)中的“呵呵”带有感谢的语气,而例(4)中的“呵呵”带有嘲讽的语气。“呵呵”的不同语义很大程度上是由语境决定的。从词性上看,“呵呵”是实词,有模拟笑声的作用。生活中的笑也有大笑、冷笑、嘲笑等不同类型,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语境。因此“呵呵”在网络聊天中所带有的多种含义,也是其运用于不同语境中的结果。在实际的使用中,“呵呵”的语义由于语境的限制而变得更为具体和确定。

三、“呵呵”语义变化的三个阶段

就“呵呵”的语义来看,它在网络聊天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一直处于多种含义并存的状态,而是在某一个阶段内,“呵呵”的某项语义被使用得十分频繁。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呵呵”的语义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是表示心情愉悦的拟声词

从“呵呵”在网络聊天中的语用功能来看,它的作用主要是标示句子的语气和感情倾向。

因为网络聊天的双方是有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限制的,因此聊天双方不能像日常会话一样看到彼此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有调查研究发现,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语言信息在信息总量中的所占比例还不到40%,更多的信息都是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以及语音的物理属性等手段相互传达的。因此网络交际的双方便需要使用其他的方法来表达和告知对方自己的语气、语调及心情等多方面信息。因为语言中的拟声词承载着外化为文字的声音信息,所以成为了人们表达中的首选。会话双方以此来弥补以文字为媒介的聊天所产生的不足,能够有效避免聊天中出现的误解和尴尬。

(5)A:今天天气真好!

B:呵呵,是啊,连着下了好几天的雨,今天终于晴了……

例(5)中的“呵呵”存在与否并不会改变对话的基本含义,而使用“呵呵”明显体现出一定的配合心理,B的回答是对A所提出话题的解释和继续,同时标示出聊天时轻松愉悦的感情基调。例(3)中的“呵呵”在表达心情愉悦的同时还带有感谢的意味。

(二)第二阶段是用于敷衍或表达想要结束聊天意愿的话语标记

由于会话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人们需要对说话人的话语做出反应。当听话人对谈论的话题感兴趣或有话可说的时候,会给予正常的有实在意义的回复,但是当听话人对所谈论的话题不感兴趣或无话可说时,则会采取一种消极应答的态度。由于“呵呵”语义的丰富性,它成为了听话人回复的首选。若“呵呵”后不再有新的会话进行,那么“呵呵”便充满了敷衍意味,说话人因为对方给予无意义的回复也会倍感无奈,自然也不愿意维持会话,从而使“呵呵”成为一种想要结束聊天的话语标记。

(6)A:他真是无药可救了!

A:天天玩游戏不学习,眼看就要考试了啊!

A:期末考不好不反思一下自己的原因,还和别人耍脾气!

B:呵呵。

在例(6)的对话中,A与B的对话打破了正常的话轮转换结构,B的回复体现出B对A所给出的话题并不感兴趣,但是出于合作和礼貌的原则,还要给予一种象征性的回复。“呵呵”并无实在的含义,只是听话人出于礼貌的消极应答,起到了敷衍和表达想要结束聊天意愿的作用。

(三)第三阶段是表达一种充满无奈的嘲讽

“呵呵”一词本身具有丰富的语义,而处于第二阶段中的“呵呵”已经开始倾向于表达一定的贬义色彩。在聊天会话中,听话人和说话人的身份不断转化,当“呵呵”用于敷衍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人们对于对方“礼貌性”的回复略感无奈的同时,对这个词也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心理。然而网络用语之所以发展迅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表达效果的趣味性,因为“呵呵”在聊天中充满着这种无奈、无语的复杂语义和情感,人们出于新奇心理和经济原则,会在适当的语境中再次恰到好处地使用“呵呵”。这种情况下“呵呵”的运用,使说话人内心的无语和无奈通过一种既隐晦又明显的方式表达出来,既充满了讽刺意味,又有很强烈的表达效果。

如例(4)中的“呵呵”表达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力改变的无奈,同时也体现出了说话人对“托关系、走后门”这种做法的讽刺和鄙视。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阶段的“呵呵”不只会出现在会话中,它也常用语单个的句子中。

(7)每到春运的时候,12306的服务器真是让人“呵呵”了。

例(7)中“呵呵”表达了对铁路订票系统经常瘫痪的无奈和嘲讽,隐晦而充满趣味性。经过调查发现,“呵呵”语义的三个发展变化阶段并非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一个平稳的过渡或轻微的重叠过程。在对“呵呵”的语义变化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学生群体中,“呵呵”一词的使用频率呈现出了一种波动的状态。在网络聊天刚刚兴起的时候,“呵呵”的使用频率非常高;而后当“呵呵”用于敷衍时,人们由于对这个词的厌恶而减少了“呵呵”的使用;再后来,“呵呵”有了无奈和讽刺的表达效果时,人们又为了追求一种有趣生动的表达开始重新使用“呵呵”,“呵呵”的使用频率有所上升,但因为表达语义较第一阶段狭窄,所以使用频率与第一阶段的“呵呵”相差较远。调查后的数据显示,当“呵呵”处于第一阶段时,有52%的人经常使用它来表达心情愉悦;当“呵呵”处于第三阶段时,有40%的人经常使用它来表达一种无奈的嘲讽。

四、使用心理与“呵呵”语义的嬗变

“呵呵”从一个风靡网络的聊天用语到后来成为被人厌恶的话语标记,“超限效应”和人们的认知心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超限效应是指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3]当“呵呵”在网络聊天中过度使用的时候,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心理。

(8)A:哦买噶的,学校临时通知今天放假啊!

B:呵呵,真好!

A:一起玩游戏啊?

B:我也想啊……呵呵 但我还得悲催地去上课。

A:那我去玩了啊?

B:呵呵,好的。

A:你晚上要玩的话叫我啊!

B:呵呵,嗯。

在上述对话中,B的每句回答都带有“呵呵”,虽然他一直在维持A的话题,但因为无意义的“呵呵”在B的回答中反复出现,在总信息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对方在对信息解码的过程中一直在处理这种并无实在意义的“呵呵”,便会产生一定的反感和抵触心理,从而认为“呵呵”表达敷衍并违背了合作原则,会话便难以维持和继续,“呵呵”即成为标示聊天结束的话语标记。

除了上述的“超限效应”外,人们总是会有这样一种认知心理,即假设所有人的经历和认知都是共同的,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和推测外在世界的发展变化。如果一个人使用过“呵呵”作为一种敷衍,那么当别人使用“呵呵”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将别人无恶意的“呵呵”也理解为一种敷衍。这样一来,“呵呵”的“敷衍”义迅速发展,人们也形成了一种心理共识,即“呵呵”意味着敷衍和期望聊天结束。

第三阶段的“呵呵”与前几年的网络流行语“无语”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暗含了一种无奈不满又一时语塞的意味。不过“呵呵”是对“无语”的一种发展。人们用“无语”进行回复和聊天的时候,实际上并没有提供新的有效的信息点,只不过表达了一定的情感倾向。“无语”直接表达了“无话可说”之义,这在会话中明显带有不配合的意味。而“呵呵”由于它的敷衍义,可以委婉地表达“无语”的意思,体现出一种合作心理,并且使用一个人们都有些厌烦的词语来表达一种无奈之感,体现出了强烈的讽刺意味。从一定程度上讲,第三阶段的“呵呵”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词语,它与前两个阶段的“呵呵”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它既不表示心情愉悦,也很少真正用于敷衍和结束聊天,而是用来表示嘲讽。因此,“呵呵”又重新受到了网友的青睐。

五、结语

一个词语的发展变化生动地反映出了人们对于语言的一种使用心理和潜藏于语言本身的一种内在规律。“呵呵”一词在近几年中发生了迅速而巨大的变化,这是每一个使用过“呵呵”的人都始料未及的事情。“呵呵”一词不同语义的转换更迭,也是人们认知心理潜移默化发展的结果。未来“呵呵”还会出现什么新的语义,我们难以预料却也满怀期待。

注释:

①http://www.xinli001.com/daka/358/study/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夏中华.现代语言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王春玉.超限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

[4]李悦娥,范宏雅.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梁咏婷.话语标记语“呵呵”的语用功能分析[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8).

[6]卜源,苏新春.网络聊天中的拟声应答词——以“呵呵”为例[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5).

[7]陈向宏,黎昌抱.网络聊天中表情达意的非规范手段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6,(3).

[8]汪奎.网络会话中“呵呵”的功能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孟宪斌 辽宁锦州 渤海大学文学院 1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