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小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有效合作学习生成灵动课堂——以“排列组合”一课教学为例

  • 投稿小猪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874次
  • 评分4
  • 47
  • 0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小学(226361) 王 芳

基础教育章程改革纲要》指出:“数学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小组合作学习应运而生,被教师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然而,课堂中使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虽然呈现了许多精彩,但同时也存在着缺陷,影响教学的质量。下面,我以“排列组合”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讨论,调动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学习时就不会死气沉沉,而是朝气蓬勃。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时能够参与到讨论中来,在讨论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他们产生成就感、优越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排列组合”一课教学中,导入新课后,我先根据教材内容提出以下问题:“用数字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三位数?”然后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安排四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我巡视时发现,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是先自己思考,把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之后,再和小组成员进行激烈的讨论。交流汇报时,有些学生认为可以摆成四个三位数,有些认为可以摆成六个三位数。当学生意见不统一、辩得面红耳赤时,我让他们用数字卡片一一排列出来。排列错误的学生仍然不服气,又亲自动手排列,才发现自己的错误。学生根据小组成员排列错误的情况,又进行分析讨论,明白了在排列时应不漏数、不重复,同时发现了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有序排列规律。所以说,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接下来的教学便会顺利许多。

二、探究,培养合作力

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合作,教师和学生之间也需要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上好每一堂课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之后,教师要趁热打铁,使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来,争当发现者、创新者。特别是在差异组合小组中,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团结精神,如优等生“一帮一”带动后进生,共同取得进步。

如在“排列组合”教学的第二个环节中,我根据《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设计了以下一个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喜羊羊要过生日了,请小灰灰去它家做客。小灰灰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蓝色、红色上衣和白色、灰色裤子,在搭配时拿不定主意,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帮助小灰灰把衣服进行搭配。”优等生和中等生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按照有序排列的规律,很快就把搭配方案拿出来了:蓝色上衣,白色裤子;蓝色上衣,灰色裤子;红色上衣,白色裤子;红色上衣,灰色裤子。完成任务后,优等生和中等生辅导后进生进行探究,不断启发后进生对排列的规律进行思考,找出衣服的搭配方案。

合作学习的形式对后进生的帮助非常大,生生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最后达成共识,得出结论。

三、练习,强化动手力

教育心理学指出:“心情愉快才能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既然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把新的知识点顺利地“拿”下来,那教师何不顺水推舟呢?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学生喜欢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时能感受到快乐,教师也可以在学生练习过程发现问题,从而加强训练,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

在设计练习时,既可以和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也可以增加一些难度,强化训练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新知识后,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内容,拓展他们的思维,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用数字3、0、4、8可以构成几个不同的三位数?”此题比前一道题多了一个数字,增加了学生解题的难度,但能有效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答过程中,学生各小组互相讨论、取长补短,寻找出了最佳的解题思路。虽然部分学生的答案出现了错解,但我在巡视过程发现,优等生略加点拨后进生“0是不能放在数字的最高位”,此难题便迎刃而解了,使后进生的解题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这样使学生明白合作学习不仅在于方法,更在于彼此的交流与信任。

当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时,难免会出现一些现状。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合作学习的特点,发挥它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作用,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在合作中获得新知、理解新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并且在合作中敢于质疑、敢于探究,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