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地区德保县德保高中 向花俏
摘要:理解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在化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概念获得一般要经历以下心理过程:初步了解、产生表象、形成表象、深入修整、形成整体。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设置变式练习、注重教学交流等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化学概念;心理过程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3-0093-02
一、化学概念获得的内涵
化学概念的获得主要是概念的理解,广泛的概念理解主要指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能在不同的情境中随时提取,国内外对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内涵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从学习的心理过程对化学概念的获得进行分析。在这里,我们认为,化学概念的获得过程就是学习者先概念的一些特征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产生表象、形成表象,通过在不同情境中的变式练习,学习者对概念的认识深入修整,最终与其他知识建立联系,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整体。
二、化学概念获得的心理过程
1.化学概念获得的心理过程。概念获得的过程主要经历以下过程:初步了解、产生表象、形成表象、深入修整、形成整体。这五个过程包括了人们理解化学某个概念所经历的全过程。下面以原电池的概念来分析化学概念获得的一般过程。
水平1:初步了解,指对概念的一些特征有初步印象。主要停留在宏观实物表征的层面上。在刚接触原电池概念时,初步的印象就是从原电池的相关实验中看到的:原电池装置能产生电、有两个电极在溶液里、电极有导线连接。该水平主要对直观的原电池装置和实验现象有一个初步印象。
水平2:产生表象,指学习者从获得的信息中,不断提取认为与概念有关的片段,并将这些片段拼凑,归结出概念的特征,逐渐在头脑中有个判断的“标准”,但此时的表象是个体性的,可能对,也可能不对。如从原电池的结构和实验得出这样的想法:原电池是一个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两个电极材料不一样,必须插在溶液里面,原电池的正极本身不发生反应,有电子转移等。
水平3:形成表象,指学习者在概念的应用中,不断将无关片段、因素剔除,逐渐分辨出跟概念有关的因素,对概念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判断有充分的认识,并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相关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性的表象逐步融合成一般表象。通过不同溶液、电极材料、放置不同位置对形成原电池的条件进行探究,学生逐渐加深对原电池的认识,同时,之前的与原电池认识无关的因素,如:原电池的电极必须插入溶液中这样的想法也相应减少,并能得出哪些结构能形成原电池,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等。
水平4:深入修整,指将新概念在不同情境中应用,并不断地修整相关要素,实现宏观—微观—符号三者的相互转化,对概念的认识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反复修整,使学习者本身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更加细致化、通用化、准确化。如原电池反应中,负极失电子,电子由负极转移到正极,所以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学习者结合铜锌原电池,从符号和微观的角度对原电池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由Al、Mg、NaOH溶液形成的原电池正负极判断,负极从活泼性的角度判断或是从失电子的电极判断,形成“平衡—不平衡”的状态,通过实验,确定想法,学生的认识又由“不平衡—平衡”,对原电池的认识更加深刻、准确。通过不同情境的变式练习,对原电池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认识逐步细致化、准确化。
水平5:形成整体,指将新概念与其他知识联系,逐渐建立起概念间的联系,把新概念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与原有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整体,成为经验的一部分,可在任意的需要中随意提取。如原电池的后续学习中,学习者逐步将原电池与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金属腐蚀与防护等知识联系、融合、应用,从而将原电池的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2.化学概念获得的心理过程的特点。
(1)化学概念理解是内部思维和外部条件作用的过程。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建立化学的理解必须是在宏观—微观—符合三重表征的基础上,将外部条件的刺激通过内部思维活动逐步将原有知识结构扩大和重组。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将新知识与头脑中的与新知识有关的“固着点”相联系,外部条件提供的内容越丰富、与原有知识的联系越多,就越能降低理解新概念的难度。
(2)化学概念理解具有过程性。概念的理解具有过程性,在不同的情境和接触的内容不同,由于个人情况如方法、速度等不同,获得的信息不同,形成的表象不同,修整的程度不同,达到的理解程度也不同。
(3)化学概念的理解曲折迂回。化学概念的理解并不是直接逐步深入,而是呈曲折迂回状态。学生的理解无论到达什么层次,当遇到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为了加深和扩充自己的理解,有必要返回到概念获得过程的初级阶段,这种返回与之前的刚接触新概念时的初级阶段虽然过程相同,但是思维的角度和层次相对原认知水平已经不是同一个级别。该过程实际上是新概念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是对原有概念认识的改造,其结果是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更加细致化、通用化、准确化。
三、启示
结合化学概念获得的一般心理过程对我们深入认识化学理解,改进化学教学提供了一些启示。
1.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可以使学生达到“初步了解、产生表象、形成表象”。要在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全面、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创设问题呈现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提供足以认识概念的模型、实验、实物、具体事例、化学史、故事或恰当的比喻等一些具体的认识,让学生借此来进行各种复杂的认知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要认识事物的特征。
2.变式练习。解的过程是多样化、个性化的,理解结果有对的,也有错的。学生在理解化学概念知识时,不可能一次性短时间内就达到深层次的理解,需要不断地反复。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时,要通过创设适当的概念性变式练习,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更加细致化、通用化、准确化,进而建立新概念与原有概念的本质联系。
3.教学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交流。通过交流,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理解概念的情况:理解的程度、是否有偏差、是否存在相异概念、别人的优点在哪等,才能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对症下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美)Grant Wiggins,Jay McTighe著,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一种教学和评价的新实践[M].么加利,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方婷.学生“电化学”概念的认知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3]李广洲,任红艳.化学问题解决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4]金洪源.学科学习困难的诊断与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孙美玲.关于化学概念形成的心理学分析及教学原则[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2000,(1).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