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标、新课程理念下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我们农村教师来说,更多的是:理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转变。我们所期待的"新"农村教师是自身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改朝换代",而不是"新瓶装旧酒"。教学中如何渗透新理念,转变教学行为,笔者做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农村小学;新课改;数学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241-01
1.教师要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师要善于挖掘新教材中给出的与生活相关的例子,寻找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数学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列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疑问心。数学教师应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的教学情境,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同时让学生能感受到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引入。教学"元、角、分"时,我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在课堂上,大家讨论、交流、汇报了收集的信息,了解了人民币的种类繁多:有硬币,有纸币,有1分、5分、1角、5角、1元、5元、10元、50元、100元等不同面值;以及人民币的广泛用途等。生活中有许多关于数学的知识,让学生将生活中捕捉到的信息说出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和技能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在教学中,教师倘若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既可打开数学与生活的屏障,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又可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数学技能。
2.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获取知识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当前课改中教师们努力追求的。一年级教材设计了富有童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例如上述的片断一,设计时,我大胆对复习旧知这一环节进行尝试教学,用教师无声的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生动的情境创设,主动获取有意义的数学知识,既避免了传统单调的复习旧知教学形式,又能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复习旧知,数学思想得到培养。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学中,要本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又如上述的片断二: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中,创设数数的情境"自己的小组大约有多少根?能数出小组里有多少根小棒吗?""能数出全班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吗?"在数数过程中,学生会自然产生"要把10根捆起来……""够10个十了就是100,可以把100根捆起来……"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估计的能力,又使学生通过小组里的合作,培养了学生团体合作的意识。通过这样的教学组织,使学生自己经历了知识的产生过程,主动获取了知识。
3.让数学走进生活,是架设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4.数学日记是让数学走进生活的好方式
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知识的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我认为应该让学生走进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个数学日记本,要求学生每日写一篇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的有关数据和相关的数学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我们只有在数学教学中将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体验数学带来的快乐。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数学意识,提高数学能力。
5.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
农村学校,孩子胆怯、退缩,缺乏自信,总说"我不会"。怎样培养的自信心?孩子的任何一点努力和克服微小的困难都要及时给予以鼓励,让他们尝试成功。教师要采取信赖、欣赏的态度,多说鼓励话,不说泄气话,更不说抱怨挖苦的话。因为教师的每一声赞许犹如一束阳光,温暖孩子的心田,每一位孩子,不论其个性品质如何,成绩如何,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都渴望照耀到鼓励、赞许之春日阳光,特别是那些对自己缺乏自信的孩子。如我班一位男生,4岁时妈妈去世了,爸爸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在家里照顾他。他的数学基础差,常常不完成作业,同学偶尔讥笑他。于是他就很少跟同学说话,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是一个典型的缺乏自信的孩子。我上课时发现他思维敏捷,就鼓励他:"你是很聪明的孩子,你能行!"得到我的肯定,似乎特别信任我,就开始认真听我讲课,按时完成作业,进步很快。教育孩子,少一些偏见,多一些平常;少一些歧视,多一些尊重;少一些冷眼,多一些赞许,让孩子享受到温暖的阳光。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这样,潜能被激发,奇迹就会出现。
心理学研究证明: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显示自己的重要性"。一旦自己得到别人的肯定,就有积极向上的动力,就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对孩子来说,尤其如此。所以我们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如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就会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鼓励能增强孩子的自信,激励孩子不断尝试,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从而开创自己成功的人生。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从生活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作者:王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