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作文教学论文范文,作文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考满分作文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 投稿宇航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508次
  • 评分4
  • 54
  • 0

李奋启

写作是个体对现实生活体悟的情感外化形的一种独特形式。然而,当这种精神创造过程与考试联系在一起时,写作便被套上了功利性的枷锁,高考满分作文便是典型范例。在高考功利主义思想的驱使下,不少教师在平时训练学生写作文时,不是重视作文真情实感的表达,而是在文章形式上下功夫,教给学生一些自认为可以得高分的“招数”。于是,学生的作文变得越来越重视形式而轻视内容。以致走上了模式化的道路,这其中也包括高考满分作文。总体而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滥用修辞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一些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式或者方法。在行文中,恰当合理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的确可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于是在高考作文中,考生大量使用修辞,来为文章增彩,运用这种方式提高作文成绩已“蔚然成风”。但是如果每篇作文都使用修辞,就有“滥用”之嫌疑。

首先是滥用排比。排比是在写作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正确运用可以使句子更具有音韵美和节奏感,并富有排山倒海的气势,提升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但是许多考生为了能够加深阅卷教师对自己作文的初步印象,不管内容是否需要要,一味大段大段地运用排比。一些阅卷教师认为运用排比可以体现出考生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运用功底,因此在阅卷给分时也就格外地慷慨。很多语文教师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平时的训练中就不断强化这一“招式”。当然,并不是说文章中不能运用排比。但是运用排比也必须从文章整体的内容和表达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去拼凑一些排比句式。

其次是滥用比喻。比喻是指根据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通俗浅显和常见的事物对深奥难解的一些事物进行解说,也就是打比方。在文章的记叙、说明以及描写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将表达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事物变得具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但是如果在高考作文中,考生随意使用这种修辞手法,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比喻修辞手法的使用,要从文章的实际表达需要出发,结合文章整体内容,恰如其分地运用,这样才能在众多高考作文中出彩。

最后是滥用比拟。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就是借助作者丰富奇特的想象力,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和情感;或者把人当作物来写,亦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这种修辞手法的采用,能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深刻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一种感情上的共鸣。在高考满分作文中,比拟这种修辞手法在考生的作文中更是随处可见。比拟的修辞手法,运用得当的话,可以赢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也要顺应文章上下文的内容,符合文章总体的主旨,否则将是过犹不及的。

作文是作者心灵话语的一种言说,是作者运用文字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做出的呈现。过于注重文采而忽视文章的内容,忽视文章中真情实感的表达,无异于是本末倒置。因此,当下的作文教学应该回归到作文本真上来,高考作文更应如此。

二、滥用古句和古意

面对着社会动荡,面对着悲欢离合,诗人往往借典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表达内心那难以言说的思绪及情感,发思古之幽情。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一些人注重向古人学习,利用宝贵的文化财富,表现在高考满分作文中,就是众多考生对古句和古意的运用,甚至达到泛化的程度。考生多将其运用在一些议论文或者议论性散文中。受考试这一功利性目的的影响,许多语文教师看到了这类运用古句和古意的文章,认为比较有“亲和力”,便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模仿。而且这种文章在阅卷时又总能够博得阅卷教师的好感,会认为考生的文学素养较高,有丰厚的文学功底。再加上各种作文辅导资料对其奉之为“秘笈”的种种总结,学生们便纷纷效仿。

于是,许多满分作文特别重视对历史题材的运用,无论是取材也好,表达的内容也罢,不管是写什么题目,也不管是要表达什么主题,考生都喜欢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古代,都去古人身上找素材,找论据以支撑自己的观点。恰当地运用古句古意的确可以为文章注入一股古典文学气息,为文章增彩不少。但是如果把文章塑造成一部部的“古装戏”,这不得不说是高考满分作文的一大悲哀。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的素材应该从身边点点滴滴的生活选取,而不仅仅是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古代。考生的取材迷恋古人,充分暴露出了学生们生活视野的狭窄以及素材积累的贫乏,当然其中也不排除少数同学的确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但是事实上,要写好这类文章需要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深刻的理性思辨能力。而考生仅仅凭着自己对课本上一些知识的学习,仅凭着自己的一知半解,就去评价历史人物,去感知历史,未免有点太过浅薄。这样,考生的文章就是缺乏思想内涵的文章,没有了思想内容,就只能在文章的形式上下功夫了,最终文章陷入模式化境地也就在所难免了。

三、滥用模式化的篇章结构

细读高考满分作文,许多文章都是所谓的“凤头、猪肚、豹尾”式的文章。虽然许多高考满分作文有一个精彩亮丽的开头、充实丰富的主体和响亮有力的结尾,但是这些文章在整体篇章结构上,趋近于八股化,由此呈现到众多读者面前的就是许多“新八股文”。

首先是总——分——总式的机械套用。这是高考满分作文中最常见的结构方式之一,大部分考生都会将这种结构方式用在议论文的写作上。这种文章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首先在文章开头就别开生面地提出文章中自己总体上的观点,然后分条进行论证或者叙述,在文章的最后,进行总结点题。相对于其他篇章结构而言,这种结构方式简单易行,容易构思。但是大多数文章都在机械地套用这种结构方式,难免会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缺乏新意和创造性。

其次是并列式结构的简单仿效。在高考满分作文中,采用这种结构方式进行写作的考生也有很多。在以这种结构方式组织的文章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是并列式的。这种结构方式一般应用于议论文的写作中,但在一些抒情散文和写景散文中也常常用到。

相对于总——分——总式结构的文章,这种并列式结构,似乎更有思想深度,分条并列地阐述了考生对于这一问题的见解,思路比较清晰。但是,许多文章都是在简单的仿效,完全就是在用排比句(段)来引领整篇文章,由几个排比句(段)组成文章的框架结构,再补充一些材料。但是如果考生没有真正理解作文的实质,就算获得了满分,其新意和创造性的匮乏也是不可避免的。

最后是分层递进式的表面挪用。对于分层递进式结构的文章,其固定模式就是:文章中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逐层递进、逐步推进的关系,各个层次之间的先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地改动。一般这种结构适用于议论文的写作。

这种分层递进式的文章相对于并列式的文章,其观点是逐层推进的,逐步地阐发作者对于一个主题意义的理解。但是很多高考满分作文对主题的阐发,似乎只是限于字面上,是一种表面的挪用,没有更深层次地探索,文章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

按照固定模式,考生们写出了许多八股化的文章,由此呈现到我们面前的就是许多“新八股文”。这些八股化的文章,充分反映了众多考生在作文结构方式上的贫乏以及运用作文结构方式能力上的薄弱,这是导致高考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考满分作文存在上述弊端有很多原因,比如“学校功利化的办学思想,家庭和社会的传统意识;高考阅卷组专家的审美趋好;教师作文教学策略的严重缺失”等等。要想脱掉作文身上的“模子”,使它变得更加完美,一方面在于完善作文的评分机制。另一方面还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协调一致,端正教育方向,淡化教育的功利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写作道德观”,并且要解决写作材料匮乏这一问题。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走进生活,提高他们仔细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作文的“根”应在生活,在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感悟思索中。而各种各样的写作技巧只能说是“末”,我们不能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当代著名童话作家杨红樱曾忧虑地表示:“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分’而铺陈词藻。作文是教不出来的,作文没有技巧。现在写作的最大问题是无米下锅。对所有问题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自然就写出来了。但今天的孩子缺乏对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关注。”她说:“如果非要问我有什么写作技巧,我只能概括为‘说真话,一句一句说,让人听得懂’。”作文教学是中学教学,更是素质教育的一面镜子,从中折射出当今中学语文教育的一些误区与弊端。要让高考满分作文真正地赢得“满分”,当务之急还是要摘掉这一个个的“模子”,让中学素质教育尽快回到“正道”上来。

参考文献

[1]徐永生.中学语文教育之痛:“满分作文”泛滥成灾[J].教育导刊,2012,(10).

[2]杨红樱称自己最怵高考满分作文[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25).

(李奋启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第一中学 0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