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
(贵州平坝第一高级中学 561100)
中学教材中的文言文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深邃的思想、流畅精练的文字,巧妙的构思成为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典范,文言文的文本价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本价值对学生心灵的熏陶及总体素质的培养
文言文的学习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古汉语文字符号背后所承载的中华文化以及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的了解和领会。因此,文言文的教学,既要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又要赏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写作技法,这是教学的关键。更要强调古文化的传承和熏陶,这是教学的中心。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怎样利用文言文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选入教材的古文篇章都是经过千百年过滤筛选的文学和道德精华的典范之作,是历代名家凝聚心血的代表作品。
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关键是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境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高中所选文言文浓缩了中国文化精华,有着丰厚的精神内涵。
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不仅立足于指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也应该立足于文言文中那丰富、感人的情感,从中吸取优秀文化和道德修养。如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欧阳修的“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忧患意识;李密“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情真意切,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苏霍姆林斯基说:“爱的教育应当是整个德育的主旋律。”,这些情感所蕴涵的美,学生可感受,进而感悟,从而在作文中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个性要求有四条,其中第(1)条是这样表述的: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是课标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积极导向,没有这一导向,书面表达就失去了灵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语重心长地说过:“作文不只是一种写作技巧,而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段。要做好文章,首先要在做人上狠下功夫——内心必定要有所追求。”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一个写作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审美者和对生活大美的创造者。写作者要能够有目的地、挥洒自如地欣赏美和创造美,只有自我培养起一种深幽、阔空、苍劲、奥远的审美心理,才能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囊括天地之美于胸中,发抒寰宇之情于笔端。审美教学,是文言文的最高境界。文言文的美,从篇章布局到文字行文的内涵都有体现。所以,在文字的运用上是精之又精,其文字简练而又内涵丰富是今人所不及的,所以,在字词的教学中,教师应把这种炼词之美用词之妙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课标》指出: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一步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对文言文则要求“对文章进行初步的审美与评价。”
首先是感受人格美。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独具个人的精神之美,人物形象极具个性,例如在《离骚》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心系百姓,为了国家,为了自己的信念,而洁身自好、刚正不阿的形象,特别是有些优秀的叙事文学作品,如《苏武传》中的苏武,他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苏武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形象让我们从中领略到独特的人格美。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人物的人格美,在潜移默化陶冶情操,塑造人格。
其次是感受情感美。文言文大都蕴含着情感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受作品中的情感,《陈情表》是古代散文中传诵千古的名篇之一,这篇文章以陈情统摄,通过叙事说理,显得情真意切,是学习的重点。课文涉及的语汇较多,消化理解诸多文言实词是学习的难点。《陈情表》一文以“情”贯穿全文,字真句切,文中流露出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对晋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最后是对祖母的孝情。前两种感情,只在文中含蓄地一带而过,掩入对祖母的孝情之中,而对后一种感情则大肆渲染,并且营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即“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委婉恳切的感情。能够感受人物的感情,让人物的高尚情感去陶冶学生的情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对学生人格美的教育。
再次,是感受思想美。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作为中华古文化的载体,有着无比丰富的思想内涵,中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汲取营养,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接受传统思想的美,使学生受到熏陶。教育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对于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个性行为和高尚的品德都有着重要作用。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程序化、模式化,往往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轻“情”,重“文”轻“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作文内容显得空洞、苍白。因此,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同时也在作文教学中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力、鉴赏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实现语文教学美育的目的。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能够形成和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精读文言文,对学生写作能力会有所提高。鲁迅先生说“学好课内的东西只是学好语文的一半,另一半要靠课外去学习探索。”这就是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的阅读文言文,让学生在阅读中吸取文言文的思想精髓、结构章法,语言的应用、多样的表现手法,把这些借鉴到写作中。新课标提出的“语文素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把立人和学文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整体的人的发展的思想。因而,学生通过广泛阅读,积累大量文化知识,心灵得到浸润,情操得到陶冶,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韩军先生在《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一文中谈到他对文言学习的看法。他认为:是文言教育造就了白话大师,文言学习形成纯粹,典雅的汉语语感,文言是白话的根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是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中学文言文教学与作文写作相结合,这体现学生能够从文言课本中找到写作之“源”。这样,学生作文才如“活水”一般灵动,中学生作文在有效借鉴文言文的优美语言和思想精华同时,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素养,逐渐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阅读、语感及字词教学,提高学生能力及技巧,有利于其写作
(1)阅读、语感及字词教学。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够形成写作,写出好作品。
写作是与读书联系在一起的。要写作就必须读书;阅读教材历来都有“文言文”的内容。之所以要对学生进行文言文教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理由。1. 对学生进行经典教育,传承祖国文明。编入阅读教材的古典诗文,基本上是历代经典中的精华,通过阅读这些精品能够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经典之所以重要,还因为凝结在经典中的传统思想、文化、精神,已渗透到中国人心里结构之中,积淀为民族的文化心里品格,汉语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语言。文言的阅读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说,存在着语言文字、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等实际的难题;在教学上,教师首先要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知人论世”;课前要求学生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给生字生词注音,并逐渐养成这样的学习习惯;讲授课文前,教师先范读,也可学生先读,然后师生共同纠正,在此基础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文体特征。
在阅读中,我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通过语言分析,具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表现出来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思想倾向。结合具体语境,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的含义,落实词句的翻译,从而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疏通文意,归纳文言的基础知识后就思想内容、表现手法、章法结构、语言特色、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文学和美学的鉴赏性阅读。在分析文章时,首先从文体特征出发,把握文章的总体特点特征,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在分析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全面深刻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从文言文中学到一些写作的技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了。
新课标中就提到了要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叶圣陶先生在《文心·语汇与语感》中提出,语感是“对于辞类的感觉力”。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应该重视语感的培养,从文化的角度去分析和解读文言文。中学教材中有许多内涵丰富的精美诗文,在朗读中感受美;在朗读中体验形象;与作品的感情产生共鸣,郭沫若曾经说过,儿时背下的书,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着年龄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财富了,在背诵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加深语言感知能力,从而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长期以来,“写作能力”是写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由于写作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写作能力包含的范围就较广一些,把语文教学大纲关于写作能力的要求归纳起来,有人认为中学生写作能力,从写作知识进行分解,则应具备写作的基本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联想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从写作过程进行分解,则应具备写作的专门能力:审题能力、选择材料能力、结构文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修改文章能力。显然,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由多种能力组成。作文时要用恰当方法来来表现,刘勰说:“才之能通,必资晓术。”使文章通达,必须要通晓写作的技巧与法则。当然技法不能决定一切,技法是为内容服务的,而不是一味的机械的追求技法,这样文章很生硬,写出的作文也不能打动人,中学文言文教学与作文写作相结合,学生能够从文言课本中找到写作之“源”。学生作文就如活水”一般灵动,中学生作文在有效借鉴文言文的优美语言和思想精华同时,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素养,逐渐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