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借力新媒体挖掘舆论监督深度

  • 投稿止水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347次
  • 评分4
  • 11
  • 0

姚 超

【摘 要】在新媒体时代,人们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呈现多元化。本文主要分析地方党报如何在不缺位、不越位的前提下,借力新媒体,挖掘舆论监督深度,提高自身品牌影响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媒体 舆论监督 深度

媒体舆论监督就是通过媒体力量加大对社会不和谐现象的曝光度,将社会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帮助群众了解周围事件的发生和经过,对社会不公平现象起到监督作用,促使社会更加公平公正。

一、强化责任感,把握尺度有深度

一直以来,地方县市党报都把舆论引导作为头等任务,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舆论监督显得力不从心。新媒体凭借其传播快捷、信息量大以及环境宽松等优势迅速占据了舆论监督的主导地位,压缩了党报舆论引领作用的发挥空间。

舆论监督是党报的重要职责。处在转型期的社会,由于体制不健全,不和谐现象客观存在。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县市党报,既要认识到自身责任,在进行正面报道的同时,要明确新闻媒体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舆论监督;认清当前的形势下,舆论监督对于促进政务公开、矛盾调解和构建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还要看到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复杂性,做到冷静判断、科学分析、一线调查,对各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作出及时、权威、准确的监督,并力求促进矛盾问题的解决。

地方党报可以参与到政府的各项决策中,对全局了解更为透彻,拥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政府资源。也可以深入基层一线对整个事件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由于党报一贯的权威性,对于一些舆论监督报道中揭露的问题,相关部门也会及时跟进处理,促成问题解决,这就大大提升了媒体的公信力。随着公信力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党报的认可程度也相应提高,县市党报在进行舆论引导时,就有一呼百应的效果。

把握尺度有深度,做到新闻监督不缺位、不越位。在现实中,一些地方媒体对本地职权范围内的监督缺位,一味褒奖性报道,缺乏监督。过犹不及,不少县市报将舆论监督与负面新闻划等号,往往出现事前缺位和事后越位的现象。县市地方党报要从地方大局出发,紧密配合地方中心工作,以有利于推进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群众所反映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落脚点开展舆论监督,真正做到“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帮政府说话,站在把关人立场上用事实说话”。

二、借力新媒体,拓宽新闻传播途径

新闻传播方式不断创新,县市党报传播速度不够快、获取信息渠道单一,唯有借力新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拓宽新闻传播途径。

正如原工信部部长李毅所言,“媒体不是中纪委,媒体不是审计署,媒体不是调查组,媒体监督只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才能引起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传播者,特别是微博、微信转载,速度极快,但是他们最多是复制加猜测,无从考证真相,极易被别有用心者利用,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记者可以把微博、微信、QQ、陌陌等传播的对于本地有影响的信息加以筛选。并通过正规渠道加以核实,从而消除误解。党报报道可以借助新媒体传播、实现互动等优势,增强新闻报道影响力。

如池州市境内G206国道、S325省道和X014县道联通的560米道路是一个集镇所在地。2013年9月份,记者通过微信朋友圈了解到近期因修路堵车严重,而且持续了不少时间,不少网友认为是政府不作为,别有用心者认为施工队已经停止施工,引发网友猜疑。

为了还原事实真相,记者三次前往修路地点,多方采访群众,并从施工方了解工程进展。该条道路从2013年5月份动工一直修了4个月确实没有完工,附近居民、过往驾驶员怨言较大。在9月10日的《池州日报》10版刊发了《査桥一里路修4个月未完工》头条稿件,在讲清事实的基础上,既指出了施工方责任,也客观报道了因施工标准提高、无法封闭现场、连续阴雨天气等,导致施工进度缓慢的原因,而政府主管部门做出了不少努力并督促施工单位尽快完工。稿件经过新闻网站、政府微博、公众微信等平台进行转载后,公路部门第一时间和报社沟通,大量网友也在网上跟帖回应。既争取了广大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也获得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又促进工程施工提速。有不少群众陆续通过报纸新闻热线和微博微信平台向报社提供更多相关新闻线索。

这则报道,记者通过新媒体获得新闻源,报道见报之后,借助新媒体广为传播,提高了新闻影响力,也搜集到了更多舆情,最终功劳还是记在了党报身上。为此,《池州日报》畅通与网宣办、外宣办、信息中心等机构交流沟通机制。如由东至县委宣传部牵头,组建新闻联系会议制度,每个季度由报社与相关部门、新闻关联机构座谈,梳理近期报道重点和舆情热点,提前介入,把握舆论监督主动权。

三、搭建平台,扩大舆论影响力

品牌栏目是报纸的名片,办一个“叫好又叫座”的栏目,在吸引读者关注栏目内容的同时,可以增强地方党报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知名度。做好舆论监督报道,同样需要培养一个品牌栏目,为党报舆论监督指明方向,即把当地的社情民意与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帮忙不添乱,释疑解惑不遮掩。

《池州日报》在10版为舆论监督报道开设“社情民意直通车”专栏,就舆情热点开展监督类报道,并且配以醒目简洁大气的栏标。紧紧围绕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推出近50篇舆论监督报道,推动了大量问题的快速解决,有效舒缓了社会矛盾,赢得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双满意”。

如在2013年创建省级文明县城过程中,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要求应用“社情民意直通车”专栏成功经验,开展自我揭短类报道。报社派出骨干记者,认真分析,确定牛皮癣、乱停乱放、文明素质、不遵守交通规则等13个方面内容,分赴车站、菜市场、居民小区,不与部门打招呼,直接看现场、听民声,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真实素材。报社每期大胆的拿出半个版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曝光文明创建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微信、微博、论坛、网站同步刊出。几乎每期报纸都有领导批示,市民看后称快;涉及部门看后脸红,并立行立改,主动将整改结果告知报社。13篇报道结束后,又推出两篇整改看结果的报道,分别从整改到位和整改不力两个方面给予褒贬,并附上网友的评价。就这样,在一波又一波的监督下,许多文明创建死角得以及时清除。而市民通过跟帖、转发、点赞等方式参与到了文明创建当中来。

当然,办好这样的监督类栏目,对报社的记者编辑自身素质和内部管理就有着更高的要求。采访中涉及卫生健康、工程管理等不同领域,记者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常识,采访前还要做好功课,才可以有效甄别虚假讯息,直击问题要害,提高新闻报道质量,确保新闻报道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在鼓励和加大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权利的同时,报社也要做好对新闻媒体报道的监督工作,确保不出现恶意炒作行为,防止虚假信息流向社会,造成社会恐慌,使新闻媒体公信力降低,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地方县市党报借助新媒体力量,完全有能力实现政府、社会、党报三方共赢,实现为政府推进工作营造氛围,民众诉求得到有效回应,党报在舆论监督中站稳舆论引导地位,逐步扩大公信力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池州日报社)

责编:刘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