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困生的存在,反映了小学数学教学与新课标相距甚远的现状,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数学教育的理念。从农村二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学困生转化切入,尝试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促进小学数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彻底转变。
关键词:农村数学;二年级;学困生;转化策略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学困生是每个课堂上都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这部分学生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学习过程困难。下面,本人就结合个人从事农村二年级数学教学的相关经验,谈一谈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激发学习兴趣,促使积极主动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对学困生的观察中教师可以明显发现,这部分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不如预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学习兴趣低下,大多是在教师的驱使下被动参与学习活动。学生上课听课既不认真,课下又不愿意主动向教师请教问题,数学学习成绩如何提高?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的第一个关键问题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
在《观察物体(一)》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这个道理。上课之前,我准备了一个玩具熊,要求四名学困生站在前后左右四个位置,分别观察这个玩具熊,并谈一谈自己看到了什么。二年级学生对于玩具都很感兴趣,因此玩具熊这个观察情境一下子吸引了他们的目光。这个问题在学困生的就近发展区之内,他们从自己所在的角度出发,如实叙述了自己所看到的形状。这既顺利导入了本堂课知识,又促使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帮助他们树立了学习信心,为其参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培养良好习惯,传授数学学习方法
课程标准还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佳和学习方法不当是学困生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更是导致其数学学习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如果这个问题不能有效解决,那么学困生转化工作很难取得长足进步。二年级正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个关键时期,教师应当努力培养学困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传授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学习成绩。
从入学第一天开始,我就十分强调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我跟班上的几名学困生进行了深入谈话,要求他们至少做到如下几点:第一,按时完成数学作业,绝对不能拖拖拉拉;第二,上课必须记笔记,准备一本数学笔记本;第三,准备一个错题集,每周摘抄一次错题;第四,每周至少向老师、同学或者家长请教三个数学问题,并记录在笔记本上。我定期对他们的作业、笔记本以及错题集进行检查,还安排了评优活动。这样坚持下来,到学期末,这部分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态度有了很大转变,慢慢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了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
三、家校教育结合,形成数学教育合力
农村数学教学面临的一个特殊问题是,班级留守儿童過多,
学生缺少父母监督,没有获得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大部分学生都是隔代监护,爷爷奶奶由于文化水平有限,没有能力辅导学生的数学作业。这导致农村学生自律意识较差,不少人一走出校门就将学习抛之脑后,学习成绩自然迟迟不能提高。家校互动是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又一个重要突破口,数学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的监护人取得联系,争取监护人对数学教育活动的支持。
针对班上几个问题特别突出的学困生,我积极进行了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以便课上有重点地进行辅导。路远一些的学困生,我则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与其监护人进行沟通,询问他们关于数学教育的建议与看法。每次数学考试成绩出来,我都会及时跟监护人取得联系,告知学生近段时间数学学习方面存在的进步以及不足。看到我这么尽心尽力关心孩子的数学教育活动,监护人们也越来越愿意配合我的教育活动。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学困生转化工作取得了巨大进步。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应当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的教学活动。转化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时,教师应当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角度出发,以强烈的教学责任感帮助学困生渡过难关。
作者:李晓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