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析微信对高校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

  • 投稿曹哲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891次
  • 评分4
  • 16
  • 0

巩丽

【摘 要】不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不能称之为一个成功的教育。首先,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高校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其次,探寻了我国高校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心理教育的理论不扎实、心理教育的体系不完善、心理教育的手段不丰富。最后,提出了借助微信开展高校心理教育的三点建议:大爱微信塑造高校学生的使命心理、快乐微信塑造高校学生的阳光心理、事实微信塑造高校学生的平常心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微信;高校学生;心理教育;快乐微信

在网络技术不断革新进步的今天,微信成为最炙手可热的通信工具。微信诞生于2011年,至今不过四年左右的时间。其最初设计的目的,是腾讯公司为了广大用户开发的一款无需付费的小软件,之后被逐步扩大为能够应用于各种智能终端之上的软件。三年来,微信软件已经从最初的免费发送文字短信,发展成为可以发送图片、语音乃至视频信息的复合功能软件,并且既可以实时在线通信也可以被用户离线浏览,不仅在各种智能手机上广泛应用,很多其它智能终端也都成了微信服务于用户的平台。有人认为,博客、微博、微信可以看作网络通信技术发展不同阶段的代表性设计,实际上微信的使用广度和深度大大超过了博客和微博。在微信发展的过程中,其功用被不断扩大,已经从最初的仅能聊天逐步发展成为交友、电子商务的重要平台。不仅如此,高校师生之间也将微信看作重要的信息交互平台,纷纷构建自己的微信群。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否将微信平台和微信服务用于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笔者关注的核心问题。

一、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加大了高等教育的普及范围,并一度出现大规模扩招的现象。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比例仍然偏低。③所以,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可以看作是我国的精英群体,是未来建设国家、发展经济、造福人民的主力军。然而,令人难以相信的是,我国很多高校学生心理上存在问题,每年因为心理不健康而导致的自杀、犯罪等现象日渐增多。④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国家栋梁,甚至没有走进社会大舞台就早早谢幕,让人唏嘘不已。

(一)高校学生的心理不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不管是本科学生还是研究生学生,他们从小学开始,接受教育的时间都超过15年甚至超过20年。长期的在校教育本应该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应该建立起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可因为感情上的挫折、深造上的失败,就放弃生命,这又是多么脆弱的心理素质呢?在自暴自弃的那一刻,人们不禁要问:高校学生的人生观是什么样的。

在高校学生暴露出的各类心理问题中,还有一类很难判定但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一些女大学生竟然因为追逐虚荣和物质享受,频频晒出要寻求富商包养的信息。笔者认为,这也绝对是一类心理不健康的问题,这是这些女大学生对自我价值的否定。

高校学生之所以会暴露出这么多心理问题,其原因是多个方面的,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二)家庭溺爱使高校学生无法正确面对即将到来的责任

这些高校学生从小到大和家庭之间的关系,都是家庭向自己单方向传递的爱,无须自己回报其他家庭成员。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早期责任教育几乎是零。

进入高校学习以后,学生的生活发生突然转变,一切要自己负责,自己却什么都做不好,这就使得学生从原来的盲目自大迅速转变为盲目自卑。⑤即将毕业时,学生要面对如何选择就业、如何回报父母、如何回报家庭的问题,而这些责任是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的,一时之间纷至沓来,其压力足以压垮那些心理脆弱的学生。

(三)高校学生普遍存在智商很高情商却很低的现象

高校学生,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之所以被看作是国家未来的精英群体,是因为都是从智商的角度来看的。但不得不看到,从小学到大学的这一系列考试,正是我国长期应试教育诸多弊端的一个强有力反映。学生学习知识并非为了学以致用,而是为了升学考试,很多进入高校的学生并非能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而是擅长考试的考试机器。

在高智商光环的掩映之下,这些学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知识和应用脱节的实际问题。不仅如此,这些学生都是考场得意的高手、都是家庭中的绝对权威,长时间的自高自大使得学生不知道怎么和人相处,不知道怎么正确地处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恋人关系,稍有不顺就会感觉到社会不公平、怀才不遇,很难从自身发现问题。⑥⑦

(四)社会竞争的加剧导致高校学生无法面对理想难以实现的现实

在即将毕业的时间节点上,高校学生不得不面对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以就业为例,学生们普遍追寻高工资、好地点、有发展的职业,然而每年的应届毕业生数量庞大, “好”的单位吸收就业的能力有限,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梦想成真。那些工资待遇不理想、工作地点不理想、发展机遇不理想的就业机会,几乎无人问津,这也就出现了很多职位虚位以待、很多学生却无处就业的奇怪景象。

作为高校学生,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应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越挫越勇。可一些学生,恰恰就在这方面出了问题。

二、借助微信开展有效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要搞好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夯实心理教育的理论基础、完善心理教育体系、丰富心理教育手段。其中,尤其是心理教育手段的选择,应该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新形式。笔者认为,微信就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心理教育工具,它不仅在师生之间有着庞大的应用群体,也在技术层面上散发出全新的气息,容易被学生接受。从具体形式上看,可以构建师生之间的微信群,而不是非要以心理教育来命名群。从微信群内发布的信息内容来看,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开展心理教育:

(一)大爱微信塑造高校学生的使命心理

人在社会之中存在的意义,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使命感。高校学生即将走出校门,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因此,在微信群中最应该培养学生的使命心理。有了使命感、责任感,就不会轻视生命,做出过激的举动。

所以,在群内应该借助各种手段去传播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微信。比如,仁川亚运会,中国代表团以151枚金牌圆满收官。借此机会,可以转载一些运动员摘金夺银的精彩画面,也可以发起一些激战亚运的话题。让学生们在激情评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国家荣誉感和自我使命感。

对于那些无私奉献的感动中国的事件和人物,也应该有意识地在群内发起。让学生们在感动的过程中,树立起自己应该效仿的榜样,在未来走向社会时追寻榜样的足迹前行。让学生了解那些身残志坚的英雄人物,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人存在的价值,不要轻言放弃、不要怯懦于失败。

(二)快乐微信塑造高校学生的阳光心理

很多学生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是因为长期以来形成的孤僻和封闭。他们害怕与外界接触,害怕让别人了解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一种阴暗心理的表现。持有这种心理的时间一长,就容易产生被社会抛弃的感觉,进而出现过激的行为、酿成严重的后果。

所以,应该让这些学生的心理更加阳光起来。在微信群内,应该多发布健康快乐的阳光信息,让笑声充满整个微信群,让阳光温暖那些不健康的心。比如,发布一些时事趣闻,即让学生们了解了此类讯息,又让学生们看后不禁莞尔。

此外,群内应该将学生们的成功进行展示,并努力提高展示的覆盖面。这样的意义在于,号召学生们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奔向更加实际的成功。同时,也有利于鼓励那些心理有阴霾的学生,让他们看到原来自己也有成功的方面,自己原来也是很出色的,增添继续向上的信心和勇气。

(三)事实微信塑造高校学生的平常心理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高校学生正处于心志走向成熟的时期,也处在尚未完成的青春发育期,这时的心理是会有起伏的,往往很难做到处乱不惊,甚至会因为一点点小事情绪产生波动。

高校学生既渴望成功得到别人的认同,又害怕失败遭到别人的白眼。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塑造学生的平常心至关重要。所以,可以多向学生发布一些成功人士的信息,这些信息应该覆盖成功人士的整个成功经历。也就是说,不要只把最后的辉煌展示给学生,应该让学生了解到成功人士的整个成功过程。因为,几乎每一个成功者都是经历无数坎坷之后,才换来自己的辉煌的。

用这样的事实说话,就有利于学生正常心态的形成,使学生不惧怕失败并能崛起子失败,始终在坚韧的心理指导下,奋斗在自己人生的征途之上。

201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伦理学视野下新媒体影像传播的社会伦理问题及其道德规制研究” 编号:13BXW039;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工作研究课题: “加强职业心理辅导,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课题编号:sdut2010xsgz004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袁媛从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分析微信受众心理[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6)

②张艳超,伍海燕,移动微型学习:新生代员工继续教育新模式——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11)

③郑春营,刘静,申亚梦微信消费群体的心理探析[J].中国商贸,2014(16)

④史庆忠,牛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微信”的挑战[J].经营管理者.2013(19)

⑤John Harmen Rashid,Laurent Elder.Using mollie phones to improve educational outcomes: an analysis of evidence from Asia[J].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ning,2010(11):403-411

⑥李田伟,李福源,刘倩 微信时代积极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20)

⑦DarrinHodgetts Kerry Chamherlain.Teaching&Learning guide for: social psychology and media: critical consideration[J].Social and Personality Compass,2009.3(5):842-849

(作者巩丽: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讲师,材料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