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小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小学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内容的构建

  • 投稿吴域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307次
  • 评分4
  • 38
  • 0

◇湖北省公安县闸口小学 范淑敏

摘要:文章以数学主题教学活动为主线,将结构性的数学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加以整合,把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与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有机地组成一个主题,阐述了小学数学主题教学的构建策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主题教学;策略;素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3-0050-02

一、数学主题教学活动释义

数学主题是按照一定的理论思路和操作思想,根据课程标准,并按照学生特点(也包括教师自身的优势、特长)和数学学科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补充、重组,然后所设计的能引导学生能动学习、达到既定目标的,具有方法论意义的主线索以及相应的内容载体、学习策略的总和。即对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学到什么”和“怎样学才最有效”的基本定位和假设路径。

二、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内容的构建策略

1.发现、挖掘教材中的主题素材。教材的每一个单元基本上都有一张主题图,而后分解主题情境到各个学习章节中。例如,在教学《冰雪天地》时,学生似乎觉得冰雪天地与数学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不然,在冰雪天地里,滑冰区、滑雪区、冰雕区等场馆中蕴含着很多数学问题,如一天场内人数变化、游客多少、门票费用、行程、服务人员配备等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又蕴含着结构性数学知识,主要有两个:一是整理第一学段以来学习的四则运算;二是学习“归一、归总、两积之和(差)、两商之差(和)”等应用题。教材把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在计算中解决实际问题。因而,在教学这个单元时,“掌握运算顺序”、“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建模”就成了一条清晰的主线索,根据这条主线索,师生共建数学主题,产生数学问题,教师围绕主题配置学习内容或提供学习素材,解决数学问题,达成目标。

2.重新组织数学知识中的主题素材。构建数学主题,要结合课程标准,结合教师本身的“理想意图”,围绕“让学生学到什么”与“怎样学习才最有效”的路径展开。教师要把割裂的结构性数学知识重新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大的学习主题,帮助学生重构数学结构,发展思维。比如在五年级下册,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等知识之后,可以构建《物体的包装》这样一个数学主题。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根据需要产生包装的话题,物体能摆成几种形状?如何进行包装?有几种包装方法?如何包装最节省纸张?包装后又占了多少体积?如何便于携带?等等,这些数学问题将涉及到长方体的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等知识,涉及到思维的灵活性、周密性、深刻性,涉及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样,将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结构与认识结构的同化与重组。

3.设计数学知识生活化中的主题素材。数学主题教学活动,需要对一课时、一小节、一单元的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处理与加工,使之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现行教材编有“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它的编排就是新课程标准要体现的“用中学”、“做数学”的思想,是数学知识生活化的具体体现。例如,六年级下册《圆》这个单元,安排了一节综合应用——《确定起跑线》。这是在学生掌握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的基本上设计,通过这一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椭圆形田径场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实际教学中可以按以下四环节进行主题教学活动:即先提出研究的问题——收集相关数据(根据学校的田径场)——整理数据,确定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结论。再如,在四年级上册,在学习多位数的读写后,可以进行《1亿有多大》的主题教学,通过操作活动推算出1亿粒大米、1亿张纸、1亿滴水的质量或高度,1亿位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数1亿个数的时间等,通过实践操作与推算,感受1亿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与推算能力,使所学的数学知识生活化,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内化知识。

4.提炼生活中的主题素材。数学学习主题的生成除了教材提供的主题图、数学内容生活化产生学习主题之外,还可以从生活中、学校活动中、节日活动中寻找数学学习主题,充分挖掘其中隐藏的数学知识。教材在编排时,实际上已经把部分生活知识进行数学化的编排,通常称“数学广角”,如统筹问题(烙饼、排队等候、策略安排)、植树问题、搭配问题、密铺问题等。但因为学生所处的环境、文化背景、现实生活由于生活区域的不同,遇到的、产生的数学问题也不同,因而有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这样,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了解社会,提炼出数学主题,在课内或课外进行主题教学活动,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和应用生活中的这些问题。如《篮球场上的数学问题》,场地的边线与地板(步测与目测、周长和面积)、统计参赛队伍的得分情况(统计知识)、画体育场地的平面图(几何图形知识、比例尺等)、门票收入(解决问题)等,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数学化来解决。再如教《比例尺》时,就可以引入生活场景,如大小不同的地图,如何从地图中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如何来计算行程时间等。又如,结合学校举行的六一儿童节等大型活动,把生活问题数学化,如会场布置(规律性知识、搭配问题)、座位编排(植树问题)、节目编排(优化问题)、评委评分(统计问题、平均数问题)、各项费用(支出与收入等问题),等等。从以上的例子,可以使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提高主题构建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学会提出问题,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5.结合社会调查产生的主题素材。除了上面所举的把“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产生的学习主题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如科学、品德、人与自然、体育学科等)进行数学主题的提炼,引导学生突破课堂的限制,突破学习时空的界限,把学生的目光从课本引向自然和社会,让学生在广阔的自然和社会背景下学习,有机地结合数学与生活应用,为学生创设一种开放的、丰富多彩的学习文化。例如,路桥正在进行“品质之城”的打造,结合学校大队部提出的教育主题,开展各项的调查活动,如家庭一周丢弃塑料袋的个数、上下学乘坐方式、校门口车辆通行情况、同学们的饮食爱好、家庭的收支情况、阅读现象等方面开展调查,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在这些教学活动中,可以涉及、应用多方面的数学知识,如统计与概率、问题解决、数与代数等,然后书写调查报告,可以为学校、交警部门、食堂工作人员、环保部门等提供一些素材。这种学习方式才是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学生也乐意去接受,乐意去行动;这种学习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社会现象的关注,从中蕴含的教育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6.从教学情况产生的主题素材。教师要结合教学情况,进行教学反思,针对教学效果、作业水平等方面进行主题构建,重新组织相应的教学内容,重新开展主题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进行资料、问题的收集。在这个过程中,能有效地对知识进行回顾,更新知识结构,综合运用知识。例如,当产生计算错误率比较高、计算能力薄弱等现象时,就非常有必要进行专项练习,错题反馈,让学生进行找错、寻因、纠错等教学活动。再如,数学中的“简便运算”,各种类型学习完之后,可以重新以“凑整”为主题开展主题教学活动,让学生对各种运算的简便现象进行异同点的寻找,进行归类,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简便运算的理解。又如,数学中的《平均分》,一位特级教师在六年级,对“平均分”进行主题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对平均分的不同理解,从具体的平均分逐步过渡到抽象的平均分,使学生重新构建“平均分”的知识,使数学的学习变得富有意思。

(编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