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210019) 王加林
我应一所学校邀请,参加了他们的一次教学研讨活动,研讨主题为“先学后教”,下面是该校教师上的一节课。
80分钟的“先学后教”
1.讨论导学单中的预习内容。
教师先让学生拿出前一日所发的导学单,分小组对导学单的预习内容进行讨论,再集体汇报交流。
2.导学单的汇报。
教师先后请三个小组的学生汇报交流,并进行了指导和总结。
3.当堂训练。
4.课堂小结。
反思:听完这节课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节“先学后教”的课,教师想带给学生什么?毫无疑问,“先学后教”作为一种当下十分受关注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学思想的进步。然而,我们发现这节课从课前的预习到课堂教学再到课后作业,估计要用80分钟的时间才能完成。也就是说,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有40分钟需要学生在课外完成。如果这种学习模式常态化,且各学科都开展的话,那么学生一天各学科所要的预习时间可能会长达2~3小时。试问:这是我们要的吗?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在给学生减负吗?
40分钟的“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的可操作性是毫无疑问的,众多教学实践已经证明了“先学后教”的先进性、科学性,但由于学校、师资等方面的客观差异,造成“歪嘴和尚念错经”。我重新对此课进行设计,如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分钟)。
2.初识表面积的概念,揭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11分钟)。
3.教师指导学习(7分钟)。
4.当堂练习和作业(20分钟)。
反思:从这节“先学后教”的课堂中,发现同样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在课堂40分钟内完成,没有占用课外时间。通过比较发现,这节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时间紧凑,教学效率明显提高。于是我不禁思考:是不是能将这种高效率的学习模式进行推广交流,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40分钟的四部曲:学、导、练、作
1.学(5~8分钟)。
(1)有目的地学。
每次学习前,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这里要注意的是,因为小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还不高,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尽可能地把学习目标用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如可以是几个导学问题,也可以是几道导学填空题,把学习目标融入其中。
(2)独立地学。
在自主学习中,因为学生的层次不同,极有可能出现“优生主导课堂,后进生被动接受”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独立的学习时间。如果学生只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学习的主动权往往掌握在极少数优生的手中,造成优生越优,后进生越差。所以,适当地给学生一些独立学习的时间,更利于各层次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2.导(5~10分钟)。
(1)放手指导。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时,最大的问题在于总认为学生可能学不到位,所以不管学生学得怎么样都要一一讲解,甚至重讲一遍。这样做的后果只能使优生更烦,差生更懒,课堂教学效率更低下。所以,教师要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敢于放手,不要事必躬亲。如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代劳;凡是学生能回答的问题,教师不赘述。
(2)精确指导。
对学生放手不等于教师放任不管,相反,因为放手了,所以教师的指导要更精确。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充分预设学生的学情,抓住学习的关键点给予点拨。同时,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点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练(10~15分钟)。
练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把握每一道练习题的目的性和层次性,既使学生扎实地把每一个知识点都练习到位,又尽可能地不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
4.作(5~10分钟)。
一节课的学习,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作业不能单纯地理解为书面练习题,还应当包括课堂知识的小结。如当堂作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评价。这样可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当堂便能得到反馈,有利于教师了解学情,及时反思,调整教学。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