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垠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媒介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传播学的经典理论基本都是在传统媒介如广播、电视、报纸等统治的时代提出来的,这些理论在新的媒介环境必然呈现不一样的特征,本文通过简析“知识沟理论”的基本内容,结合当今的时代背景分析其变化特征以及变化原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知识沟媒介环境变化特征
一、“知识沟理论”简介
“知识沟理论”的提出是源于1969 年美国国家教育电视台推出的儿童启蒙教育电视系列片《芝麻街》,向儿童教授基本的生活常识,以此使来自贫困家庭的儿童,尤其是没有机会上学的儿童也有平等接受教育和文化启蒙的机会。然而在《芝麻街》这档节目播出后不久,调查发现贫困家庭儿童在学习上与经济条件较好的儿童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增大了,二者之间的差距随着节目的播放不断扩大。在对此作了一系列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美国传播学者蒂契纳、多诺霍、奥利恩在《大众传播流动和知识差别的增长》一文中提出了知识沟(Knowledge-gap)的假设。知识沟的定义可以简述为“随着大众媒介向社会传播的信息的增多,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获得信息的速度更快,二者之间的知识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成扩大的趋势发展”。①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中十分重要的资源,“信息沟理论”也应运而生。1974 年,卡茨曼在“知识沟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信息沟理论”,认为“新传播技术的应用使得整个社会的信息的流量和信息接触量都有所增长,但并非每个成员都能均等的获得新技术的应用带来的益处。”类似于前面的“知识沟理论”所说,经济条件较好的社会阶层有条件先采用新技术和新媒介,因此他们相比经济条件较差的社会阶层在获取信息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和条件,从而会出现在信息上的差距沟渠。②
在互联网诞生后,数字通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1996 年统艾尔·戈尔提出数字鸿沟理论,后于1999 年在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发布的一项报告《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中给出定义。指的是由于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造成的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国家内部群体之间的差距,即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和国家内部不同的经济发展程度地区出现的信息差距。按照美国商务部Falling through the net 系列报告中对于数字鸿沟做出的定义,数字鸿沟是一种由于地域、种族、经济状况、性别和身体状况等产生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或其他信息技术和服务获取信息的差异和利用信息、网络以及其他技术的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差异,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数字鸿沟是存在于多个方面的。③
之后各国学者对“知识沟理论”的研究相当丰富,主要是分析“知识沟”产生的原因、互联网时代知识沟的发展、知识沟的假设是否成立以及知识沟在当今时代是呈扩大还是缩小的趋势等等。
二、媒介环境的变化
网络媒介的出现对整个媒介环境造成巨大冲击,自媒体的逐步发展,“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已经开启。无论是网络举报贪污犯罪还是反映民生问题的网络信息,往往能够在瞬间传达到受众的视野之中。而与之相对应的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介的影响力则是呈现衰落的趋势。尤其在近几年,作为传统纸质媒介代表的报纸更是遇见了前所未有的危机。④报纸的发行量下滑是始于英国的《独立报》,该报在1990 年的发行量是40 万份,而到1995 年9 月则只剩下20 万份。随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出现报纸发行量下滑,盈利减少的情况。中国也没能逃脱,我国许多报纸都出现经营不善的问题,如上海的《新闻晚报》在2014 年的1 月1 日也正式停刊。
另一个媒介环境变化的重要特征则是手机作为重要媒介进入到生活的各个部分以及Ipad 等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媒介的盛行。如今4G 时代正朝着人们走来的时候,手机在具备传统媒体所拥有的主流功能的同时,正以其移动、便携、快速、分享等特点在媒介之王的加冕之路上越走越远。平板电脑则是在2010 年起在传媒世界掀起狂潮,部分传媒人士认为平板电脑将成为一项标准技术,成为人们的日常用品。
在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发展不乐观、互联网媒体兴起以及手机、平板等移动媒介不断进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部分这样的新媒介环境下,“知识沟理论”无论其发展还是适用都一定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产生新的特征,现结合当今新媒介时代的特点简要分析“知识沟理论”的新变化以及简要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三、新媒介环境下“知识沟”的变化特征
1、专业性高的“知识沟”扩大,专业性低的“知识沟”缩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各个地区的平均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的改善,基础教育得到广泛普及,传统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等早已普及,并且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当然,根据社会地区的不同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差距,各地区、各个阶层所使用的主流媒介也存在着差异,但是人们的平均媒介接触率有很大提高。同时,电视、广播等在对人们知识的普及上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尤其是对常识性知识的普及上,对于专业性要求较低的,并非需要专业人士才可解读的知识,人们接触和了解的机会越来越多,在电视、杂志、报纸等传统媒体上比较容易接触到,因此在这类知识上人们之间的“知识沟”缩小了。而对于专业性较高的知识类,新媒介环境下,人们之间的“知识沟”则是呈扩大的趋势。例如专业的计算机编码知识、生物技术知识等等。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人们获取知识的碎片化、小组化也更加明显,因此,在专业性较强的知识上,人们之间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2、“知识沟”变化的影响因素中,文化知识因素相比于社会经济因素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手机媒介的普及,人们接触信息的机会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信源也呈现多元化,以往大众媒介掌握信息资源甚至垄断信息资源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同时,人们经济生活水平提高,互联网、手机媒介的接触门槛在降低,即使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互联网、智能手机产品也在逐渐普及,同时,人口流动也将经济发达地区的信息、设备带入较落后的地区。但是原有知识文化水平的差距却并没有随着时代发展、互联网的普及、新的媒介技术的推出而得到像当初义务教育普及那样大的改善。知识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使用互联网、手机及其他媒介产品的目的往往不是获取知识、信息,而是游戏、娱乐、交友为主,而知识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则能更有效的运用互联网、手机等媒介上的知识性资源。⑥新的媒介环境下,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元、更便利,那么知识文化水平较高的人们则在更便利、多元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进一步拉开与知识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的差距。因此,知识文化水平对知识沟的影响会比经济水平的影响更强烈。
3、知识的“地区沟”扩大
这一特点也与中国整个经济发展状况的城乡差异、地区差异相一致。在多元的新媒介的推动下,沿海发达城市信息流通快速、便捷,人们接触信息的机会相对均等,同时,沿海发达城市的人均经济生活水平和文化知识水平都相对较高,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人们接触信息的频率也较高,即使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务工人员也可以在地铁、公交车上接触到移动传媒或者使用手机、网络快速的获取信息。在整个信息高速流通的大环境下,整体知识水平会有所提升。而处于内陆、西北地区,尤其是贫困山区的人们,随着新的媒介时代的到来将会再一次被拉开距离。落后地区信息流通较慢,人们文化知识水平较落后,思想相对保守,接受新事物、新技术以及应用新技术的速度慢,因此,发达地域与落后地区之间的知识地区沟将进一步扩大。
传播学理论主要产生于欧美,其中一些主要的经典理论大多产生于报纸、电波媒介时代,如“沉默的螺旋理论”、“意见领袖理论”等等,“知识沟理论”也不例外。在今天完全不一样的媒介时代下考察经典传播理论的时代特征与变化,相信能够推动传播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延伸以及与实际的进一步结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②许凡,《新媒体与知识沟》[J]《. 新闻世界》,2013(3)
③韦路、张明新,《第三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上的知识沟》[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4)
④刘建明,《关于报纸消亡的对话》[J].《新闻界》,2006(4)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新闻传播系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