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作文教学论文范文,作文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新材料作文议论文“一枝独秀”现象探微

  • 投稿萨娜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334次
  • 评分4
  • 18
  • 0

李 飞

与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相比,新材料作文开放性、限制性并存,写作思维收放有度。应该说,这是一种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理想命题方式。但是,在写作教学和实践中,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渐渐呈现出一种颇有意味的倾向:议论文成为了主导文体。以2013年高考为例,各省“优秀作文”中记叙文只有个位数,议论文一家独大,明显处于垄断地位。这种文体选择的结果,与命题人“文体不限”的初衷相去甚远。

事实上,对于同一主题的展现,记叙文、议论文本身并无高下、优劣之分。譬如,同样是揭示“辛亥革命不彻底性”,鲁迅等文学家采用小说的形式,毛泽东等政论家选用政论文。前者生动直观,后者理性严谨,却可以殊途同归。

那么,为什么在写作过程中,考生会“集体无意识”地选择议论文这一文体样式呢?

这种状况的出现,是几种因素合力的结果。首先,从学生的写作经验来说,“议论文容易上手”是一种普遍的感受。按照“审题第一”的刚性标准,观点明确的议论文,更容易得到基准以上分数。其次,在当下教学中,“建模”已由阅读教学延伸到了作文教学领域,讲求逻辑和层次的议论文自然就成为了建模的“重灾区”。而写作要求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的表述,也因此被曲解为“与材料的主旨一致”,这进一步加强了教学中文体指向单一的趋势。再者,网络上和公开出版的优秀作文,以议论文居多,这也在文体选择上对考生起到了心理暗示作用。于是乎,考生“百花丛中独爱菊”,议论文“一枝独秀”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新材料作文的构思过程较为复杂。但是,这一过程的“关节点”无外乎“确定话题”或“确定观点”。以2012年全国大纲卷作文题为例,材料如下: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妈妈说:“你不是没有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无论采用“关键句切入法”,还是“由果溯因法”,都可以析得出材料的核心话题——“舍弃”。当然,思维跳跃性较大的考生,会直接得出观点,如“适时的舍弃使你获得成功。”

一般来说,往往先有话题,后有观点。基于话题或基于观点构思,考生的后续思维会有较大的差异。因为两者的“逻辑起点”完全不同。从而,在某种层面上,也影响了写作过程的文体选择。

以话题作为逻辑起点,思维更具有发散性。如果此时考生调取的是生活化的素材,如类似“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故事,那么,文体选择上显然会倾向记叙文;如果将话题进一步具体化,得出的是一个深刻的结论,如“懂得舍弃,故智者无为;难以放下,故愚人自缚”,则考生此时选择议论文的概率就更大。

以观点作为逻辑起点,学生的惯常思路是“如何论证这个观点?”在这种情况下,理性思维对构思就起到了支撑作用。沿着这一思路,学生会不自觉地拟定分论点,布设层递结构,寻找论证材料,确定论证方法。从理论上讲,此时仍有选择记叙文形象化展示主旨的可能性。但是,在这一阶段大多数学生思维更多地显现出线性特征,更容易从“论证观点”的角度构思行文。

可见,新材料作文写作过程中,思维的关节点和思维方向,也是适合记叙文构思的。关键在于,所写记叙文必须给阅卷者“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的印象。不幸的是,相对于议论文,这恰是记叙文的“弱项”。

在新材料作文的写作实践中,我们一般采用的记叙文构思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同序替换,就是用新故事替换旧故事。例如,将原故事改造为:在老师教导下,主人公卸下心理包袱,成绩得以突飞猛进。改造后的故事具有“陌生化”的效果,也避免了克隆材料的嫌疑。

二是同质异构,就是用故事诠释观点。例如,得出“懂得舍弃,故智者无为”观点后,学生很容易联想到教材中“庄子钓于濮水”的故事,改造这个故事,一样可以写出一篇文质兼备的记叙文。

俗语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认为,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议论文“一枝独秀”现象应该得以扭转。惟其如此,作文教学才能打开新局面,展现新气象!

(李飞 江苏省泗洪中学 22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