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食品安全论文范文,食品安全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茶叶行业现乱象 多项标准难执行

  • 投稿答完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550次
  • 评分4
  • 22
  • 0

吕田

日前,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对北京市场销售的59种茶叶样品进行了比较测验,结果显示,虽然所有样品的农药残留指标都在国家标准规定范围之内,但还是有9个样品的稀土含量远超国家标准,还有一些样品存在假冒产地、虚标等级等问题。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从北京各大商场、超市、茶庄和茶叶专卖店里购买了试验所需的茶叶样品,所涉及茶叶种类包括24个乌龙茶、15个茉莉花茶、10个红茶、10个普洱茶,所有样品均为预包装产品。测试结果发现,红茶、普洱茶样品质量较好,乌龙茶样品质量较差,共有18个样品存在污染物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要求、实测品质低于明示等级的问题。

结果一出立刻引起了民众的恐慌,这俨然不是茶叶首次曝出质量安全问题。与此同时,众多行业专家和企业纷纷对检测结果提出自己的质疑和意见。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以下简称“中茶协”)更是在节目播出后一天分别致函央视新闻中心和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就此事提出了协会方面的意见,并于当天公开发表了《关于有关媒体报道中茶叶食品安全若干问题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代表行业就大家关心的茶叶食品安全问题做出客观科学的阐述,避免社会的误解和不必要的消费恐慌。

经总结,双方争论的关于茶叶质量安全主要有以下四大问题,一是关于茶叶农药残留问题;二是关于茶叶稀土含量问题,这也是一直备受争议的问题;三是关于茶叶产品等级虚标问题;四是关于茶叶市场售价问题。

茶叶农药残留

对此问题,中茶协在《说明》中的解释是“茶叶通常以泡饮为主要饮用方式,而大部分农药是脂溶性的,不溶于水。同时,从国家食药监总局历次抽检结果观测,我国茶叶产品与世界其他国家茶叶产品相比整体合格率较高,农残基本控制在国标之内,总体安全,可以放心饮用。”

农药残留与农药超标

农药为现代农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茶叶作为一种农产品,肯定会在种植过程中使用到农药。然而,“农药残留”和“农药超标”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检测出来不等于就一定会有危害,只要不超过标准,一切就还都是安全的。

农残限量标准的制定,需要依据农药的每日允许摄入量、急性参考剂量等毒理学数据和居民食物结构因素。当摄入的农药残留量低于该物质的每天容许摄入量标准时就是安全的,即使长期食用,也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影响。

在制定农残最大限值时,一般还会增加至少100倍的安全系数,理论上讲,即使偶然误食农残超标农产品,也不一定发生安全事故。而且,与其他食品相比,饮茶时摄入的农药数量远小于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的课题组曾对不同农药在泡茶过程中的浸出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中溶解度低的农药如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泡茶时进入茶汤中的比例一般只有1%左右。也正是基于此,目前中国在茶叶中推广使用的农药大部分是水溶解度极低的农药品种。

头泡茶是否能降低农药残留

关于茶叶农药残留还有一个争议话题,就是头泡茶是否应该倒掉。最近在朋友圈流传着这样一个话题,“蔬菜、瓜果上有农药残留,食用时要浸泡一会儿才能将农药残留洗掉。每天喝的茶叶也不例外,上面也有农药残留,所以喝茶前最好洗一下茶。”洗茶是否真的有必要?头泡茶又能否洗掉茶叶上的农药残留呢?

记者随机在市场上选取铁观音、茉莉花茶、白茶、毛尖和菊花茶五种大家常喝的茶叶,进行了头泡茶的农药残留检测。

结果显示,五种茶叶样品虽然带有一些少量农残,但农残抑制率都未超过国家标准。据了解,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农残抑制率不应超过50%,大于或等于这个数值都属于超标。泡第一杯茶的时候,确实可能会把茶叶中少量农药残留泡出,但是这个量远小于茶叶本身的农残,不必过于介意和担心。如果消费者非常介意,为了最大程度避免农残,建议喝茶时先洗茶,用开水冲泡半杯左右,大约1分钟,再把茶水倒掉,洗去茶中一些农残、灰尘、杂质、细菌等。

另外,茶叶在制作过程中要经过高温炒制,炒制时温度能达到100℃-500℃,其实炒制过程就是杀菌过程,如果茶叶本身存在农药残留或不卫生的物质,经过高温杀菌后就能够达到安全饮用标准。而且,随着茶产业的发展,现在加工茶叶的设备、工艺越来越先进,茶叶在高温杀菌后还要进行真空杀菌和常温杀菌,因此,正常情况下茶叶可以放心饮用,不必担心农残超标问题。

茶叶稀土超标

稀土超标是茶叶质量安全最常见的问题,今年初,北京市药监局就曾公布五种茶叶稀土超标,其中标注福建省安溪新圳茶厂的散装铁观音稀土含量超过标准值的8倍。对此,中茶协在《说明》中的解释是,“我国是稀土含量较为丰富的国家,也是目前国际上唯一制定稀土限量标准的国家。自2005年我国发布实施茶叶稀土限量标准以来,茶叶稀土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目前,茶叶稀土元素限量正处在基础研究、风险评估和指标修订阶段。”

稀土到底是什么

要弄清楚稀土超标问题,首先要了解稀土到底是什么?稀土是十多种元素的统称,镧系元素以及与镧系的15个元素密切相关的两个元素共17种元素称为稀土元素。它们在现代电子工业中至关重要,在世界市场上也相当珍贵。虽然叫作“稀土”,但是它们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样“稀少”。在土壤中,它们广泛存在,只是含量低而无法开采而已。

那茶叶中为什么会有稀土呢?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梅宇介绍,茶叶稀土来源主要有土壤、大气沉降和外来(如叶面肥等)。茶树从土壤中吸收各种元素,这是不可避免的,茶叶中的稀土多少与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有关,其主要积累在茶树叶片中。一般而言,茶鲜叶成熟度越高,内含稀土含量越高,制成的干茶稀土总量就高,如乌龙茶、黑茶、紧压茶等茶类;由原料嫩度较好的茶鲜叶加工而成的绿茶、红茶、白茶等茶类,稀土含量相对较低,稀土超标率就低。

实践证明,稀土具有提高茶叶叶绿素含量、提高茶树体内的酶活性等效能,有助于茶叶增产及提高品质。受经济效益的影响,肥料企业、农药企业生产了含有稀土的肥料和农药。此外,从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广泛推广稀土肥料,可以施入土壤,也可以叶面喷肥。

于是,这些吸收到植物中的稀土对人类健康有什么样的影响就成了一个问题。但是,稀土实在是太过复杂,17种元素在不同地区的土壤中含量不尽相同,为研究它们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带来了很大困难。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极为欠缺,负责评估各种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影响并制定安全标准的国际权威机构JECFA迄今也没有对稀土作出评估,更没有设立“安全摄入标准”。在中国,有学者做过一些调查,发现高稀土地区的人群体内的稀土含量比低稀土地区的人群要高,也发现了他们体内的一些生理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因为稀土不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所以认为其摄入量越低越好。

稀土限制标注是否过于严苛

关于稀土限制标准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很多国内茶叶相关专家认为,现行国家标准制定过于严苛,会阻碍我国茶叶出口,目前除中国以外的其他茶叶生产国和进口国,包括美国、日本、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都没有对茶叶设定稀土限量指标,而我国这样做只会作茧自缚,成为其他茶叶进口国贸易壁垒的“有效”依据。

现行国家标准GB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前言中明确指出:“稀土限量指标按GB2762-2005执行。”而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了茶叶中稀土元素的允许限量标准为2mg/kg。

梅宇表示,该标准(GB2762-2005)没有充足的调查基础,对植物中特别是茶叶中的稀土含量的本底值(各要素在污染前的数值)没有掌握。“从目前已掌握的茶叶中的含量可以看出,这个标准定得太低。”

现实情况是,采用嫩叶的茶(比如绿茶)这个限量还不难达到,而采用成熟叶片的茶(比如普洱、红茶等)就有大量的茶叶超标。也就是说,对于这些茶而言,茶农不进行任何“违规生产”,还是不能保证收获的茶叶合格,从现实的抽查结果来看,超标的比例还不低。

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专家阮光锋也表示,茶叶中稀土含量本底值为0.23-1.76mg/kg,标准定在2mg/kg对于茶叶生产者来说确实有些苛刻。

稀土对人体的影响

既然稀土在茶叶中不可避免,那么喝了稀土超标的茶对身体健康有怎样的影响呢?结合目前学界对稀土的认识,可将稀土“毒性”描述如下:稀土具有明显的环境蓄积性、生物吸收与富集性、脏器组织的蓄积性及毒效应的广谱性。

不过许多学者对茶叶中稀土危害持不同见解。

阮光锋表示,茶叶不同于其他植物性食品。茶叶通常被人们用来冲泡饮用,稀土较难溶于水,冲泡的茶汤中只有不到1/4的稀土氧化物会浸出,对人体的安全风险很小,这与直接吃到肚子里是完全不同的。“从目前人群摄入情况来看,从食物中摄入的稀土量不会超过每日允许摄入量。”

梅宇也表示,稀土元素对于人体健康具有双面性,其具抗凝血、抗肿瘤、抗动脉硬化、消炎杀菌等药理功能,适量摄入稀土元素有益人体健康,只有稀土摄入过量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他建议当前应尽快对现行的茶叶稀土限量标准重新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指标。

茶叶虚标等级

在市场购买茶叶时,很多商家会根据茶叶品质、外观、汤色等,将其标注为特级、一级、二级等,但基本上这些都是各茶叶生厂商自己根据其标准进行评定的,这就造成了一些茶叶店随意标注茶叶等级的问题,甚至出现将二级茶叶标注为特级的现象。

针对这一问题,中茶协在《说明》中说:“我国对茶叶感官品质的判定具有科学规范的评判流程和依据,各企业间产品等级标注均由各企业严格参照国家标准基础上再依据企业自有标准进行确定,不同企业同类产品间的等级不具有可比性。”

每种茶叶都有自己的分级标准,且没有国家规定。评定茶叶标准就是通过人的感官(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对茶叶形状、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味底六个因素进行综合审定,其过程带有一定主观色彩。

自从我国开放茶叶以后,等级标注就已经不再是茶叶质量好坏评定的标准,不同的茶叶、地区、企业对茶叶等级都有自己的定义,同一品牌的茶一级要比二级品质好,但如果不是同一品牌其参考性就不强。

茶叶价差悬殊

对茶叶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目前茶叶市场价格一直不稳定,前些年几万块钱的普洱茶引人追捧,成为了一种既可以品尝又可投资的收藏品。近些年,茶叶价格趋于平稳,回归正常。但这种茶叶价差悬殊的现象还是存在的。

中茶协在《说明》中写到,“茶叶价格是由多项综合因素共同决定的,除产品级别外,供求关系、特有风味、原产地域性、品牌附加值等均包含其中,产品价格会根据其价值在合理的范围内波动,并受市场调控影响。”

茶叶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中流通,价格自然受到市场规律影响。但是,茶叶又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品,中国茶叶收藏又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影响茶叶价格的因素也变得“富有中国特色”。记者在市场调查中发现,影响茶叶市场价格的因素主要有几个方面。

茶价影响因素一:消费心理

和很多商品不同的是,消费心理是茶叶价格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业内人士分析,茶叶市场中不乏一些价格和价值差别比较大的经营活动,如200元的茶叶可以卖到500元,500元的茶叶可以卖到1000元,基本上都是受顾客消费心理影响的结果。国家级评茶师魏桂林分析,目前茶叶市场上有70%-80%的零销商并非真正懂得茶叶,而顾客中,又有近70%的人不是真正懂得茶叶。于是,茶叶消费活动就有了“瞎蒙”的空间。

茶价影响因素二:茶叶质量

茶叶价格与其品质密切相关,而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有品种、产地、土质、茶叶形状、受污染程度等。但有时这些因素的影响单从外表很难看出来。再加上茶叶的品种繁多,总共算起来有上千个品种,有时就连茶商也很难鉴别。所以,有时看起来“差不多”实际上品质差很多,价格当然也就差很多了。

魏桂林提醒,市场上有很多品种的茶良莠不齐、品质不一,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可以通过察看茶叶、嗅闻茶香、品尝茶味等方式来辨别是否是优质茶叶。据了解,品质不好的茶叶泡三遍后便无香味。

根据茶叶质量估计,茶叶的大众价格应该在每500克200-400元左右,好茶叶也不过在每500克800元左右,这是市场能接受的范围。那种高档的名茶数量是极少的,而且要求极为严格,即使是“茶中极品”,从专业角度看也不过在数千元左右。

茶价影响因素三: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是影响任何一种商品市场定价的主要因素,茶叶也不例外。根据微观经济学原理,当某一商品出现供大于求时,其价格下跌,反之则上扬。同时价格反过来又会影响供求,即当价格上涨时,供应会增加而需求减少,反之就会出现需求上升而供给减少,因此价格和供求互为影响。

高品质的茶叶根本不需要再到交易市场中流通,据了解,目前从安溪茶叶市场交易的茶叶主要都是一些中低档产品,市场供应量比较大,价格也普遍不会很高,每500克100-300元左右。但是,高品质的新茶很讲究采摘时间,且受生长环境和制茶工艺等影响,采摘的量不多,供不应求。这种茶数量极少,消费者竞争厉害,茶叶价格自然就会攀升。安溪茶叶市场工作人员透露,每500克800元左右的茶叶质量已经相当不错了,那些价格每500克1000元以上的茶叶很大一部分有炒作的嫌疑。

茶价影响因素四:品牌附加值

茶叶经营者的理想是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合法且道德地赚取最大商业利益,不同的经营者给同一种茶叶确定不同的价格,要想比其他经销店赚取更大的商业利益方法有很多,其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就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一般讲,从安溪茶叶市场中淘得的同一种茶叶,具有相同质量、相同制作工艺,经营者要想挣得更多的利润,就需要提高品牌附加值,要有比同行更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魏桂林认为,目前茶叶市场价格在一定程度有虚高现象,但是,顾客的消费心理正在逐渐理性化,品牌附加值对茶叶价格的影响将更为明显。

茶叶价格虚高不是中国茶企的出路

茶叶质量是影响茶叶价格的一个因素之一,但是否可以根据茶叶价格判断茶叶品质,显然答案是否定的。中国茶叶行业目前正陷入这样一个质量与价格的陷阱。单纯搞“天价茶”炒作,只能是茶商营销无能的表现,中国茶叶行业始终要回到普通民众的视野中。

茶叶价格可以高,但必须符合价值规律,让价值决定价格,同时也要考虑到茶叶产品的民生特征。茶叶更多的是民生用品,而不是奢侈品;茶叶更多的是人民大众的茶叶,不是权贵的专享资源。茶企需要关注普通人民的需求,需要为普通人民提供货真价实、消费得起的茶叶。

无论是为了做品牌,还是其他目的,我们不能进入茶价“步步高”的误区。任何产品都有可能“奢侈化”,茶企可以把茶叶当作奢侈品来卖,可以为富人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但是,富人和普通人都是人,我们都应该在品质上把好关,茶叶品质都要过关。要预防茶叶卖不出去乃至预防更大的危机,靠指责、抱怨消费者解决不了问题。中国茶叶行业必须问责于己,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