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人力资源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端人才的自我保护意识、策略与手法

  • 投稿韩东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674次
  • 评分4
  • 58
  • 0

——以三国的刘备、杨修为例

黄予敏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摘要:本文以东汉末年的刘备和杨修为例,通过他们与曹操的交锋却截然不同的命运,来探讨高端人才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可行的策略与手法,展示才华、保全自己,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端人才 自我保护 杨修 刘备 曹操

高端人才,顾名思义就是比一般人才更为优秀,这类人群往往是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在其工作的领域有较为出众的影响力。通俗来说,就是才华高且名气大。但正所谓爬得越高跌得越惨,所以高端人才的每一步更要走的小心,事业的一帆风顺,除了要有伯乐相识,更需要在遇到伯乐之前保全自己,干一番大事业,也是需要生命作为基础。基于这个理论,杨修和刘备,无疑给我们做出最好的示例。

一、杨修与刘备

杨修,学识渊博,极为聪慧,当时担任曹操丞相府的主簿,但最终他却是死在曹操手下。刘备,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以仁德被世人称赞,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两者看似毫无关联,但是他们的命运转折都与一人相关——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旷世枭雄曹操。

1.曹操杀杨修

杨修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袁术的外甥,出身名门。当时曹操忙于军事,杨修一手打理丞相府的大小事务,曹操都很满意,而且曹植、曹丕等王子都愿意跟他来往。杨修的仕途理应一帆风顺,受众人敬仰,却在建安二十四年秋天,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的罪名斩杀。

对于杨修的死,历代人多归咎于曹操嫉贤妒能,容不得手下人比自己强,但时至今日,我们可从杨修的为人处世、自身立场及政治背景看出曹操杀杨修实则暗含玄机,绝非因嫉恨而一时冲动。

第一,杨修善于洞察人心却不知掩饰。他多次看穿曹操暗含玄机的话语并且当众说出,作为一个上位者是绝不容许自己的心思时刻被下属猜出,这就丧失了作为上位者的权威与神秘。从著名的“鸡肋”事件就可看出,曹操与蜀军对峙在汉中,大将军是否真的打算退兵我们无法得知,但是杨修却擅自在兵营当众宣布主公退兵,如此破坏大局和谐不顾主帅威信的行为当然使得曹操非常恼火。

第二,犯了古代皇室权力之争中的大忌,参与了夺嫡之争。曹操在曹植跟曹丕之间犹豫不决,多次出题试探,他对于曹植的答案十分满意,但实际上这些答案都是杨修暗中给的提示,曹操得知后大为恼火,他深知身边谋士的重要性,杨修再有通天本领再得曹操赏识,也不过是一介臣子,多次插手王子们之间的竞争,出谋划策,向来谨慎多疑的曹操绝不可能不放在心上。

第三,政治立场不同。杨彪、杨修本人的身份及政治观念与曹魏政权的利益有冲突,杨彪夫人是袁术的妹妹,杨修是袁术的外甥,而政治观念杨彪和杨修又都与孔融及弥衡等清议复古派是一路,所以又因此受到曹操的猜忌。

所以,杨修之死是有多方因素,作为曹操集团内部的高层谋士,理应慎言慎行,但却在集团里形成了实在的威胁,成为领导者不得不除的角色,空有一身才华与抱负却无法实现,实在悲哀。

2.煮酒论英雄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势力如日中天。刘备虽然身为皇叔,但是却势单力薄,所以为了防止曹操谋害性命,在住处的后园开辟田地种菜,亲自浇灌,韬光养晦。

为了试探和增进感情,曹操策划了亭中煮酒。喝酒的间歇,直言刘备是英雄,这让刘备十分惶恐,吓得手中的筷子和勺子都掉在了地上。恰好天上打雷,刘备从容捡起。“一道雷的威力都如此巨大。”曹操取笑说,大丈夫怎么还怕打雷。刘备却说“即使是圣人,听到响亮的雷和狂烈的风,脸色也会改变,我怎么能不怕呢?”事情就此打住。曹操打消疑虑,失去斩杀刘备的动机。后来,刘备找到机会逃跑,成就一番大业。真可谓是高端人才自我保护的详实教科书。

第一,笼络豪杰,深得人心。刘备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能够谦恭待人,城府极深。刘备年轻时向东汉大儒卢植拜师学习,却不爱读书,喜欢弄狗骑马和结交豪爽人士。因此,青年时代就有不少年轻人争着依附于他,这是他性格的优点,也是曹操不敢轻易杀他的缘故,他怕落天下人口舌。

第二,坚忍不拔,终成大事。刘备性格中还有坚忍不拔、屡败屡战的优点。刘备创业初期,十分艰辛,东奔西走如丧家之犬,依靠袁绍受到节制,依附曹操时,曹操手下的谋臣都想杀他。曹操两次都没有下手,并且以礼相待,后来刘备又趁机逃脱,联吴拒曹。他也曾经依附过刘表,却被刘表暗地里提防,可是他为以后的称霸忍辱存身。可以看出他有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个打不败、拖不垮的硬骨头。

最终,刘备在公元221年3月15日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历史上称为蜀或蜀汉,占有现在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

二、原因及重要性

提出人才自我保护,恰恰是因为越是出类拔萃的人越是命途多舛。“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似乎成为每个时代的人才无法逾越的屏障。顶过狂风的终成大树比如刘备,无法逾越的被无情摧毁比如杨修。人才易毁,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归结以下几点。

1.特立独行,个性鲜明

人才,特别是拔尖的人才,往往不受规矩的束缚,因为他们超越常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注定他们个性鲜明,似乎不是很好管教,许多用人者接受不了他们的个性,自然不会去重用他们,甚至因为太过我行我素而得罪上位者,特长难以发挥不说,还赔上自己的仕途。

2.世间万物,矛盾对立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有双重性,有阳光必有阴影,有高山必有深渊。一个人越是有超凡的能力,就越是有明显的缺陷,譬如杨修,有才干,却恃才傲物,我行我素,不会丝毫委婉,察觉不了曹操实际对自己早已心存不满。有些用人者不能忍受这种缺点,就更不可能去欣赏他们的优点,所以现代社会里优秀人才却被打入冷宫不是无法理解的事情。可以说杨修的死是为必然,绝非偶然。

3.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在现实生活中,就是有一些人对才能出众、政绩杰出、成绩斐然的人看不顺眼,鸡蛋里挑骨头,甚至编造谣言恶意中伤。而用人者往往听之任之,使高端人才处于舆论的不利地位,举步维艰,工作难以开展。说白了正是因为高端人才过人的才华和张扬的个性招致了人们的嫉妒心理,人总是对别人轻易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心怀嫉恨,除非这个人已经达到自己望尘莫及的地步,已成那个领域的大师。古往今来,死在小人口下的人才不胜枚举,纵使有鸿鹄之志,却奈何不了嫉妒和谗言。刘备依附曹操的时候,曹操集团的谋士都纷纷进言要诛杀刘备,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刘备的过人才能对自己所在集团的威胁。

4.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高端人才各种使用素质肯定比非人才的高,如此高频率快节奏的使用,犯错的几率当然就越大,言多必失做多错多。而且高端人才多从事创造性的活动,创造往往带有一定的风险,随时都有可能犯错。所以杨修担当丞相主簿,主管府中的大小事务,虽然风光,但跟随在曹操前后,他犯的错误也尽收曹操眼底,做的好坏众人都能看见,保险系数自然远低于常人。

三、策略与手法

1.选择正确的目标

若说人才事业的成功是有捷径的话,那么捷径就是选择一个正确的目标。刘备的目标就是建立的自己政权,所以他一路为自己铺垫,成大事不拘小节,小不忍则乱大谋,最终成功。

第一,合理定制。一个人能成为怎样的人,是由自身的内在条件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所以在决定自身发展目标的时候 ,一定要契合自身条件,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才行。

第二,及时修正。当发现目标不合理时,要抓住时机尽快更改,及时调整和修正目标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人才要确定更适合自身发展和创造更大社会价值的目标。

2.具有崇高的思想品德

现阶段,我国人才的政治倾向性体现在是否拥护四项基本原则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一点上,所以高端人才在政治方向上,必须以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依据,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强盛与发展做出贡献。

3.不断提高自己的优势

第一,在发展中求保护。人只有不断地发展才能生存,才不会被社会所抛弃,而高端人才更是如此,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爬的越高越要小心提防以免日后摔的更惨,在发展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性格,学习刘备的坚忍不拔,该退的时候退,该出手时果断出手,韩信受胯下之辱日后仍能成就大业,锋芒毕露不代表你就是所向披靡。

第二,积极推销自我优势。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注意社会的可接受度,不可以损害他人利益来达到推销自己的目的,既要争取主动,又要掌握时机。俗话说宁可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但是在复杂的社会之中,怎么分得清谁是君子谁是小人,所以最好的是尽量圆滑,不开罪任何一方是为上策。

4.在社会势场保持清醒

第一,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良好环境。良好环境可分为三种关系,其中对自身发展影响最大的就是与所在单位以及行业系统的关系。作为一个决策人必须总览全局善于辨才,在考察和任用人的时候关键是看他在整体运行和发展中起什么作用,而不能孤立地衡量他作为个体有多大才华。杨修在曹氏集团中处于高层谋士,才华自当出众,但是因为他的恃才傲物已经影响到了这个集团的整体运行,对于有损整体的分子,决策者理应剔除。所以高端人才要配合所在单位的运行,遵守其秩序与规则。

第二,不要介入势力复杂的关系网。越到上层势力越是盘根错杂,作为能接触到核心领导的高端人才,更应该慎言慎行,不要轻易得罪某种势力,更不能随意与另一种势力交好,应对自己的直系上司忠心耿耿心无旁骛。

第三,适度控制社会交往范围。高端人才已经不用靠着人脉来施展自己的才华,在自己的所属领域中已经有一定的名气,盲目去扩大自己的交际圈,人多嘴杂,难免会把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人心叵测不得不防,此时的社交网应注重质量而非数量。

综上所述,借鉴杨修与刘备的历史,高端人才应当在不断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同时,充分保护好自己,不断磨砺和锻炼自己,避免人生悲剧,志在成就一番事业,无疑是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人生参照价值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岩,范丛林.从“人才易毁”说开去——兼论对拔尖人才的保护[J].人才开发,2007(1):51-52

[2]吕国成.人才自我保护机制初探[J].中国人才,1990(5):20-22

[3]王彦夫.试论人才的自我保护[J].中国人才,1989(8):25-26

[4]李汉秋,汤书昆.从杨修之死谈人才的整体效应[J] .海南大学学报,1988(3):73-75

作者简介

黄予敏,1994—,女,广东广州人,本科,助理顾问,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国家猎头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