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泰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程长风
一、引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 因此控制风险不仅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应坚持谨慎性原则,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也应遵循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即通常所说的稳健性原则,是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核算处理时要充分估计到风险和损失, 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 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者保持警惕, 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 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二、谨慎性原则与财务管理关系
(一)谨慎性原则与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 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财务报表使用者在分析企业会计信息时也应持谨慎态度。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其衡量指标是流动比率。用于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 亦即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速动比率用于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可以在当前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一般认为这一指标越高, 债权人的债务风险越小。速动资产在会计实务中有两种计算方法:从我国企业资产负债表所列项目看, 其他流动资产包括其他货币资金, 长期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 待摊费用, 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等。这些项目的会计数据, 在流动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同时又难于随时变现以偿还债务。因此, 衡量企业即时偿付能力更为谨慎的指标是计算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是速动比率的延伸。能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实际能力, 用该指标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更为谨慎。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是资产负债率。该指标反映企业举债经营的比率, 用于衡量企业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进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除计算资产负债率, 还可计算利息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是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 作为分母的利息费用不仅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 还应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同时从谨慎性角度出发, 最好比较本企业连续几年的该项指标, 并选择最低指标年度的数据作为标准, 以保证企业最低的偿债能力。
(3)企业资产营运效率分析。存货周转率反映在一个会计期间存货周转次数, 一般越高越好。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对于存货的计价方法,《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当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价: 当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损失, 计入" 存货跌价准备"。按可变现净值计价的规定, 更符合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更能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期末存货的实际价值,更能有效制止虚夸资产的现象。
(4)获利能力分析。衡量获利能力有以下两种指标:净资产收益率。该指标实际反映企业所有者拥有资产实现收益的能力。净资产收益指标集中体现了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 对于投资者而言是评价企业盈利能力最重要的指标。成本费用利润率。该指标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投入产出的效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 为了实现收益最大化目标, 必然首先要使成本费用最小化。企业为降低成本, 缩减费用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必将提高企业各种资源的配置效率。
(二)谨慎性原则与筹资管理
筹资管理要解决如何取得企业所需要的资金, 包括筹资方式、筹资数量和筹资时间等。为了规避筹资风险, 企业在筹资过程中遵循谨慎性原则表现在以下方面:
(1)筹资组合多样。筹资的主要方式一是权益融资,指投资者投入新的资金, 包括追加投资、增发新股: 二是负债融资, 包括向金融机构借款、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租赁等。要对权益融资和负债融资安排合理的比例, 即二者始终保持在合理水平, 不能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要注意负债结构, 防止过度负债和到期清偿债务困难。
(2)筹资数量适当。不同时期企业的资金需求量是不一样的, 应采用一定的方法, 预测资金的需要数量, 合理确定筹资规模。这样既能避免因筹资不足影响生产经营活动, 又可以防止筹资过多造成资金闲置。
(3)筹资时间合理。既要避免过早筹集资金形成资金投放前的闲置, 又要防止取得资金的时间滞后, 错过资金投放的最佳时机。根据利率变化趋势及偿还债务能力来确定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合理比量。如果预期利率将持续上升, 应考虑增加长期债务比重, 可以节省资金成本;反之, 可适当增加短期债务比重。
(4)确保到期偿还。资产报酬率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投资效益的综合水平, 当该指标的期望值高于银行贷款利率时, 可适当借款, 若等于或低于银行贷款利息时, 不宜负债经营。净利润现金比率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之比, 反映当期实现的净利润中有多少是有现金保证, 既可用以衡量企业净收益的质量, 又可表示通过净利润的产生能增加企业多少现金来源。
(5)夯实财务基础。内部融资是指企业内部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而形成的资金来源和产生留存收益而增加的资金来源。企业如有资金需求, 可按照" 先内后外, 先债后股" 的融资顺序, 先考虑内部融资,然后才考虑外部融资。外部融资时, 先考虑债务融资, 然后才考虑股权融资。自有资金的实力体现了一个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和获取现金能力的高低。自有资金越充足,企业的财务基础越稳固, 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自有资金越多, 也可增加企业筹资的弹性。当企业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 外部融资的约束条件又比较苛刻时, 有了充足的自有资金就不会因此而丧失良好的经营机会。
(三)谨慎性原则与投资管理
企业的经营环境是多变的, 在投资取向上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尤其是企业在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时更是如此。企业对项目的判断失误, 对市场需求估计不足, 或对销售价格估计过高, 都会导致投资失败, 投资效益不能如期实现,从而导致财务危机的发生。由于投资涉及的时间长、风险大, 更需要运用谨慎性原则规范企业投资行为。
(1)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采用谨慎的决策方法,权衡投资的风险与收益, 拟定最优方案: 采取适当的折旧法, 加快固定资产投资的回收, 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在评价投资项目时要充分考虑投资回报。
(2)分散投资风险。即"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同时要考虑投资的变现能力, 注意长期收益和短期收益的结合, 在决策时不仅要关心投资带来的利润增量, 更要关注投资回收的现金流和折现值, 防止出现投资过大带来的资金周转失灵。
(3)合理多元经营。企业在对多元化经营上应保持冷静的态度, 不能一哄而上, 只有在主业稳固的基础上才能做大、做强, 追求规模效益。忽略主业的发展, 会导致投资分散, 市场占有率下降, 从而导致企业现金流入量的减少, 支付能力减弱, 发生财务危机。
三、谨慎性原则与财务管理的思考
(一)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应尽量具有可操作性
从我国现有会计规范看, 有些体现谨慎性原则的具体方法操作性是比较强的, 如后进先出法、加速折旧的方法等。 但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资产发生减值的判断标准有时较难把握, 特别是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使得作为决定资产减值准备数额决定因素的" 可变现净值" 的确定较为困难, 这也为某些企业利用谨慎性原则进行操作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因此, 对于" 可变现净值" 的确定问题应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标准, 以指导企业的会计实践。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为谨慎性原则正确运用奠定基础
任何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在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和运用都离不开会计行为的主体会计人员。鉴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 可选择性" 的范围日益扩大, 尤其是如何保证会计人员在应用谨慎性原则时把握好“度”,适度地应用谨慎性程序和方法, 真正揭示谨慎性会计的本质。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使其能够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 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 力求客观和公正, 避免主观随意性。
(三)充分发挥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作用, 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构造" 防御" 体系
为防止企业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用或滥用谨慎性原则, 应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体系, 确保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谨慎性原则的合理运用。
(四)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不同的判断会导致其对方法的选择, 也会导致不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最终会影响到信息使用者特别是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因此, 凡是与谨慎性原则运用有关的、会影响投资人和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对目前和未来理性判断的信息都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 包括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应用的背景、产生的影响等, 并以不致于引起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误解为度。
(五)适时修订财务分析指标, 按谨慎性原则要求统一财务分析的口径
增补反映企业现金流量方面的指标, 以更全面地揭示企业经营的状况。企业在处理不确定性经济业务时, 遵循谨慎性原则是财务会计界长期以来形成的惯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竞争和风险的日益加剧, 持谨慎态度应该说是无可非议的。同时, 企业财务管理在运用谨慎性原则时, 并不意味着保守和消极, 而是在保持其均衡和稳定的同时, 使财务管理活动具有合理的弹性, 从而有效的规避各种风险, 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
编辑:秦思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