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江虹
【摘要】微博、微信作为微媒体的代表,推出短短几年各自就拥有了庞大的用户群体。作为新兴媒体,二者有共同之处。但是,微博、微信在许多方面也存在差异,从对二者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社交微媒体走向的一些端倪。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微博 微信 微媒体
一、微博、微信的微媒体浪潮
微媒体,是指由许多独立的发布点构成的网络传播结构,并且特指由大量个体组成的网络结构,只理解为个体是没有意义的。微博、微信作为微媒体中的突出代表,从它们出现到被广泛使用,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发展速度惊人。
2009年8 月,中国门户网站新浪推出“新浪微博”,一个信息分享、传播和获取的平台。2010 年,微博成为全网发展最快的应用,这一年被定义为微博元年。此后微博的发展势头一直迅猛。新浪微博官方统计的数据显示,2012 年3 月,新浪微博用户规模为3.24 亿;2013 年3 月,用户规模增长到5.365 亿,同比增长65.5%左右。2014 年3 月27 日,新浪微博改名为微博。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 年1 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微信自推出后受到手机用户的热捧,截至2013 年11 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 亿,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微博、微信,两个应用软件,在当今这个技术革新和信息爆炸的时代缘何脱颖而出;二者同作为微媒体家族的一员,传播方式有什么异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二、微博、微信的共同点
1、信息的“私人定制”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之所以被称为大众媒体,是因为这些媒介是将制作好的信息传递给广大受众。在这种情况下,受众接收到的都是一样的信息。随着媒介数量的增多,受众面临信息泛滥的问题:想要的信息不能很快获取,不关注的信息充斥耳目。在这种情况下,大众媒体适时地作出了改变,信息传播窄众化。“窄众”使得媒体不再将大量相同的内容传递给大众群体,而是制作特定的传播内容,并推送给有特定需求的小规模受众群体。
互联网的普及让信息传播的窄众化更加容易实施。微博、微信正是搭乘这一趋势的列车微博、微信都具有发布信息、接受信息的功能,与以往信息平台不同的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想要的信息。微博通过“加关注”的方式实现添加信息源,微信则是通过加好友和订阅号实现。依靠个人意愿的加关注和加好友行为,确保了用户接受信息的纯净性,个人的微博、微信成为了私人定制的信息平台。这更符合身处信息爆炸时代受众们的需求。
2、信息的快速分享
自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的处理设备从台式计算机到笔记本式个人电脑再到平板电脑;移动电话从只支持语音通讯到提供wap服务、支持JAVA 程序再到拥有独立操作系统的智能机。人们日常使用的信息设备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同时,通信的4G 时代来临,信息的即时性分享和快速传播成为必然趋势。
微博和微信作为目前手机中最受欢迎的APP,借助手机这一方便快捷的设备终端,实现了信息发布和分享的快速传播。由于手机总是被随身携带,这就使得信息随时随地可以被发布、阅读、传播。微博中的转发键、微信中的分享到朋友圈,只需轻轻一按,一条信息就可被更多的用户看到。而且用户间的分享并非一对一,是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的,这也让用户接收的信息数量成几何倍数的增长。
三、微博、微信的差异
1、平台属性差异
虽然微博、微信都有发布信息的功能,但是整体来看,微博作为信息平台的功能更强一些,微信则更偏向社交。
在微博的主界面可以刷新出所关注对象分享的各类信息,但是微博有一个很有特色的信息“广场”———热门微博。在热门微博中,使用者可以看到自己并未关注的用户发布的信息,它们按照热度(转发量、评论量)进行排序,并且有娱乐、体育、财经等分类。在这里,使用者能接触到最具其他用户关注度的信息,不再局限于个人的喜好。
相对而言,微信更加注重的功能是即时通讯,它可以实现文字、语音、视频、图片的发送,可发起多人语音和视频聊天。因为微信中用户大多是基于QQ、手机通讯录的熟人添加,所以微信的空间相对私密。如果说看微博像是进了大观园一样,用户能看到来自天南海北的形形色色信息,那么玩微信则是处于一个普通的四合院中。
2、个体受关注度的差异
新浪微博刚出现时,为了扩大用户数量,采用的推广策略与新浪博客如出一辙,即邀请文体界明星和学术名人等开设微博,对他们进行实名认证。许多普通用户使用微博的初衷更倾向于猎奇心理,如窥视明星的生活、接近偶像等。在这种情境下,普通用户虽然也会发布信息,但由于粉丝数量有限,显然没有一些微博大V有影响力。例如参加某亲子节目爆火的某明星父女,即使只发一张女儿照片,不配任何文字,微博转发量也可轻松过万。由于微博中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账户实在是太多,普通微博用户作为个体受到的关注是有限的。
微信的用户多是现实中的熟人和朋友,微信的朋友圈几乎相当于现实的生活圈,朋友间多处于一个平等的对话关系,个体发布的信息容易得到回应、受到关注。
3、个人空间的差异
打开微博首页,用户关注的所有账号都在同一个界面下,一按刷新键,这些账号发布的信息都会按时间顺序排列在眼前,其中不乏有推广账号推送以及微博大号们转发的广告信息。微博作为一个信息分享发布平台,用户在获得丰富多样信息的同时,也不免接收到许多广告、推销、无用的信息。
在这点上,微信的环境相对安静一些。首先,用户在微信中除可添加朋友外,也有许多订阅号、服务号可以选择。不过在微信的界面中,公众账号和朋友账号并不在一个分类里,刷新朋友圈也不会刷出公众账号推送的信息,只有特意点开这些账号才会看到他们发布的信息。除此以外,微信还有一个特点是:用户发布信息下的评论,如果和评论者非好友就看不到评论内容。这一设置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微信空间的洁净和用户隐私。
四、未来社交微媒体的走向
1、商业性与功能性结合
微博、微信等社交微媒体归根结底是商业公司推出的产品,最终目的是盈利,因此这些社交微媒体会不可避免的具有商业性特点。微博中有许多营销账号和推广账号,也会出现“转发并@ 好友”就可抽奖的促销活动。微信商业气息虽然相对较弱,但也出现了像“集x 个赞”送礼品的广告信息。
社交微媒体走向商业性本身并没有错,但是软件的开发团队必须注意保持软件功能与商业盈利的平衡,不要让商业盈利的信息淹没社交媒体中用户的声音。
2、即时互动的多媒体传播
科技的进步使传播手段也不断的革新。传播方式从最早的口头、文字、广播电视到网络,传播内容也从声音到图片、视频、多媒体,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内容越来越丰富多样。人们使用工具总是希望获得便利,有现代科技作为技术基础,社交微媒体也将走向更加即时、快速,集多元媒体内容为一体的时代。
3、注重沟通的私密性
社交微媒体作为信息集散中心,在拉近不同地域用户距离、为陌生人建立联系的同时,未来将更加注重与熟识人群的联系以及用户个人信息的隐密性。一方面是因为,网络让地球成为一个村落,人与人的距离好像缩短了,但是这种感觉只局限于虚拟的网络中。人终究是生活在现实中的,如果不能与身边的人建立联系,即使在网络中找到再多的满足感,回到现实的时候仍会在人群中感到孤独。人作为社会人,根本要在熟人中找到共鸣,获得关注度,找到心理归宿。另一方面是由于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各类信息聚集,搜索变得更加便捷,这也造成个人信息的不安全性,因此在传播信息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用户的隐私。
微博,微信都能实现信息的快速发布和分享,并且都较好的满足用户个性定制化信息的需要;同时,二者也在平台属性、个体受关注度、个人隐私空间等方面存在差异。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近发布的报告显示,2013 年微博用户规模下降2783 万人,使用率降低9.2 个百分点。而整体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在移动端的推动下提升至5.32 亿,较2012 年底增长6440 万,使用率高达86.2%,继续保持第一的地位。从数据看出,自被推出以来一直处于增长状态的微博使用率在2013 年破天荒的发生了下滑,而同时期微信却依然风头正劲。这或许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未来社交微媒体的发展趋势:商业性与功能性结合、即时互动的多媒体传播、注重沟通的熟识私密性。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