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企业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资源型城市新型农业发展途径探讨

  • 投稿Zpuz
  • 更新时间2015-09-21
  • 阅读量726次
  • 评分4
  • 40
  • 0

汪颖 袁媛(淮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淮南依靠本区域煤炭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加工为区域经济做出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煤炭的大量开采,逐渐出现了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加之煤炭市场的低潮期影响,城市发展结构调整和转型迫在眉睫。本文以淮南周边矿区为例,结合淮南良好的现代农业基础,在系统评价淮南矿区新型农业生产条件的基础上,针对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不同难题,因地制宜提出对应新型农业发展途径,使废弃的土地资源得到再生与循环利用,为淮南新型农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资源枯竭新型农业发展途径

0 引言

淮南依靠本区域煤炭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加工为区域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煤炭的大量开采,逐渐出现了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加之煤炭市场的低潮期影响,城市发展结构调整和转型迫在眉睫。同时淮南市拥有良好的现代农业基础,包括国家级农业示范区3 个在内的市级以上示范区60 余个。因此,淮南市新型农业模式的发展可行性强,潜力巨大。

本文以淮南周边矿区为例,在系统评价淮南矿区新型农业生产条件的基础上,针对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不同难题,因地制宜提出对应新型农业发展途径,使废弃的土地资源得到再生与循环利用,为淮南新型农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

1 淮南矿区农业生产条件评价

1.1 地貌情况。地形地貌决定农业发展面积,淮南以淮河为界,淮河以北主要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适合农业发展,淮河以南多为丘陵地带。

1.2 发展布局。淮南城市发展布局具有明显的特点,即总面积广却分散,众多煤矿企业分割城市,严重制约城市集约型发展,但这确是新型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多个小城镇由市中心带动起来,会起到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的循环效果。

1.3 水资源较为充足。水源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淮南却成为了促进因素,据统计,淮南市年降水量达到10 亿立方米左右,同时淮河上游具有大量来水。

1.4 拥有良好的现代农业基础。2009 年,淮南市印发《关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和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并着力打造都市农业“一圈三区”新模式,即主城区都市农业圈、潘凤采煤沉陷地都市农业区、凤台加工服务型都市农业区和毛集休闲观光都市农业区。

2 面临问题分析

淮南市煤炭资源丰富,被称为“建在金库上的城市”,但是经过多年粗放型发展,资源匮乏,带来一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2.1 塌陷区面积大。淮南煤炭资源开采几乎都是井工开采,煤炭开采之后会形成大量采空区,随着采空区自然充填,地表会形成大面积的塌陷区,进而造成积水和沉陷湖等,导致生态坏境的破坏,众多的塌陷区也分割了耕地面积。具体塌陷面积见表1。

2.2 土壤质量下降。由于长期排矸开采,各煤矿均有大量矸石山,矸石经受雨水冲刷,有害有毒物质流经土壤,同时采空区的塌陷造成水土大量流失,进一步造成农业生态物质元素钠磷钾不平衡。

3 解决途径探究

农业的发展根本问题是土地,而类似淮南这类资源型城市发展带来的最大问题正是土地破坏,因此,充填开采和土地复垦是重中之重。

3.1 充填开采。利用井下采空区处置煤矸石的充填采煤技术,既可以减少煤矿固体废弃物排放、又可以减轻开采沉陷灾害、提高矿井资源回收率,是实现煤矿绿色开采的理想途径和关键技术之一。充填开采可以实现地面沉陷的微变形和保障建(构)筑物安全;改变大量矸石升井占地堆放并污染环境、地表塌陷破坏环境和“三下”呆滞资源浪费的多重被动局面。对于新型农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3.2 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由于采空区塌陷,导致地表土壤性质差异较大,针对不同情况,应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复垦措施,以保证土壤生产力的恢复。针对尚未稳定的塌陷区,积水深度和塌陷区域在动态变化,根据变化规律,在湖底进行水产养殖,已经形成的稳定边坡发展水产作物;针对塌陷稳定但盆底较浅的塌陷区,可以采取人工造田,同时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的模式;针对已稳定深层塌陷区,可采用水产养殖与加工相结合的综合模式。

此外,可以在矿区周围进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将矿井塌陷区建设为人工湖,围绕修建人工游乐园,同时可将废弃矿井加入游乐项目中,优化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4 结论

本文针对淮南矿区塌陷区等不同实际生态情况,因地制宜规划发展,实现资源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生态产业化的升级和创新。

淮南市拥有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将塌陷区改造发展新型农业,不仅可以实现科学系统化的产业结构,同时能够提高就业机会,增加当地收入,优化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坚持政府引导、项目带动、科学调整、技术依托的模式,必将促进淮南矿区新型农业的快速发展,为当地创造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给类似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任秉元,董明.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思考[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12).

[2]吴海峰,苗洁.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J].中州学刊,2013(01).

[3]吴海峰,苗洁.新型农业现代化探讨[J].农村经济,2013(02).基金项目:

本论文属于支持百名优秀学生课外科技实践创新活动基金项目(2014XS030),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项:(ZXYB201305)。

作者简介:

汪颖(1993-),女,安徽芜湖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院淮南新型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