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旅游管理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旅游高等教育与就业问题探究——以实习为切入点

  • 投稿胡杨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542次
  • 评分4
  • 61
  • 0

邱 爽,张裕金

(辽宁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 116081)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高等教育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已走过了三十多个春秋,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过程,现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教育体系.在旅游本科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其质量提升未能与规模扩张相适应,导致旅游业的高素质人才资源相对匮乏.为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技能、解决学校与企业之间“供求错位”的现实问题、减少行业人才流失的客观现象,论文将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作为高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的桥梁,从微观上探究如何协调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运用之间的关系,促使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供求平衡,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发挥并应用到旅游相关行业中,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最终达到学校和企业双赢的这一局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旅游高等教育;就业问题;实习;供需错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239-03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相对于巨大的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相比,旅游专业人才输出能力仍存在严重不足、旅游管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行业人才供需关系长期处于失衡状态.为满足毕业生在旅游相关行业中寻求到一份理想职位的需求,并相应提高行业的综合实力,高校须通过对旅游市场需求的分析来完善教学内容、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因此,本文认为,学生到旅游相关行业实习是建立高校与企业交流的一座桥梁,是平衡行业供需矛盾的一项手段,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种途径.故论文通过分析国内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与供需错位的主要原因,针对旅游本科教育的实习部分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究,以寻求新的突破.

1 旅游高等教育与就业的现状及原因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许多高等院校纷纷开设旅游专业,使我国旅游高校的数量快速增长,旅游院校的数量扩张呈现出超前性特征.然而,在旅游院校增多和招生规模扩大的同时,我国旅游专业的师资队伍和专业教材建设却严重滞后.师资队伍方面的主要问题是理论脱离实际、缺乏学科带头人和高素质的旅游专业教师.三十年来旅游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在社会上的认可度逐步走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许多专科层次的旅游院校在办学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盲目跟风升本,从而导致了如:旅游专业教师数量相对较少或教师的职称和学历相对降低以及旅游院系的地位相对不高等原因都导致了学生专业认可度低、毕业生行业内就业率低,以及本科生在实践环节薄弱等情况且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就是行业的特殊性,旅游相关行业大都从底层做起,例如酒店行业还需要实行倒班制,也成为员工流失率高的一个原因.除学校和行业的问题以外,毕业生对行业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误区,以至于越来越疏远自己的专业,所以才导致了旅游专业一度从“就业率高、收入高”的热门专业,转向选择专业时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学旅游专业,而到企业发挥旅游高等教育人才优势的想法也就成了空谈.长此以往也就形成了大多数旅游院校的毕业生不愿意从事相关行业的现实.

2 旅游高等教育与就业的问题

全国旅游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既是旅游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与智力支持,对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然而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汲取更多的经验,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大学生对旅游专业的认可度不断走低,本科生在旅游行业内就业率不高,企业不敢用本科生、留不住本科生等等.这些现象说明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的确存在着严重问题[2].因此,笔者总结了以下四个问题进行探讨.

2.1 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旅游人才需求总量不断上涨,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定位日趋专业化、多元化.旅游业不仅需要知识结构完备和专业素养良好的理论型与研究型人才,更需要行业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专业技巧高的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3]而旅游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行业内实际所需求的人才恰恰形成了错位的现象.很难实现校企双方所期望的无缝衔接的状态.也就是说,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到实际工作中很难派上用场.旅游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发展速度较快,高校理论的更新速度难以与飞速发展的行业相适应,这也是当今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无形中也就加大了校企双方面的压力,因此直接导致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2.2 人才培养类型趋于同质化

现行教育体制下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旅游院校所培养的旅游人才基本上都是同质化的旅游从业者,主要表现在毕业生从事的工作性质趋于同质化.尽管高职高专院校与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存在本质的不同,但事实毕业生基本上都从事旅游服务技能型工作.一般来说,企业对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的理论要求不是很苛刻,但对动手能力要求比较严格,要有实习经历,对本科生的要求则是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都要强.但是目前高校旅游教育的培养方案普遍重视课堂教育而忽视实操,培养的是单向度的理论型学生,使得旅游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难以与职业院校的毕业生竞争,甚至出现一定的劣势.同等条件下,企业会采用薪金要求较低的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因此培养类型的同质化也就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3 毕业生职业期望落差大

作为一个应用性较强的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兴行业,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既看重其是否具备良好的旅游专业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又看重其是否拥有较强的行业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企业热切盼望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能在毕业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并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旅游高校的毕业生只能从最底层的服务岗位做起.而大多数的毕业生都认为自己毕业应该从事管理岗位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初次就业心态与当初择业观念、职业期望产生巨大落差,这种落差加大了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失落感,严重打击了毕业生从事旅游行业的信心.从而就形成了现阶段大多数旅游专业的学生认为,服务业社会地位低;行业基层工作压力大;薪酬待遇与工作强度失衡;与自身职业期望反差较大等现实问题.

2.4 专业背景的制约性

现在旅游管理专业虽然已经升为一级学科,但大多数学校还是没有成立独立的旅游学院,较多的学校都把旅游专业设在城环或者是地理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和经济学院等.这就无形的造成一种现象,同是旅游管理的毕业生,主修的课程侧重各不相同,课程体系突出的基础理论也各有差异.由于所在学院专业特色突出,基础理论体系完善,而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学院所辖的学科,其专业特色很容易被忽视,从而导致学生所学的旅游行业知识只能是泛泛而论,缺乏行业针对性,进而更是影响了毕业生的择业问题.

3 旅游高等教育与就业问题的对策思考

我国旅游业自从1978年起步以来,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旅游业目前的需求以及未来的发展给旅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发展需要旅游高等教育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而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又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4].为解决学生对旅游专业认可度和行业内就业率“双低”,旅游教育中的专业定位和培养模式与行业需求脱节等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在校生实习这一突破口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以及学校与学生之间融洽的合作关系.企业可以通过为实习生提供实践机会、人文关怀、职业发展平台等方式改善学生对行业的认同度,充分挖掘实习生的潜力,并利用实习生的理论背景结合酒店实务为酒店贡献力量;学校也可将实习生的实习收获,包括专业技能、职业素质、企业文化、服务理念、理论创新等方面融入到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从实践中解决供需错位的问题.

3.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笔者认为旅游本科教育就是要处理好“道”与“术”的关系.“道”即“理论”,在四年专业学习中,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是一种无形的“思想”;而“术”是一种有形的技能,在本科学习中,只有丰富学生实习经历才能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实习将无形的理论转化为有形的技能,再通过专业经验进行理论的创新,是一种循环、反复的过程.而这也就是旅游高等教育与旅游职业教育的根本区别,前者更加注重对“道”的研究,而后者更加侧重对“术”的训练.而笔者所研究的并不是让前者放弃对“道”的深厚底蕴的探索,而是根据四年的对“道”的研究,使其在实习工作中发挥特有的优势,进而使理论与实践贴近,从而达到道术合一的状态,来充分缓解供求错位的这一显著矛盾.此外,还要在实践过程中充分接触与了解行业内时代最前沿的技术,弥补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

3.2 建立实习多轨制

作为高校和企业的桥梁,实习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学生踏入社会的一个过渡带,也是一个缓冲带,实习期间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企业文化、专业技能相融合,不仅是对知识的一种升华,更为毕业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从而缓解高校和企业双方的压力.旅游管理专业应全面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实践育人意识,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育系统.在实习内容上,全面覆盖旅游业传统业态及新兴业态的运营和规划;在实习形式上,以学校统筹安排为主,灵活采取行业调查和企业实习等多种形式,提倡将4年学制分为“学习—实践—再学习”3个阶段的教育模式.建议实习企业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实习体系,与正式员工体系形成“双轨制”.多层次实习体系是根据不同层次的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培训.实习期满后,实习生可根据个人倾向和企业建议选择是否留任.从而也就降低了人才同质化所带来的弊端,使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能找到方向,以便于未来更有针对性的学习与发展.

3.3 培育积极的就业心理

为改善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增强学生就业信心、充分发挥理论学习的优势,学校通过安排学生到旅游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实习生运用自身雄厚的理论基础同实践相结合,突出自身的优势,把理论学习过多的“劣势”转变成为优势,进而提升学生对行业的认可度,改善行业在心中的固有形象.但在实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同的努力,首先,学生在工作中要明确自身的优势与价值,虽然身处基层岗位,但是自身需要站在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解决问题;其次,学校需要定期深入学生实习企业,了解学生的工作动态与心理,时刻树立学生对行业发展前景的信心;再次,企业管理者须给予实习生更多实践学习的机会,重视对实习生的培养,创造与学生交流学习的机会.学校、企业以及学生本身都要保持一个端正的态度,积极地对待学习和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才能最大限度的留住人才.

3.4 合理运用专业背景

在目前来看,旅游管理涉及的行业包括:饭店业、旅行社业、餐饮业、娱乐业等这些大的行业,还有温泉经营、高尔夫球场管理、自然保护区等细分的行业领域,行业特性都非常强.因此,把旅游管理专业下设在不同的学院,并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它可以让学生们全方位、多层次、大范围的理解旅游这一领域,挖掘特色,走差异化培养的路子.例如,依托外语学科可以重点培养高层次的外语导游人才;依托历史或民族学科可以加强文化旅游、民俗旅游、旅游人类学、旅游社会学等内容的教学;依托建筑学或者美学可以在旅游景观设计、旅游基础建设等方面多下功夫;依托林学、农学等学科可以在生态旅游、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方面发挥优势;依托地理学科可以在旅游规划、旅游资源利用、旅游环境保护等方面寻求更大的突破[5].企业通过将实习生细分,并安排到相应的岗位,既可以使学生能够突出自身的专业特色,增强对职业发展的信心,也可以为企业的开拓创新埋下伏笔.这不仅大大降低了离职率,还可以突出不同专业的特色.

4 结语

本文主要是以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现状为大背景,探索了当今旅游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并从四点进行探讨:理论与实践脱节;人才培养同质化;职业期望落差大以及受专业背景的制约.从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建立实习多轨制;培育良好的职业心理与合理运用学科背景四个方面.本文主要以实习为切入点,并力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行业就业率低的现象.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文章还有不足之处,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谢春山,徐东北.旅游高等教育中的悖论现象及其对策[J].旅游论坛,2010,3(6):805-809.

〔2〕保继刚,朱峰.中国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问题及出路——对旅游高等教育30年发展现状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8,23(5):13-17.

〔3〕田里,吕天云.比较视野中的旅游专业教育教学定位[J].旅游科学,2008,22(3):60-62.

〔4〕杨兴柱,陆林.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规模区域差异性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2(4):526.

〔5〕余昌国.关于旅游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5(SI):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