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梅
(潍坊市坊子区黄旗堡实验学校 山东 潍坊26100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实验技能、参与情感体验,养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著名的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经说过:”只重视传授知识和技术的教学是片面的化学教学,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化学教学既要传授化学知识与技术,更应训练科学方法与思维,还应该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发挥化学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好化学实验,锲而不舍地注重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得以充分全面成长,成为具有健全人格有信仰有灵魂的人。
教学中要利用好实验,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首先,要充分准备,做好演示实验;其次,对实验形式加以变通,增加实验的探究性,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实验能力;另外,重视家庭小实验和趣味实验,使实验生活化、简单化、微型化。还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去探索新知识或解决疑难问题。下面简单的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转变为探究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停留在学生观察到了现象,验证了所学知识点等浅表的层面上,而应该加以深化,增加探究的比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对真理的探索比占有更加宝贵。”
教学中,首先创设疑问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思辩,激发起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做试验,感受实验过程,在此发现问题,通过各种可行的途径寻求答案。
例如,学习“金属的活动性”时,首先提问,创设情境,“同学们,实验室常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为什么不用更为常见的金属铁或者铜呢?另外,金属镁也是常备的金属,可不可以用镁来制取氢气呢?”这个问题使学生产生了疑惑,从而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来探究问题的答案。
通过探究实验,学生对于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为什么不同的金属与同种酸作用现象会有很大不同呢?于是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产生了探索新知的强烈愿望。在这种心态的作用下,学生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各种新奇的思想都有可能产生,这就起到了放飞学生的思想,让他敢于创新的作用。
二、变演示实验为边讲边实验。
从演示实验到边讲边实验,蕴含着以知识获取和实验能力培养为双重目标。从关注结果变为关注过程,从重视知识传授变为重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凡是装置和操作简单,可见度大,现象明显,无危险的演示实验,都适合进行”边讲边实验”。
例如,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对于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可以通过教师边讲学生边实验的方式开展教学。
首先,教师创设情境,提出探究问题。通过讲述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湿法冶金”的故事引出金属和盐溶液间是否都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呢?如果要反应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通过对铝和硝酸银、铁和硫酸铜、铜和硝酸银、锌和硫酸亚铁的试验不同结果,然后对比反应的现象、分析反应的产物及其原因,这样每位同学很自然的得出金属与盐反应的规律。通过实际操作,既丰富了感性认识,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加大实验的探索性比重。
探索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它强调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并从中体验到类似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那种探索的愉悦感。在积极、自觉的思维活动中,创新思维意识会被激发,创造能力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例如,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时,提出能否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或者用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让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答案。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探索,提出如果用碳酸钙粉末与稀硫酸反应可不可以?如果利用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该对实验装置进行怎样的改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展开深入的探究,学生参与整个过程增强了学习兴趣,情绪倍增,效果良好。
四、科学记录,加强反思。
动手操作,探寻结果,科学记录,学会反思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在试误、更正、成功的探究过程中磨炼其探求的意志。在实践过程中落实对于探究过程和结果的记录,能有效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加深对科学现象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更富有逻辑性,还能培养学生求实的科学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
例如,在学习“中和反应”时,做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在烧杯中加入lO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实验中,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详实的记录。
在实际操作中,刚开始滴入盐酸时一段时间内溶液没有出现明显颜色变化,部分同学缺乏耐心,急于求成,一滴管的稀盐酸一次性的快速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于是出现了溶液颜色迅速变为无色的结果。然而学生意识不到操作中出了问题,实际上有可能是盐酸过量了。这时,就要引导学生对反应后所得溶液进行的探究,以确定酸碱是否恰好完全中和。通过对后续试验的进一步探究,学生更容易对实验进行反思,反思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和严谨性等,从而养成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态度。
李政道说过:“实验教学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转变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乐于动手、勇于创新的意识和习惯,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然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和培养,化学实验永远是值得我们教育者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2] 王云生《新课程化学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
[3] 潘小妹《新课改中化学教学策略》、《新教育》2009年