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琼
(重庆工程学院管理学院,重庆 巴南 400056)
摘 要:随着消费者的需求日益个性化,销售商为应对这种变化,产品的备货也在向多品类、少批次的方向发展,而随之带来的是城市交通道路的拥挤和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共同配送作为一种先进的配送模式,能够整合社会资源、提高物流配送效率、缓解城市交通和减少环境污染。本文通过阐述城市配送的内涵,提出了共同配送的实施措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城市物流;共同配送;内涵;服务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F5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8-0040-01
收稿日期:2015-03-09
作者简介:杨芳琼(1980-),女,重庆人,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配送中心规划和建设、物流管理。
一、问题提出
1. 城市物流共同配送的产生背景
共同配送最早产生于日本,是随着日本国内城市经济和消费个性化需求的日益发展而诞生的一种创新性的城市物流配送模式。共同配送在发达国家经历了企业自主配送、行业联合配送和社会化共同配送三个发展阶段,目前社会化共同配送已经引起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并运用到实践中实施共同配送,或者引入第三方配送企业实施共同配送,均起到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 城市物流共同配送内涵
城市共同配送,主要是指由生产加工企业、物流配送企业和商贸企业建立配送联盟,组建专业配送组织,利用公共配送中心和配送信息平台,根据目标区域客户个性化需求,统筹规划和调度配送资源,优化配送环节,以达到提高配送效率、减少物流成本、改善城市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的目的。
二、城市物流共同配送体系建设的思路
1. 政府各级部门和企业必须明确该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供需矛盾加剧了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从而给城市管理和城市有效货物流通以及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到充足物流配送资源的必要性,在城市群之间整合物流配送资源,搭建公共信息和物流平台,才能有效缓解城市的矛盾,进而突破瓶颈,促进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
2. 充分利用发展政策环境,加快构建共同配送体系
商务部发布的《关于推进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到“要支持商贸、物流企业以联盟、共同持股等多种形式开展共同配送”。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一系列支持共同配送的文件和条例,各地政府和企业一定要充分利用良好的发展政策环境,加快城市共同配送物流服务体系建设。
3. 做好城市整体规划,加强配送物流节点建设
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是构建城市共同配送物流服务体系的基础。要加大物流设施改造和建设力度,按照配送节点功能和布局的要求,改造现有部分物流设施,新建一批集成化和现代化的物流设施。通过配送基地统一调度城市资源,既可以提高城市配送的效率,提升城市配送管理与服务水平,降低物流配送成本,也可以降低物流配送对城市造成的拥堵和环境污染。
4. 切实培育市场运营机制,建设共同配送标准体系
政企需要联合培育市场共同配送经营主体,实施城市共同配送,应用现代物流管理和工程技术,采用先进的物流设备设施和信息管理系统,切实利用好市场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市场建设,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和优势企业、组建联盟和产权重组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配送市场,逐步形成城市配送物流服务市场主体的新格局。通过制定物流配送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从而减少冲突、提高效率。
三、城市物流共同配送的组织模式分析
1. 运输工具共同配送
这种共同配送模式,可以使用某一客户车辆把所有的货主货物进行混装,以实现车辆满载;也可以利用返空车辆和顺风车辆进行合作,减少不合理运输,在共同配送初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
2. 设施、设备共用型共同配送
在同一经济区域内,多家企业为了提高配送效率,整合企业间的配送资源,将配送车辆、搬运机具或者仓库统一整合起来,实行共同配送。这种配送是系统化共同配送的前身,可以最大限度的把不同企业的闲置物流配送资源整合起来,既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配送效率,也可以降低设施节点间连接的通道拥挤度,减少对公共环境的包装废弃物等的弃置,减少环境污染。
3. 系统优化型的共同配送
配送企业针对个性化消费者的需求,对各个用户的需求进行统筹安排,在配送时间、数量、次数、路线等诸多方面做出系统最优的安排,并在用户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全面规划、合理计划地进行配送。这种配送方式不但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基本要求,还能有效地进行分货、配货、配装、选择运输方式、运输线路、合理安排送达数量和送达时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徐根强, 李向滨, 张威. 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立途径的探讨[J]. 现代企业文化,2008(14):66-67.
[2] 王金玉. 城市物流共同配送专业化发展[J]. 物流技术与应用:货运车辆,2012(11) :14-15.
[3] 符瑛, 王立新. 长株潭区域物流需求预测影响因素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2):62-64.
[4] 邹敏, 杨光华. 湖南省产业结构对物流需求的影响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0-32.
[5] 姜振华. 城市物流共同配送平台建立的路径选择[J]. 物流技术与应,2013(4):87-89.
(责任编辑:陈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