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立过
(周口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等方法,对周口三所中学学生踝关节发生损伤进行调查。从踝关节的解剖结构以及针对初中生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预防踝关节扭伤的方法,从而为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提供科学的依据与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初中生;篮球运动;踝关节扭伤;预防
中图分类号:R8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2-0213-01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综合性、围绕高空展开立体型攻守对抗的活动性游戏。本研究结合篮球教学,分析踝关节发生损伤的原因,以提醒教师和学生要高度重视,加强预防工作,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踝关节扭伤的发生率。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的需要,随机抽取周口四中、周口一中、周口七中的初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各20人,共180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学校图书馆、期刊网,查阅收集了近10年论文期刊、杂志和相关书籍,为本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分别向3所学校共发放问卷180份(每校60份),收回有效问卷169份,有效回收率为93.89%。
二、结果与分析
(一)踝关节的解剖结构特点
由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可知,踝关节是主要的负重关节,传递压力,减缓震荡,其解剖结构是由胫骨、腓骨下的关节面与距骨上部的关节面构成。踝关节属于滑车关节,除肌肉外还有肌腱,它直接和踝关节相连,止于跟骨,踝关节有六条三角韧带,起着连接、支持、保护和加固作用。从结构上看,内踝高于外踝,关节韧带松弛,距骨体前宽后窄,当跖骨后面窄的部分进入踝穴前面宽的部分,踝关节相对不稳定,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阶段,所以容易发生扭伤。
篮球运动技术动作复杂,在练习训练中技术运动的转换比较频繁,要求不断改变方向。跳起投篮时,学生离开地面在腾空阶段时,足就处于跖屈内翻位,如果落地时身体重心不稳,则向一侧倾斜或踩在他人的足上、球上、或高低不平的地面上,极易发生踝关节扭伤。加之学生缺乏自我保护的应变能力,就会以足的前外侧着地,使足内翻,导致踝关节发生损伤。
(二)踝关节扭伤的原因
1.初中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阶段,骨骼发育还不完善,骨关节相对比较薄弱,加上初中生比较活泼好动、好胜心强、自控能力差、情绪等也是容易造成踝关节损伤的原因之一。
2.思想上不够重视
篮球运动损伤的发生,常与体育教师和学生们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重视不够有关。有的学生不做准备活动,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有的损伤是因为学生人数多,教师组织不力造成的。
3.准备活动与篮球运动技术结合问题
篮球运动攻守转换比较频繁,要求队员在场上不断改变方向,急停急起,突然启动较多,尤其是篮球运动中的抢篮板球,而此时没做好准备活动或不充分,就会导致肌肉的粘滞性提高,伸展性不够,身体缺乏协调性,落地时非常容易发生踝关节扭伤。如果准备活动只做一般性徒手练习,而没有专门针对踝关节的准备活动也容易造成踝关节损伤。
三、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预防措施
(一)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
学生要提高对预防踝关节运动损伤的认识,克服麻痹大意思想;教师要反复强调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传授自我保护的技巧和方法,使学生养成习惯。
(二)运动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合理,是造成运动损伤的第二位原因。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运动量,应根据气候条件的变化和练习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特别是那些易伤部位或者受过伤的部位,准备活动越充分,受伤的概率越小,在准备活动中,可针对易受伤肌肉进行适当的力量练习,多做肌肉伸展练习。训练和比赛后,要及时进行放松整理,注意踝关节的积极性休息。这对于促进踝关节疲劳的消除,防止肌肉僵硬,预防运动性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教师的责任心
教师课前要加强常规教学检查,检查场地器材及学生的服装、鞋子是否符合体育课要求,课中要加强运动技术的指导和科学安排运动量,落实课外活动和比赛组织的管理,特别是篮球比赛中要加强安全教育,杜绝麻痹大意思想。教师要加强体育保健学知识的理论教学,讲解保健知识和预防措施以及踝关节扭伤后的处理方法等。教师要加强责任感,善于观察学生在运动中的表现,以便早发现早处理,避免损伤的发生。
(四)加强踝关节训练
加强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训练,可加大关节的稳定性,如负重提踵、负重足尖走练习、跳绳等;也可通过踝关节绕环、勾脚尖等柔韧性练习提高其伸展性,通过科学合理的练习,增大踝关节活动范围和运动幅度。另外,有针对性地加强踝关节易受伤部位和相对薄弱的部位肌肉力量练习也是积极预防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一种有效手段,对减少和预防踝关节损伤有重要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姚鸿恩.体育保健学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章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