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智润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1209)
摘要:针对应用型本科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为例,提出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关键是要准确定位应用型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以及合理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并就如何保障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206-03
一、引言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指出:“在人类历史上,还很少有什么事比管理学的出现和发展更为迅猛,对人类具有更为重大和更为激烈的影响”。由此可见,学习管理之于大学生尤其是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重要意义。然而,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培养管理类专业人才过程中,如果只关注管理理论的学习,而不重视管理实践的操作训练,恐怕难以达成有效的人才培养目标。因为管理作为一种实践,其主旨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行。为此,我们在实施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开展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并将一以贯之地推进改革,从而使实践教学不断地得到加强和完善。
二、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资源缺乏、资源投入相对不足
一般应用型高校,由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由原来的一个专业几十名学生扩展到多个专业几百甚至上千名学生之多。这样使得专业实验设备和实践场地相对不足,且设施较为落后,其更新的周期又较长,因而不能满足日益扩展的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之需要。
2.实践教学计划安排、教学组织管理不到位
在新建的应用型高校,一般还没有建立一整套有关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规范制度及质量评价标准。且由于对教师的实践性教学缺乏统一的规范大纲要求,带教老师可能各自为政,对学生的要求也可能宽严不齐。因而实践教学的计划安排、教学实施和教学管理也就可能产生松懈甚至不到位等情况,这些问题致使实践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地保证。
3.教师多半缺乏实践经验
应用型高校大多由专科学校、成人高校或民办院校等转制、合并或升格而成。根据教育部的一项关于应用型高校师资状况的抽样调查显示:“65.8%以上的教师属于‘三门’(中学门——大学门——应用型高校门)教师,其中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不到22.2%;即便是发达地区(如北京),该类院校专业教师当中也仅有25.75%的人获得有关职业资格证书。调查资料还显示曾经有过下厂锻炼经历的也仅占教师总数的23.9%。另外,根据浙江省的一项调查资料显示,应用型技能型院校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不到15%。”可见,新建应用型院校的师资缺乏实践经验和现场操作技能较为普遍。而这恰是直接影响实践教学顺利开展以及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性因素。
4.学生对实践教学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今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被冠以“90后”甚或“95后”的称谓。他们特立独行、好奇心强,但从小在溺爱的环境下成长,吃苦耐劳的毅力不够大,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可能不够强,一旦遇到什么挫折,其承受能力是脆弱的,欠缺的,经不起风吹雨打。因而对这些大学生管理起来难度较大,有的学生受到这些不利环境因素的影响,缺乏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实践教学的教材、参考资料非常缺乏
目前各院校在管理类教材的选用上各自为战,有的用自编教材,有的甚至没有教材。纵观当前市面上的此类教材大多内容空泛,没有特色,质量好、水平高的精品教材更加缺乏。与之相配套的适用性实践教学教材、指导书尤其难于寻觅。
三、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1.准确定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为什么要开展实践性教学?其目的是什么?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总的说来,希望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得到系统的训练,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培养严谨务实的作风和创新的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实践使学生熟悉管理各专业的运作流程,为毕业后从事相应专业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格,根据管理学科专业对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需要,围绕教学的总体要求,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和办学特色来准确定位实践教学目标。以下是本校(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培养能力)层次及其内涵的基本定位,如表1所示。
2.精心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内容
对实践教学有了目标定位后,接下来就可结合上述五种能力的培养,科学合理地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建立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下是我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将实践教学内容分为课程内实践(实验)教学;专业认知实践教学;专业基础实践教学;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教学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课程内实践(实验)教学阶段。该阶段是实践教学的最基本环节,随相关课程分布在各个相同或不同学期当中。这个阶段也就是专业基础知识巩固和基本能力培养阶段,随相关课程理论教学同步进行。通过课程实践(实验)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并通过课程实践(实验)、课内互动讨论与案例分析启发,培养学生利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2)第二阶段——专业认知实践教学阶段。这个阶段也称为第一个短学期(时间为6周)。安排在大一下学期结束前的3周和大二上学期开始后的3周。教学方式和内容主要有:①经济学专题实验;管理学新进展、管理理念与应用;经济管理案例分析与讨论;市场主体行为的相关法律知识和应用;模拟法庭与案例分析、点评;邀请相关领域的校内外专家为各专业学生作报告,涉及内容有经济热点、管理难点和专业前沿问题观察,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对人才的需求;企事业岗位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等。②各种系统软件操作训练。包括企业财务系统、物流供应链系统、商业银行业务运作模拟系统、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等实际应用软件,由专业老师示范并进行实时操作训练。③由带教老师带队前往企业参观学习,以增强学生的参与认同感。本阶段的实践目的主要在于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加深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参与热情,培养其协调、合作能力,为今后的努力方向作准备。
(3)第三阶段——专业基础实践教学阶段。这一阶段集中在第二个短学期(时间为6周),安排在大二下学期结束前的3周和大三上学期开始后的3周。教学形式和内容主要有:①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内容包括:企业市场营销策划模拟练习;金融实务与发展趋势分析、银行信贷管理与风险控制模拟训练、有价证券投资与证券市场模拟操作;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训练;会计基础、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训练;创业计划模拟实践、专业发展与就业现状分析等。②社会调查与市场信息收集。规定学生需深入企业、社区或乡村,就有关民生、民意方面的热点、疑点问题进行、考察和调研,旨在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关注民生,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要求学生对有关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应用统计方法进行解析,并要求撰写社会(市场)调查报告。此阶段的实践教学目的主要在于注重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使其掌握修读专业所涉及的基本专业能力。以便让学生将来带着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专业技能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4)第四阶段——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阶段。本阶段集中于第三个短学期(时间为6周),也就是大三下学期结束前的3周和大四上学期开始后的3周。教学内容主要由各系(一般由专业负责人牵头)根据培养目标设计实践内容并上报学院,再统一布置安排。此阶段是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技能综合培养阶段。这一阶段的实践教学,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多门课程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以“信用管理”专业为例,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组建虚拟公司,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企业运作摸拟练习;还可以利用erp软件,进行投资模拟练习等。其他专业同样可以开展类似的模拟训练,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体系。另外,在这一阶段结束后,接着就引导并积极鼓励学生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一项调查研究或岗位实习活动,目的是增强学生对社会、对企事业单位的了解,增强感性认识。更为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还要提醒学生注意收集和积累与毕业论文相关的数据和资料,为最终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个阶段的实践训练对学生后续完成毕业论文以及求职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落实实践教学环节的措施建议
1.合理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并确保落实到位
首先,由系主任(或专业负责人)牵头根据实践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其中必须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内容、时间、进程和考核方法等,经学院分管领导审核批准后实施。其次,教师要加强实践现场指导,应根据不同性质的实践教学要求千方百计引导学生投入实践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实习热情及合作意识;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和研讨,锻炼动手、动口技能;并布置实践作业和撰写实践报告。再次,带教老师要做好实践教学检查与总结工作。应按时检查学生实践笔记、实训报告和实习心得,并做好实践教学后的总结工作——及时总结实践教学的经验、教训,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等。
2.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请进来”就是根据实践教学的阶段性要求和特点,有计划地邀请各个层面的行家里手进校作报告、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甚至让行家们直接走进课堂,与专业课教师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方式能实时地将外界(企业界)信息直接输入课堂,因而能有效地把实践教学融入理论教学当中,使学生一下就拉近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还可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从企事业单位聘请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专业技术特长的工程技术人员或高级主管来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走出去”就是学校(学院)应制定若干政策,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工作,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例如,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或担任助理工作,教师在贡献自己智力和知识与的同时,也在不断吸收企业的经验和技术,从而促进自身技能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另外,要积极鼓励教师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并应企业之需努力开发和承担企业研究课题,以课题为载体,促进教师与企业的互动联系。
3.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努力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校内的实践教学平台(基地)建设,应按照“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提高效率”的原则,对已有的实验室,如会计实验室、工商管理实验室、国际商务实验室、物流实验室等,要加大资金投入进行改造和整合,以满足实践教学发展的需要。另外还应创建一些新的实践平台,例如: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以学生申报科技创新项目为载体,以科技创新竞赛为助推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校外实践基地是学校联系社会的桥梁,是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非常重要的场所,但凡每一个学校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都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校外实践平台(基地)的建设关键是通过双(多)赢的合作机制使企事业单位愿意且能够参与进来,并由企业提供适当的资金支持及实践岗位,学校利用技术、人才优势为企业进行一些技术难点攻关、项目咨询服务和人员培训等工作。这样不仅学校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也为企业提供优秀后备人才支持。
4.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教学活动
具体做法有:(1)鼓励学生建立与专业相关的社团。专业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成立各种与专业有关的团体,可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尽量吸收更多的学生加入社团。这种方式较之学生被动地接受安排效果要好得多。(2)开发学生实践实训项目。通过参与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灵感,还可促使学生深入社会、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以达成实践锻炼的目的。(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实践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这些课外实践活动包括:课程兴趣小组,学科知识竞赛、创业计划比赛,假期社会调研等。学院(校)还应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鼓励他们参加更高层次的实践活动,比如省、市乃至全国性“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策划大赛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其实践技能不断得到提高。
5.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造就专业合格人才。那么,人才技能的培养提高离不开教学质量监控这一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在实施实践性教学时,应把质量意识和质量监控与评估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的全过程。首先,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化建设。如建立教学督导组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校内外信息反馈制度等,以此有效地指导和调控整个教学过程。其次,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常态化建设。通过定期教学例会、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教学通报等形式将各种问题和措施及时反馈到有关单位、部门和个人,形成一个操作方便、良性循环的常态化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第三,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化建设。例如,形成由教学院长牵头,系、专业负责人和专业教师齐抓共管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组织体系,以保证实践教学真正取得实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2.
[2] 汪敏生,王益宇,邓晓荣.应用型技能型高等院校教学的另类思考[M].攀登高地的探索,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8.
[3] 魏文静.本科专业“五三一”实践教学体系探索[M].攀登高地的探索,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8.
[4] 张洪田.构建开发式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8).
[5] 李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创新实践教育平台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3(9).
(责任编辑: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