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问题探析

  • 投稿可笑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853次
  • 评分4
  • 48
  • 0

石宏伟 尹昕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存在着教育内容同实际需求相脱节、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教育培训机制单一、教育培训保障制度缺失等问题。因此,充分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自主学习意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的主渠道作用、职业院校的参与作用、各层次培训师的带动作用及社区、党工团组织的帮扶作用,以此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进而推动我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势在必行。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对策2004年到2012年连续9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九个以解决“三农”问题为主的一号文件。支持“三农”,关注民生,不仅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战略思想上的具体体现。农民工问题本质上就是农民问题,也是“三农”问题的热点话题。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是目前农民工问题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有1亿人左右,约占农民工总数的60%。农民工教育培训状况不但关系到我国市民化的进程,也关系到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和“三农”问题的解决程度。要使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得以顺利实现,提高他们的各方面素质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离不开一系列的教育培训工作。因此,研究并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问题,积极探索其教育培训的有效途径,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1]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与特征

1.新生代农民工概念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和社会制度变革,中国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拉开了帷幕。80、90年代形成大规模的“民工潮”后,农村外出流动人口的规模一直居高不下,成为令人瞩目又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农民工现象。农民工一般是指介于农民和工人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即出生且户口在农村,而人在城里打工的农民。它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定时期的产物,是我国城乡二元制度和户籍制度直接导致的一种社会现象。当前,农民工正经历着从老一代向新生代的转换,他们之中相当一部分是出生在20世纪80、90年代以后,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已具备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学者称之为“新生代农民工”。将他们与老一辈的农民工相比较可以看出,一方面他们对土地及农业生产活动等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他们大多受过义务教育,文化程度较高,且渴望融入城市社会,但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据统计,我国现有新生代农民工约1.2亿人,将近农民工总量60%,是一支迅猛发展的劳动力大军。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保障我国产业转型、经济提速、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2]。

2.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可以被看作是农民工群体中的一个新兴群体。一方面,由于他们和老一辈的农民工同处于城乡二元体制之下,受着农业户口在城市中的各种限制,甚至是各种资源在城乡间的不平等分配环境中生活长大,因而自然而然地被农民工群体共有的一些特征给同化了;另一方面,因为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出生于20世纪80、90年代,正处于青壮年期,身上呈现出同年龄段的普通年轻人所共有的一些特质。因而要更正确认识新生代农民工特征,就要把他们放在一定的与时间(历史)和空间(地理)相关的三维坐标中来加以把握[3]。在时间维度上,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中的一个过渡性群体,体现出时代性的特征;在空间维度上,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一直处于“半城市化”状态的群体,有着边缘性的特征;在未来这个维度上,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发展性的特征。

第一,时代性的体现。新生代农民工由于成长生活在中国社会转型及体制不断变革的社会背景之下,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使得他们在进入大城市务工时显现出与老一辈农民工不一样的特性。他们不仅注重工资待遇水平,还会看工作环境的优劣,自身权利的实现情况等,更加注重自我的发展;同时,他们与老一辈农民工相比,更加向往城市的生活方式,更能够接受城市的文化文明,他们的价值观更多地显现出多元化、时代化特征。

第二,边缘性的体现。一方面,许多新生代农民工自小就跟着父母在城市里生活长大,心理预期一般都高于老一辈农民工,但耐挫力却相对较低。且与老一辈农民工相比,他们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对农村的农业生产活动并不熟悉,不会种田,所以在农村的社会生活模式下处于边缘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文化水平的制约等,他们在城市中大多从事第二、三产业的职业,做生产线上的一线劳动力或在工地、服务业等行业上工作,大多是靠体力吃饭,难以找到高收入且稳定的工作。并不能真正融入到城市当中去,所以他们在城市中也处于一种边缘状态。由于他们不熟悉农业生产,土地无法保障他们的日常生活,而城市目前也似乎并没有很好地接纳他们。因此,在城乡两端都处于某种边缘化状态[4]。

第三,发展性的体现。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是80、90后,来城市务工没多久,他们的职业生涯刚刚开始,而且工作不是很稳定的,并未完全确定以后从事的职业。所以,他们在职业发展上有较大的变数;且新生代农民工大多仍未结婚生子,不久就要面对婚姻及以后的子女教育等问题,是选择在城市结婚定居,安家乐业,还是回到农村,他们的心理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阶段,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发展性。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

1.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概况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我国农民工总数量是2.69 亿人左右,而在1980 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约有1.25亿人,占到农民工总数的46.6%,占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农村从业劳动力的比重为65.5%。根据中国就业网在2014年1月发布的信息,如表1所示,从2013年城市劳动力市场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文化程度要求来看,85.3%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文化程度有要求。[5]并且,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需求量最大的是受过专门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的劳动力,占总需求的60.7%。那些没有受过专业技能教育培训的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中的需求量只占一半不到,这就表明知识和技能已日益成为用人单位选择劳动力的重要标准。体力劳动的需求量日益减少,受到过一些技能培训的劳动力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也就是说,如果新生代农民工能大规模接受技能教育培训,他们的教育和技能水平就能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快速发展,进而能在城市长期稳定的发展就业。(表1)

2.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1)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教育培训保障制度缺失。从总体上看,国家非常重视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投入大量资金。近两年,全国各省区市级政府部门也为农民工培训投入约12亿元[6],对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素质及技能起到一定作用。然而,由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数量极其庞大,尽管各级政府部门都对其教育培训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平均到每位农民工,得到的政府投入就变得微乎其微,大概只有一百多元。而且,国家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资金投入与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相比相差甚远。例如,作为解决“三农”问题重要途径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覆盖全国大部分城乡地区,是由劳动保障部、农业部等六个部门共同负责牵头,每年拨款资金却只有3亿元左右。而我国农村劳动力基数极其庞大,现有培训扶持政策标准下,参加培训的农民也存在培训时间短、培训深度不够等问题,甚至有些贫困农民无能力参加培训基地培训。国家教育部等部门对我国一些985或211等重点高校,每年投入资金多达3~8亿元,由此可以看出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之处。同时,一些企业多采用“拿来主义”策略,更加倾向招聘已参加过培训的农民工。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下,企业更把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当成是一种额外开销,不愿意投资。所以,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拨款,外来资金比例非常小,显然难以满足教育培训预算需求。而目前政府也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吸引其他资金的投入。

近几年,虽然国家加大了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宣传普及力度,社会上也有各种各样的教育培训单位和机构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教育培训,但目前颁布的一些有关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文件政策大多侧重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步骤、措施等,缺乏有效的法律及制度保障,从而使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多流于形式且无法可依。

(2)教育培训内容同新生代农民工实际需求脱节。新生代农民工在心理上具有一定复杂性,他们选择到城市中去打工往往出于个体选择,流动目的也从单纯的生存型向发展型变化,不再将工作简单地视为生存手段,更看重自身的职业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意识、维权意识和学习欲望。希望能学习到专业的技能知识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力和收入水平,改善生存状况,也希望能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又希望学习一些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但是现实情况是,当前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大多流于形式,教育培训内容单一,内容多以一些基本职业技能和岗前培训为主,与市场的实际需求脱节。而且培训内容较老,农民工们像吃“大锅饭”一样接受培训,没有针对性,实际效果较差。由于忽视了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发展的需求,缺少文化修养方面的课程,与农民工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

(3)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缺乏统一高效完备的培训机制。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主要由社会保障部、劳动部、教育部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由于牵头部门过多过杂,使得其教育培训缺乏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机构监督管理不到位,也使得其教育培训工作大多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往往主要由一些企业和一些职业院校实施,没有专门的比较正规的教育培训机构。从企业角度看,大多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将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当作一种额外成本,并不情愿为农民工教育培训买单。从根本上来看,是用人企业缺乏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未认识到人力资源投资的长效性。而且新生代农民工频繁流动和跳槽,也是使企业缺乏足够动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样作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主体的一些职业院校和相关培训机构大多是盈利性质的,并不以教学水平及教学效果为中心,师资水平也良莠不齐,且教学时间较固定。而新生代农民工所在企业大多实行三班倒工作制,很难固定学习培训,这样教学和工作的时间就产生了很大矛盾。因此,从整体来看,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机制尚未健全,且面临难以真正落实的局面。

(4)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因素,职业技能提升乏力。由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3 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可知,在新生代农民工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比老一辈农民工高19.2%个百分点。[7]虽然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普遍高于老一辈农民工,但并不意味着他们能适应、满足现代产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一方面,由于中国教育体制问题,他们从小在农村乡镇地区所受到的教育质量无法与城市相比。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的更新换代,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新生代农民工们不能再像老一辈农民工那样,仅靠从事体力劳动在城市中扎根生存,也就使得他们在城市的就业市场上处于一种很不利的地位。新生代农民工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他们对接受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有非常迫切的需求。但是,由于他们在社会、经济地位上的“边缘性”,使得他们根本没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实力去满足这些需求。而企业目前没有足够的动力进行农民工职业培训,国家政府在这方面也一直是处于一种漠视、置之不理的“缺位”状态[8]。

三、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对策措施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应该转变理念,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公共服务,明晰各级政府及部门机构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中的职责,将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纳入公共服务体系之中。

把国家有关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方针政策,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规范起来,从根本上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教育与培训的权利。

教育培训经费紧张是制约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症结所在。虽然各级政府投入到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中的经费在逐年增多,但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基数的庞大及其总数的不断扩大,使得每个参加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所得到的补贴微乎其微。要想参加专业的技能教育培训,新生代农民工个人还得承担教育培训的大部分费用,这对农民工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也因此已经成为限制新生代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的一个很重要的障碍。政府作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主导者和推动者,应当不断扩大经费的投入,最好能使之制度化,形成稳定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可以制定一系列激励政策。譬如,减免税收等,鼓励企业和培训机构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资金投入,从而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物质保障。

2.调动社会积极因素为教育培训提供条件和保障

(1)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参与作用。近年来,我国在全国各地设立了许多各式各样的职业技术院校,规模已经足够庞大。但是,正是由于基数太大,政府相关部门对这些职业院校的监督管理不是很到位,从而使得这些院校的层次和质量良莠不齐,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起到的作用也并未达到一定的成效,无形中造成了对现有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而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辈农民工相比,正值青壮年,在成长环境熏陶下,他们更具有现代年轻人的一些特性,接受新事物比较快,思维也更灵活。首先,职业院校应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这些新特征改革创新教学方式,使教学能更为新生代农民工所接受;其次,根据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时间比较零散,学习时间难以固定的实际情况,职业院校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授课方式。通过加强院校和企业之间的联合,直接到农民工相对集中的企业或地点上课。比如,车间、工作现场,这样既能节约成本,也能较好地解决农民工上课时间问题;最后,还可以根据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实际需求开设一些课程。除了专业技能课之外,还可以讲解一些法律知识和业余文化知识类的课程。

(2)充分发挥各层次培训师带动作用。我国各类农民工培训机构数量庞大,而师资力量却相对薄弱,尚未形成专业化的培训师队伍。我们可以借鉴英国的某些做法。英国有关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学校在招聘培训师时,既非常重视审核应聘者的学历、经历、技能等,更强调培训师的实践技能。而且,对应聘者还有一定的试用期。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培训师队伍的专业化。合格的培训师应该首先调查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需求,再根据这些需求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与安排,不断完善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从而提高培训的效果。

(3)充分发挥社区、党工团组织的帮扶作用。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新生代农民工尤其是已经成家的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各个社区中去.社区及居委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优美的社区居住环境,丰富多彩的社区文体活动等都可以给新生代农民工营造积极良好的教育氛围。同时,社区的党工团组织也要切实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从而提高整个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的效用。

3.充分发挥企业的主渠道作用

企业作为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主导者和推动者之一,应加强对市场需求的调查与研究。对新生代农民工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做到按需教育;了解如今新生代农民工原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和受教育水平,对新生代农民工实施有时效性的教育,做到因时教育;根据企业自身对人才的需求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状况,为其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并筹备经费和师资等。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现场观摩等形式,强化新生代农民工的操作技能;企业还可以对新生代农民工实施循序渐进的教育培训,培训师可以先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岗前培训,等他们工作一段时间后,再结合其实际工作情况决定是否进行继续教育,以巩固教育效果;企业还可以建立一系列考核机制,每周对之前培训的相关内容进行考核,强化教学效果;同时,引入竞争上岗等晋升机制,以激发其学技术的热情。更重要的是,企业要强化人力资源基础工作,做到肯于和敢于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进行投资,做好人才培养的相关工作,形成完善的教育激励机制,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4.充分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自主学习意识

为了适应现代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自主学习的观念和意识,才能最大程度地挖掘自身潜力,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好身边的一切学习资源和业余时间。顺利地实现自己的培训目标,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既可以满足现代产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可以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更新换代背景下,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及职业技能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各企业可以从新生代农民工的一些心理特征出发,在社会各部门机构为其提供完备的学习硬件、师资等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学习技能的激励机制,将工资待遇同知识水平挂钩,将晋升标准与技术学习能力挂钩[10]。从而充分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徐媛媛.试论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及其培育[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页),2012-6-10.

[2] [3]黄丽云.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中的价值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1).

[4]中国工运研究所.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判·对策建议[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1(11).

[5]中国就业网..2013年第四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完整版

[EB/OL]. http://www.chinajob.gov.cn/DataAnal?ysis/content/2014-01/22/content_879534.htm[6]唐踔.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探析[J].成人教育,2011(3).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05/t20140512_551585.html

[8]简新华,黄锟.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民工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0).

[9]高玉峰,石洪顺,贺字典.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页),2012(6).

[10]吴小蓉.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分析与对策[J]. 继续教育研究,2012(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的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研究”(项目编号:11BSH067)和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2ZDIXM024)的阶段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